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一、公文写作的特点公文写作的对象是公务活动,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的工具。其特点:(1)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3)具有规范的体式;(4)必须履行法定的生效程序。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及类型2012年4月16日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共15种。主要是:(一)决议;(二)决定:(三)命令(令);(四)公报(五)公告:(六)通告;(七)意见(八)通知;(九)通报;(十)报告;(十一)请示;(十二)批复;(十三)议案:(十四)函;(十五)纪要文种适用范围:(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部暑、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三)命令(令)。使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六)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十五)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三、党政机关公文体式为便于管理,提高公文的质量,使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家对公文的格式作过多次规定和改革,使公文格式不断改进,便利了文书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16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除此而外,像公文份数序号、印发份数、翻印机关、翻印时间。份数等也是公文格式的重要内容。•公文格式是由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在公文中的位置、文字规范、书写等构成的法定体式,也是公文外形规范化、标准化、区别其他文体的显著标志。能直接识别公文种类、处理要求,有利于公文的归档、立卷与检索。••1﹑公文体式:•一指撰写公文所采用的语体(现代汉语语体);•二指格式,即公文结构与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文字符号在载体排列上的规定形式。公文的拟制必须遵循规范化的体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和机关的权威性,也是为了实现公文工作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2﹑公文格式•公文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公文格式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既体现在公文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公文处理的程式化、程序化和文面构成的相对固定化上我们这里所说的公文的格式,主要是指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指的是公文外在表现形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位置,也包括公文的用纸、留空等。•探讨公文的格式,既可以使公文的写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增强公文外在形式的美学效果,也能符合通行惯例,被受文者接受和认同,使受文者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文书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探讨公文的格式,也是公文这种特殊文体自身的要求。公文的主体是公务活动,要想更加顺利地开展好公务活动,如果不强调统一规范,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则根本达不到目的。只有讲求格式的规范,才能事半功倍。•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写其他文体,可以任由作者来抒情言志,而公文却不行,撰制公文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撰写时,必须考虑对格式的如下要求:(1)准确规范•公文与文学创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式的规范性,撰写任何公文,都必须严格遵守公文的格式要求,从语言到内容,从格式到语体均不能自行其是。(2)完整美观格式是公文的门面,一份完整美观的公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令阅者能读完全文。否则,公文格式零乱无序、蓬头垢面,则令人恶心。(3)合理适用•公文格式的组成部分较多,这些格式不是每份公文都必须全部具备的,如公文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要根据公文的需要分别对待,合理使用,如签发人、密级、紧急程度、附件、附注等。公文的作者在写作时,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而不是不分情况,一律把所有格式都安到公文中去。如有些普发性公文,全部标上“绝密”,不仅失去了密级应有的效果,使应当是绝密的公文失去了应有的“待遇”,而且也使阅文者无所适从。因此,公文的格式在使用时还必须合理、需要、适用。•公文的体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印章、抄送机关、发文字号、机密级、缓急程序、阅读范围等。文头部分行文部分文尾部分1.公文的作者:公文的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担负义务的机关或组织。撰写和制发公文不是个人行为,所代表的是机关或组织。因此,它的内容受法律、工作需要和领导人指示的制约,其法定作者的制发公文的权利和名义受法律的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在机关中起草公文的工作人员和签发公文的领导人都不能称为公文的作者。•2.文头:文头是通俗的说法,指出公文页面的眉首部分。公文的眉首部分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3.份号:份号,称为公文份数序号。它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应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4.密级:密级指公文的秘密等级。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标明份数序号。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它们之间用“★”号隔开。5.紧急程度:紧急程度指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要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6.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指在文件眉首部分中印制的“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并加文件”。例如:“××××机关文件”。7.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机关代字,指用一到两个汉字表示发文的机关。例如:“国办发”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制发。