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务必要炼就“良好心态”(1)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传统作风,炼就良好心态,对于他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永葆公仆本色,有着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一、学习,炼就平静心态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管为己为人,学习都是一种积累自己学养,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心能静下来,达到静水深流、宁静致远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只有静心致远、孜孜以求的人,才能思想深邃、意境高远,成就不凡的事业;只有遇事镇定、处事不惊、抵御诱惑,才能做到有理想而不轻狂,有抱负而不张扬,脚踏实地地走稳人生的每一步。二、服务,炼就平民心态平民就是老百姓,说到底,每位领导干部其实也是一个老百姓,只不过由于分工不同,他们成为有决策权的人。但手中有权不能忘本,要用百姓的心态为百姓做事。在名利的诱惑面前,让自己的心归依大地、植根人民群众,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救世主”、“活菩萨”。要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一切为了百姓、一切依靠百姓;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时刻心系百姓、服务群众,恭恭敬敬地做人民大众的“牛”,创造出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三、淡然,炼就平常心态就是能以谈然之心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能以平常之心静对升迁留转、个人得失。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学会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责任,放得下是一和智慧。切不可把精力耗费在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目光短浅的患得患失、毫无意义的怨天尤人之上。摒弃“官贵民贱”、“高人一等”不良心态,尤其要遵循规律,对功名利禄更应顺其自然。四、宽容,炼就平和心态就是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中能让自己的心泰然处之、坦荡为之。做人要厚道,经得住事,稳得住神,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化解矛盾,讲求风格,切忌患得患失,睚眦必报,学会把自己的胸怀变得像大海那样博大,像蓝天那样宽广,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只有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中,人们的智慧才能充分涌流。走好群众路线当有学生心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党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选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下基层,既要把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更要以“小学生”的心态,把群众当作老师,把基层当作课堂,使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过程成为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教育、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好学,要向群众取经。胡锦涛同志曾要求全党同志“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我们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始终与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分不开,始终与坚持在群众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分不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应该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取经,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更要发展依靠人民,服务群众更要学习群众,只有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施展更大的组织领导能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勤思,要为群众省心。古人讲“行成于思毁于随”,“三思而后行”。勤思、善思是干事创业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也是纯洁党性、改进作风的必然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要像学生对待老师提问一样,早思考、勤思考,会思考,凡事走在群众需求的前面,凡事为群众考虑周全,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要始终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早人一着,胜人一筹,当事前孔明,不做事后曹操;要着眼全局谋划,多出点子、多谋方法,要清楚群众关注什么、关心什么,需要我们谋划什么;要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避免工作中的疏漏造成群众利益的损失;要联系实际,吃透大政方针,根据现有资源,结合工作特点,拓展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善于从经验中总结规律、从现象中抽出本质、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不要被表面现象和狭隘眼界所局限,增强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善做,要让群众满意。干事尽责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也是个人修养、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就得有学生对待课余作业一样的执行力,对党的惠民政策坚决落实,多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做调查研究,到群众中去找解决的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做群众需要的工作,在具体落实上,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要学会和群众交朋友,学会调处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效解决干群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融洽党群干部关系,增强党群干群之间的团结。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把群众中学会的本领,用到服务群众中去,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走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四种心态”要不得6月18日,中央对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习总书记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并尖锐地指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种集中表现。笔者认为,走群众路线必须力戒这四种不良作风,党员干部要努力克服“四种心态”,自觉维护好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虚张声势”的心态要不得。俗话说: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不仅害人害己,损害的还有党的事业。如今,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检查验收形式化等做法。据解放日报报道,某街道工作的郑先生去年参加了500场大大小小的会议,某处级干部吐槽开会的任务就是填满座位、适时鼓掌、制造效果。这种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图热闹的形式主义之风,必须予以克服和根除。“高高在上”的心态要不得。官僚主义是群众路线的大敌。