1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公有制就是划定范围内的全体人民所有制。在公有制社会里,生产资料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产品也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也就是说,在大家把产品生产出来后,这个产品不属于任何私人,要统统交给社会。然后,社会再把它按照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的原则,分配给每个劳动者,分配给劳动者之后,这些产品才属于劳动者私人的,由劳动者消费。2这就是为了避免商品交换,因为一进行商品交换,必然要产生贫富,一产生贫富,就必然要有剥削,就必然有一连串的不公平和罪恶出现。私有制当然就是生产资料属于私人,产品也属于私人。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旧、新民主主义社会1911-19561840-19111956-至今新民主主义革命4第一节土地改革与农民个体所有制第二节农业合作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农业中的所有制结构第四节农业所有制格局展望5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地主富农土地所有制农民个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制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农业中的所有制结构集体所有制6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都必须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过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农民革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是广大农民千年来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建立,是一场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革命。7土地占有的高度集中,使用的异常分散,是旧中国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却不从事生产经营,或只从事部分土地生产经营。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使得旧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和倒退的状态。8在封建农奴制社会条件下,西藏的物质财富,包括一切劳动产品(如生产工具、原材料、消费品等),及用于生产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山、森林等)的占有情况,介乎奴隶制与封建制中间的一种占有形式。这是一种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从13世纪封建农奴制的形成到1959年西藏民主革前,西藏社会财富绝大部份集中在占人口总数不足5%的领主或者叫农奴主手中,包括占人口总数95%的农奴本身也被农奴主作为财富来占有。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西藏的人群可由其占有财富的情况分为两部分:农奴主和农奴。9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三大领主是大大小小的债主,就是历代达赖喇嘛和其他大活佛、高僧也几乎都放高利贷。达赖喇嘛设有专管自己放债的机构,叫作“孜布”或“孜穷”。这两个机构把每年对达赖的“供养”收入作为高利货放给群众。据1950年这两个机构帐本统计,共放高利贷债金藏银303.9万两,年收利息30.4万两。西藏的大小寺院没有不放债的,高利贷的收入占拉萨三大寺总收入的25%至30%。农奴普遍欠债是与农奴主普遍放债同时并存的,这是旧西藏主要的社会现象之一。10农奴负债有几种:新债、子孙债、连保债、代还债等。就拿子孙债来说,这种债是从何时借的,最初借了多少,已经还了多少,欠债人都不知道,全凭债主拿的“债据”。子孙债是个“驴打滚”的债,欠债者早已还了本金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仍然还不清。墨竹工卡县仁庆林农奴次仁贡布的祖父欠下粮债50克,他们三代人年年还债,到次仁贡布这一代却已滚成10万克,140万公斤,堆在一起是一座粮山呀!11雇农:自己没有土地,靠租地主或富农的土地种;贫农:只有很少的土地,还要租种地主或富农的土地;中农:包括:下中农上中农富裕中农(三者中土地最多),自己有土地,能解决自家的温饱。富农:有较多的土地,除自己种些外,其余的出租,还放些高利贷。地主:土地多。自己不种地,完成靠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生活。12农业生产力低下和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集中在封建地主阶级和富农手中,而广大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彻底的办法是实行土地国有化,消灭土地私有制。“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13土地改革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党针对不同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制定出正确的阶级路线。土地改革,就是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土地制度的改革,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阶段,解放了生产力。1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和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由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止“左”的倾向,强调对地主、富农也要给予同样一份土地,并且不没收其工商财产。1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佳办法是办合作社合作化原则和办法以流通领域的合作作基础,促进生产合作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建设合作制理论16(一)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以农户自由或租入土地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手段落后,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为主的农业经济形式。(1)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济单元的个体经济(2)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手段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3)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4)一种二重性的经济成分(5)具有不稳定性17作为劳动者,小农不同于资本家,因为他们自己劳动——反对大资本的剥削,要求经济上的联合。作为私有者,小农不同于工人,因为他们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可以自有支配劳动和选择经营方式——留恋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特别是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激烈竞争,小农经济极易产生两极分化,在竞争中破产,为大资本所吞食。18自有或租入土地(基础)劳动(依靠)经营规模生产手段自身需要(满足)农户家庭(基本经济单元)123经营目的4二重性:劳动者+私有者资本家工人不稳定性519从根本上消除竞争和兼并是消除两极分化,遏制资本主义的有效办法。合作社在保护农民私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发挥协作的优势,发展生产力。20从农民特点出发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过渡国家援助物质利益原则21发展供销和信用合作,使农民在流通领域联合起来,是抵御资本主义对农民的盘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22农民没有文化,就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容易认识到参加合作社的好处;农民没有文化,就无法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阻碍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建设,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任务之一。