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共的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状况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经验教训;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了解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了解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是在我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军阀的伟大斗争;认识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以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我党和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和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认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核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认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意义;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提出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类教学法教学手段:集中学习课时安排:一个学习日教学内容:一、中共的创立(一)中共创立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共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经过《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为求自身解放进行了不屈斗争,主要表现是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但是这些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均遭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我们重要启示:一是农民阶级由于意识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两面性特点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三是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二)中共创立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初期发展缓慢,甲午战争后得到迅速发展。1914年总人数达到120万,一战中外国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乘机大发展,到1919年中国工人阶级已达到200万。“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在后期参加了运动,并成为运动中心和主体。运动证明中国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表明工人阶级已发展成熟,为中共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有一定影响。比较早接触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有梁启超、孙中山、朱执信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于1918至1919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三篇文章,大肆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运的相结合。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运动前只限于知识分子,运动后深入到工运中。具体广泛传播的表现是:刊物大量增多;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团体;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创立奠定了思想条件。(三)中共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共成立前,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到中共“一大”召开时,共出现了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创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谭平山创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王烬美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创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创建)、东京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周佛海创建)。2、中共“一大”至“五大”的召开(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共的成立,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包括最高、最低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包括东三省)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原文:“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简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的召开及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完成。(3)、中共“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4)、中共“四大”。1925年元月在上海召开“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5)、中共“五大”。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五大”,虽批评了陈独秀所犯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因而在紧急关头没能挽救中国革命。3、中共创立的伟大意义中共的创立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改变了“一盘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的状态。(2)、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茫茫黑夜有了指路明灯。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种“新”主要表现在:有了新的领导者;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动;有了新的前途。(3)、从此,受尽凌辱、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党的“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之后,党通过努力,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元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审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主张,赋予三民主义以新解释,将其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确定了两党合作的共同基础;大会规定了改组国民党的各项办法,从而正式确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形式为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工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提出(一)老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初步探索把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逐步解决的有关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加以通盘考察,表明我党已经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五卅运动后,中国革命的规律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党看到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重要性。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等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1、瞿秋白首先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1923年);2、邓中夏提出“只有无产阶级配作我们的领袖”和“农民是一伟大力量”的观点(1924年);3、李大钊提出“耕地农有”的观点,强调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925年);4、蔡和森论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5、成绩最突出的是毛泽东。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在《革命》半月刊上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是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标志。(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标志。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具体而又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1、文章说明了分辨敌友的重要性。2、文章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主力军。3、文章把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4、文章还对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及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1925年冬至1926年秋,毛泽东还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章,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既不同于欧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同于辛亥革命,其结果“是要建设一个真正平等自由的世界联盟”。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论述,进一步发展了党的二大、四大提出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重要思想,它表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三、北伐战争(一)战争经过1926.5.20,叶挺独立团揭开了战争序幕;7月1日通过《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的对象是三大北洋军阀: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取两湖、中路取江西、东路取福建。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基本消灭,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二)国民革命军编制参加北伐战争的主力部队是当时广东革命政府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其编制如下表总司令部编号军长党代表(含副职)第一军何应钦缪斌第二军谭延闿汪精卫李富春(副党员)总司令:蒋介石第三军朱培德朱克靖(中共党员)总参谋长:李济深第四军李济深廖乾吾(中共党员)总参谋次长:白崇禧第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副)第六军程潜林伯渠(中共党员)第七军李宗仁黄绍竑第八军唐生智刘文岛(三)北伐军胜利进军之因1、师出有名,得道多助。2、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并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3、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援助。4、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共产国际和苏联国际主义援助。四、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一)失败过程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是由一系列反革命政变造成的。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2、夏斗寅事变:夏斗寅,1927年5月8日。3、许克祥事变(马日事变),许克祥,1927年5月21日。4、“七·一五”政变,汪精卫,1927年7月15日。(二)失败之因1、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2、主观原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党处于幼年时期。(三)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1、主要错误①关于政权问题—自动放弃阵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这一根本问题上,陈独秀坚持和发展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错误。北伐战争中,我党许多同志参加地方革命政权,陈独秀下令退出;在武汉政府中,陈独秀甚至要求共产党员用“请假”名义退出政府。②关于武装问题—放弃革命武装。掌握革命武装力量,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中心支柱。陈独秀不懂得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忽视掌握革命军队的重要性。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陈独秀不予反击;夏斗寅事变时陈独秀不要汪精卫答应送给的1500枝枪,甚至宣布解散工人纠察队,把数以千计的枪枝供手交给国民党。③关于农民问题—排挤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陈独秀看不起农民,排挤农民,无理指责农民运动。④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只讲联合,不讲斗争。无产阶级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就要站在国民党的中心地位,不断改造国民党,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而陈独秀一味妥协退让,只讲联合,不讲斗争。2、严重危害葬送了第一次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0年【字号大中小】【论坛】【打印】【关闭】1月6日政务院发布省、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对各级地方政权的隶属关系、组成、职权、机构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地方各级政权的建立有了初步的法规依据。1月14日-16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分别收回了前美国、法国、荷兰(占用前德国兵营)在北京兵营的地产,并征用了各该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物。这是中国人民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措施之一。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随后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和新的海关税则,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中国海关由此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在此之前,毛泽东于上年12月16日访问苏联。周恩来于1月20日抵达莫斯科。1月22日,中苏就签订新约和协定问题开始正式谈判。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经斯基会谈,两国政府签订这个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双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