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精神,依据临沂光耀实验学校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校的理念,在对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旨在指导全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础分析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的课程需求、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及学校拥有的资源将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与质量,现具体分析如下:(一)内在需求1.学校教育哲学解析临沂光耀实验学校于2011年3月开始筹建,2011年9月正式开学。是一所融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拓展部于一体的综合型国办学校,位于临沂市罗庄区清河南路(原金七路)与祝丘路交汇处。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师资组成比较复杂:有从全市、全区范围内选拔的优秀教师,有新分配的师范生,还有一大部分教师是从一所村小合并过来的,学校教师有着多元化的工作文化背景,想让我校在短时间内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尽快地提炼出独特的办学文化,并尽快注入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世界。我校地处两个区的结合部,也处于城乡结合部,无论是家长的生活状态还是学生的成长状态,都显示出一种带有消极意蕴的灰色调。从家长的生活状态来看,受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响,他们在内心深处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期望子女通过上学提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常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比较、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抱怨多、肯定少,亲子关系不融洽;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不满意的行为常常束手无策;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表现差强人意,给孩子起到了负面的榜样作用;有些家长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希望学校能替代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少家长的综合素养较低,无法完成有效的家校联系。从学生的成长状态来看,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少数学生在各方面表现的比较优秀,但所占比例非常低。大多数学生入校之初的成长表现是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不愿受班级纪律、学校制度的约束;学习的意愿基本上是家长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的选择起决定作用;待人接物方面害羞、胆怯,缺乏自己的主见和自信。我们学校名称中有“光耀”二字。在传统文化典籍中,对“光耀”有较多频率的使用、解释,但都始终离不开“阳光”这一核心内涵。(1)“光耀”解释为光亮、光辉的意思。《后汉书•公孙述传》:“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宋史》中的《杨太真外传》(卷上):“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东周列国志》的第一百七回:“王翦曰:‘臣老矣,大王虽以封侯劳臣,譬如风中之烛,光耀几时?’”(2)“光耀”解释为光彩、荣耀的意思。《史记•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上书让封》(三国·曹操):“优策褒崇,光曜显量,非臣尩顽所能克堪。”《慎鸾交•目许》(清朝·李2渔):“偏是那榜首垂青,更觉的满身光耀。”《道德经》:“光而不耀”。(3)“光耀”解释为光辉照耀的意思。《蜀都赋》(晋朝·左思):“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4)“光耀”解释为显扬、光大的意思。《答吴武陵非国语书》(唐朝·柳宗元):“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与王介甫第一书》(宋朝·曾巩):“使如此文字不光耀於世,吾徒可耻也。”《清史稿•尚善传》:“若谓光耀前人,则王之投诚也,祖考皆膺封锡。”(5)“光耀”比喻恩泽。《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於事亲,光燿加於百姓。”《博物志》(卷五)(晋朝·张华)写到:“陛下摛显先帝之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6)“光耀”指对人的仪容的敬称。《上枢密韩太尉书》(宋朝·苏辙):“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寻找到阳光教育的逻辑起点,明确了太阳文化的基本内涵:光明、温暖、多彩、活力、快乐、幸福、安全、舒适、大爱、清纯、和谐、尚美、激情、健康、责任;明确了阳光文化与教育文化的关系:阳光越是明亮,越能衬托出事物的阴暗面,那么,教育所生成的除了学生成长的收获、辉煌,必然还会带来一些错误、失败,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正视收获、辉煌,更要勇敢地面对错误、失败;明确了阳光文化与生命文化的关系:阳光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本源性生长要素之一,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及其体验,也应该给学生以本源性的智慧、情感、意志与德性,让学生从自然生命体走向社会生命体,并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以为,阳光教育是一种以生命哲学、积极心理学、成功学、多元智能、自然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撑,以保护学生的天性、启蒙学生的心性、展示师生的个性为价值核心,以不断地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为目的,以具有阳光精神、拥有阳光力量、生发阳光气象为建设内容的学校教育形态。在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将“阳光自信”作为核心价值观,以“天生我有才”作为校训,“阳光做人、自信做事”作为校风,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努力开发阳光课程,构建阳光课堂,倡导阳光学习,实施阳光管理,落实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彰显阳光文化,成就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学生。两年来,学校围绕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不断拷问,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阳光自信,并将阳光学生的标准定义为:健康豁达、乐观自信、乐学善思、勇于担责、富有个性。2.学生群体需求分析2013年5月,学校发展研究中心、教科室、年级组联合对学生进行了需求评估,评估采取问卷形式,内容为半开放式,学校共推荐44门计划开设的课程,参与评估人数892人。