23我国的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几个阶段。互助组是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生产协作组织,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由临时性和常年性两种。初级社是在互助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一般30~40户。高级社大多数是在初级社基础上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规模一般相当于初级社的4~5倍。24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生产协作组织在互助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初级社基础上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几户或十几户30~40户相当于初级社的4~5倍各户私有通过劳力、耕畜、农具等的交换使用土地入股耕畜和大型农具归社有偿使用土地无代价归集体所有耕畜和大型农具作价入社各自独立经营实行统一经营共同劳动集体劳动统一经营成果私人所有扣除必要的收入后,分配给社员,按劳分配;支付社员的土地分红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报酬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按劳分配私有制承认社员对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萌芽性的合作克服了分散经营与共同劳动的矛盾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并能发挥写作的优势有利于农田基本建设克服了初级社统一经营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有利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公共积累2526从时间上看,三种形式的合作社在时间上是相互衔接的。总体来说,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前期发展是健康的,但是到了后期,出现“左”的错误,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过急。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以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为标志。人民公社制度是“左”的产物,它的思想基础是小生产的平均主义,理论基础是空想社会主义。27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一般以乡设社,在管理上实行“政社合一”,实际是以政代社的行政领导体制。一大二公体现人民公社所标榜「一大」,即追求大规模化。「二公」则指实现更进一步的公有制。成立人民公社,原来合作社的集体财产无偿调拨给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实际上是在社会一体化基础上将国家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高度统一的基层政权形式。28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29成功的经验:(1)制定了因势利导,及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2)走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道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方针;(3)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国家援助的政策和典型示范的方法;30(4)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由限制富农剥削到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阶级路线;(5)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把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作为巩固和发展合作社的中心;(6)在发展生产合作的同时,重视发展供销、信用合作,以形成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面合作体系。31失败的教训:(1)调整生产关系,没有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大搞所有制上的“穷过渡”和“一刀切”(2)违背自愿互利原则,强迫农民入社(3)经营管理体制背离了农业的特点和合作经济的性质32首先,违背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劳动组织上实行单一的集中统一经营。其次,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在劳动报酬上奉行平均主义。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会对社员的劳动实行评工记分,收益分配时按工分付酬。再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3在日常劳动中,记工员只记每个社员的工别和出勤天,月底评比总结。评比时根据社员劳动态度、出勤天数、干活质量,就评出一天应得的“标兵”工分(例如12分)。有了标兵人和标兵工分,就等于有了标尺,其余社员据此衡量自己体力强弱、技能高低、劳动态度等,自报应得的工分(例如11分、10分、9分……),然后由大家评议修正。此后,这种劳动管理制度在全国得到推广,许多人民公社印制了类似工分票,按月或按周或按日发给社员,作为劳动所得的计量单位。到年终时,凭工分总数的多少进行“分红”(即分配粮食和其它副食品)。34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进城的农民因为企业不景气而踏上返乡路。然而,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潮流下,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这个万人大乡的农民却无一人外出打工,而且从来没有过。进入2009年,反而需要到外面聘请劳力,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目前唯一存在了51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上工,按劳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已定格为一种越来越远的历史。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却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生活。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35一、我国现阶段农业所有制的结构特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全民所有制经济、合作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联合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关系一定要是和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36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应用较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生产力呈现多层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生产力的地域差别悬殊从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使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生产力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7合作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联合经济全民所有制38定义:基本资料属全民所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计划,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再投资活动,其生产经营成果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农业经济形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