年份表示制发文件的纪年,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例如:〔2011〕表示文件是2011年制发的。序号表示某年依次制发的文件的号码,不能编虚位,不能加“第”字。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8.受文机关:受文机关指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9.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答复或办理公文事项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其位于标题之下、正文之上,要求左顶格书写。10.抄送机关: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应知晓公文的内容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是规范化简称、统称。抄送机关书写在主题词下一行,抄送机关如有多个,它们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四、公文写作技巧(一)明确主旨公文的主旨就是公文作者为了写作目的的需要,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基本主张、政治倾向和政策期求。它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在写作过中主旨一经确立,即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等起到制约和调控作用。因此,正确确立主旨,使之合乎要求,是写好公文的关键。主旨”像其他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一样,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也同样应该贯穿首尾,统摄全文。但公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主旨有其独特之处.•但公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特点是:.公文主旨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公文主旨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公文主旨具有直接的社会价值。公文主旨具有惟一性。公文主旨的提炼:根据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锤炼主旨。从全局出发提炼主旨。要正确、要鲜明、要集中、要新颖、要一致(二)材料准备所谓材料,在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中的含义并不一致,在公文中材料是指作者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公文中的事实和论据。公文写作离不开材料,它是构成公文的基本要素一。具体地讲,公文材料是指公文作者为了表现公文主旨,从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摄取并写入公文中的一系列内容,包括情况、背景、目的、根据、办法、措施、意见、规定、时问、数字等的统称。它是提炼公文主旨的基础和依据。材料对主旨具有制约作用。有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提炼出什么样的主旨。主旨能否做到正确、鲜明、集中,关键取决于材料的优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材料,就形不成公文。此外,公文主旨的表达也要依据材料。公文写作中,要用大量的事实、数字、论据等来实现主旨,而这就必须以材料为依据。总之,公文写作离不了材料,离开材料的公文,就丧失了实际意义上的公文资格。1.公文材料的选择•(1).真实性•(2).现实性•(3).典型性•(4).新颖性•(5).系统性2、公文材料的使用•1.确定材料•材料的意义,本身就具有多义性。一个材料能反映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意义;写作时,对于材料的多义性应当让其含义具有确定性。•2.梳理材料•要按照公文主旨表述的需要,选择采用一定的结构方式,梳理安排公文材料。•3.加工材料•4.运用材料•要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公文篇幅有长有短,制约它的因素不在于作者掌握材料的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切合主旨。(三)、开头和结尾•1、开头•开头是公文正文部分的起点和入笔处。又称导语,用以唤起读者注意,引导阅好的开头,不仅是全文思路展开的关键,而且能显示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脉络,为全划下“基调”开头写好了,能突出主旨,把读者紧紧抓住,又可以对下文的展示起“向”的作用。开头要开门见山,一般都用直叙形式。公文的导语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发这个公文的目的,公文所针对的实际情况,制发该公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公文的指导思想或主要内容。•公文开头没有一成不变的写法,由于文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修养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无论那一类文种,无论什么内容,在写开头的时候,都要考虑紧扣主旨、吸引读者。最常见的公文开头,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起因式•一开始先讲问题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一般使用“由于……”、‘‘鉴于……”或“随着……”等开头。②目的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明本文目的,一般使用“为了……”、“为……”。③根据式•一开始先说明制作公文的依据,多用“根据”、“遵照”、“按照”等开头,即根据公文要求,遵照上级某指示精神,按照某会议的决定等。④时间式•一开始先点明某事、某情况的时间。有的是一开始直接写年、月、日,有的则“近日来”、“近来”、“最近”等比较模糊的时间开头,有的则用“……之后”句式•⑤引文式•一开始先引用公文或领导指示中的一段话作为引子或点明主题。⑥事情式•一开头就把事件、情况简明扼要地介绍清楚。以上六种开头方式,是仅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规定的公式。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方式的开头。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只要能服从主旨,引出主旨,吸引读者,就是好的开头。但是就公文的种类而言,不同的公文也有些相应的习惯性的开头。比如请示,一般应首先陈述请示的原因、理由;通知一般是以“根据……”、“兹定于……”等开头。布告则是先说明发布告的原因、依据和目的。会议纪要的开头则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依次写出会议时间、地点、主持者、出席者、列席者,有的座谈会纪要还要写明开会的原因和目的。批转、批复等多用“引文式开头”。会议简报多是“时间式开头”。调查报告开头使用最多的是先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有的也用议论开头,等等。总之,公文的开头都离不开根据、目的、原因、事件、时间等要素。2.公文结尾公文的结尾,又称结语,用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性,使读者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为准确而有效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