具体内容如下:(1)在本校计划开展的课程中,你想参加哪一门课程?(课程门类略)(2)若以上课程你都不喜欢,你希望学校能开展什么课程?学生需求评估结果如下:评估人数段课程门数课程名称及评估人数80-100人1轮滑87人3对评估结果的分析:(1)学生对户外运动类课程和高科技类课程比较感兴趣,如轮滑、足球、武术、电脑。(2)学生对已接触过的领域比较感兴趣,对未接触过的领域,如戏曲、形体训练、排球等无课程开设需求。(3)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受原有课程状态的影响。由于我校的社团已开设两年,社团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程需求结果。如演讲与主持、文学社、排球,由于活动形式单一,致使许多学生失去兴趣。综合分析结果为:学生对艺术素养关注度为78.6%,对运动素养关注度为81.4%,对思维素养关注度为58.2%,对信息素养关注度为46.3%,对语言素养关注度为34.9%。3.教师群体的能力分析学校教育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主题,也是课程构成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建设中,面对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和自我认识不到位的现状,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最根本的力量。从现实的需要出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实践,能够使得教师通过课程将个人兴趣和优势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最终帮助教师实现个人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临沂光耀实验学校小学部现有任课教师54人,均为公办教师。中师学历2人,专科学历5人,本科学历47人。50—53岁3人,40—49岁12人,30—39岁26人,25-30岁13人。60-79人1电脑65人50-59人2足球55人、儿童画52人40-49人3武术44人、烹饪43人、拉丁舞41人30-39人6现代舞37人、五子棋37、国画33人、户外游戏32人、羽毛球31人、陶艺31人20-29人4手工29人、魔方26人、篮球21人、架子鼓20人10-19人12硬笔书法17人、面塑14人、乒乓球14人、剪纸13人、讲故事13人、跳绳踢毽子12人、田径12人、七巧板12人、民族舞11人、合唱11人、爵士舞10人、趣味英语10人10人以下15趣味数学8人、演讲主持8人、软笔书法7人、街舞7人、种植7人、象棋围棋6人、平面设计4人、健美操3人、科技制作3人、朗诵3人、课程小管理员2人、文学社1人、戏曲0人、排球0人、形体训练0人、4学校教师整体结构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学校教师凝聚力强、工作积极认真,部分教师在赛课、基本功等领域有骄人的成绩,但缺乏深厚的理论素养与课程研究能力,缺乏个人特色的锤炼与教学主张与风格的形成,我们通过问卷对教师的兴趣特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音乐类3人,分别为民族舞、合唱、爵士舞。美术类7人,涉及国画、儿童画、陶艺、软笔书法、手工、硬笔书法。体育类10人,涉及篮球、羽毛球、足球、武术、乒乓球、排球、跳绳、踢毽子、轮滑。综合类16人,涉及趣味数学、七巧科技、电脑、演讲与主持、朗诵、文学社、英语口语、象棋、五子棋、魔方、烹饪。总体来看,师资在体育及综合类比较充足,形式多样,美术类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音乐类师资欠缺。(二)外部环境学校的发展与教育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和社区,学校教育必然要关注区域地方特色,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拓展教育空间和利用好区域教育资源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社会所需的培养多元个性发展的人才的基础。学校所在城市临沂是革命老区,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沂蒙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小学应进行开发与提炼,把沂蒙红色文化做成经典,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三)资源评估只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才是理想的“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不在于是否量大、奇特,而在于是否能够满足和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周围社区及学校资源通过调查、考察、申报、面谈、盘活等形式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与信息进行了评估,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需要的课程资源。1.学校环境资源学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有300米环形跑道、总面积达12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塑胶运动场,6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室外羽毛球场,1个大型乒乓球训练室(容纳球台10副),运动场上配备有单双杠、肋木等体育运动设施。学校共有5口音乐专用教室、4口美术专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施,体育器材室1口,科学探究室、实验室10口,仪器、音、体、美器材均按省规范化学校要求配备,能满足学生上课需求。学校有开放式阅览室,图书室藏书量足,计算机室、卫生室等多个专用教室,设施齐全,管理规范,使用率高,安全措施到位。另配有陶艺室及相关设备。学校有微机室2口,学生用微机55台,建有学校网站、校园局域网、教学管理平台及教学资源库,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每口学生教室均配备触摸式多媒体一体机。2.社会资源5(1)社区资源。学校地处沂河西岸,周边环境优美、商业发达、房产开发迅猛。学校东部的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风光秀丽,河上有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学校周围还有鲁南花卉市场、粮食批发市场、铁路。(2)家长资源以问卷形式对家长进行了特长调查,反馈回的有特长的家长共有122位,涉及音乐、美术、体育、手工、电脑、棋类、机械、语言、女红、电工等领域。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我们分组与参与特长调查的家长进行了当面沟通,发现家长所提供的多为个人兴趣与爱好,不能称之为特长,少部分真正能称之为特长的家长多在正式单位供职,无法提供持续性资源支持(偶尔尚可)。滨河花园社区老人肖桂芝擅长面塑,是周边闻名的民间艺人,经过沟通,已向三位美术教师进行了面塑技艺传授。(四)生成资源课程在实施和优化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既是课程开设可利用的资源,也是校本课程再开发的重要资源。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对师资的再培训,建立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并最大化的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会、活动照片、教师的课程纲要、课件、教学反思、课程案例等文本、图片、视频资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