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端出一种唯我独尊、妄自称大的架子,不深入基层一线,不了解群众疾苦,不切实为民办事,亦或下基层前呼后拥、入一线层层陪同、搞调研蜻蜓点水,势必引起群众的反感。党员干部如果有了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只会在群众路线的轨道上与群众脱离得越来越远,工作做不好不说,更会影响党的形象。“乐在当下”的心态要不得。享乐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想,本意指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其危害是容易使人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极易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个别党员干部比如“雷人书记”雷政富、“微笑局长”杨达才、“享乐部长”刘志军,就是因为追求这种生活状态,或因进错了地方、或因笑错了场合、或因用错了权力等等,受到了群众的唾弃和组织的严惩。“排场阔气”的心态要不得。古语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有的党员干部把公家的钱视为自己囊中之物,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超标配车,甚至是骄奢淫逸、腐化堕落,大搞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借部门特权,暗箱操作、浑水摸鱼,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装修楼堂馆所,为小圈子、小团体谋福利。这些追求贵族化和权力化的不良心态,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到头来身败名裂。着力克服三种心态践行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一大法宝。当前,各地不断兴起了践行群众路线的热潮,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党群干群联系进一步紧密,取得了较好成效。笔者认为,践行群众路线,科学的方法、健全的制度必不可少,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心态,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的热情,引领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具体来说,要着力克服三种不良心态。要克服“自闭”心态,敞开心门。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毛泽东早就指出:“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践行群众路线,核心在群众,关键在践行。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一定的“自闭”心态,内心设防,既不愿走进群众心中,也不愿群众走进来,只愿意坐在办公室、空调房内自说自话、自拉自唱,宁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做方案、编材料、作汇报上,也不愿深入基层生动实践。即使到了基层一线,也只与党员干部打交道,只看典型、看“门面”,脚上不愿沾泥土,口中讲着官话、套话、空话,无形之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砌上了无形之墙。践行群众路线,要着力克服“自闭”心态,首先要敞开党员干部的心门,坚定群众观念,自觉把群众当作自家人,在感情上接纳群众,主动亲近群众。其次,要迈出办公室大门,深入基层接“地气”,让脚上多沾点泥土,嘴上多说点“土话”,坚持在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中深化感情,用真情打动群众,走进群众心中。要克服“差不多”心态,从严要求。“差不多”其实就是一种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散懒拖拉的表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讲不得价钱,打不得商量。少数党员干部长期呆在机关,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久而久之养成了“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下乡调研访民情,满足看过了、问过了,常常一知半解;建设民生工程,满足于投入了、开工了,常常有头无尾等等。“差不多”心态的党员干部犹如水面的浮萍永远停留在表面,始终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抓不住关键和重点,最终损害的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戒做“差不多”先生,在下乡调研中不能满足于看表面、听汇报,而要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亲自倾听群众呼声,亲身感受民众疾苦,切实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在推进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推进民生工程上,要有“钉钉子”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确保民众得到真正实惠。要克服“一阵风”心态,常抓不懈。“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久久为功。当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刚刚起步,广大党员干部劲头足、热情高、成效显,但也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还有“一阵风”的心态,认为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回归原样,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走过场”,耍花架子。特别是在“四风”问题整治上,总认为活动不过是“一阵风”,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泛泛而谈,怕批评的深刻影响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对身边同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做“老好人”,怕问题提的尖锐影响与同事感情,影响自己的“选票”,最终使得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取得成效。因此,践行群众路线,要切实克服“一阵风”的倾向,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摒弃侥幸心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真正改作风、出成效。(作者单位:中共桂阳县委)转作风当力避“坐等心态”按照部署,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明年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地方和部门因此等待观望,这种“坐等心态”当引起警惕。转作风,不能靠走形式走过场式的“活动”,而应当贯彻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形成真抓实干之风。转作风,源于对“四风”危害之深之广的正确认识,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摒弃“四风”事关党的建设,必然要刻不容缓;群众路线不是逢场作戏,干群关系的融洽,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干群之树的枝繁叶茂,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养分滋养,因此,转作风不能等、不能站、不能慢。凡事坐等时间表,不推不走,不追不跑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消极作风的体现,转作风,当力戒消极等待,以时不我待的态度,紧锣密鼓合理有效的及时开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越是基层,越是接近群众,越是接近问题的根源。作风转变能否到位,关键在基层,重点在真抓实干。倘若我们基层干部的认识仅停留在中央带头、自上而下、分级分批的搞活动上,那么转作风就不会真正成功,群众也不会真正满意。基层干部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作转作风的先锋队,不能寄希望于一曝十寒,搞突击处理,要做到集腋成裘,从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着手,把群众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心上,把群众每一件小事都当作自己的大事去做,并全力做好,只有一切为了群众,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