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摘要:本文浅析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当前的体育教学水平,丰富体育教学中的文化氛围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教学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崇高的精神感染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则需要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文化作为依靠。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将各项体育教学工作统一于体育文化这面旗帜下,而且更重要的要使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一个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整体,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为体育教学提供土壤、培养温床的体育文化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体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中的传习作用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只是传习技术的层面上,而应更多的把它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阵地。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融入了体育文化的运动技术的传习,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如果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元素,则只能是表象意义上面的体育教学,更遑论构建体育文化所产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了。因而在传习运动技术的同时,我们应努力使运动技术所包含的体育文化得以凸现,并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课堂教学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运动技术课程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要特别强调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挖掘专业课的人文内涵,使专业课内容更为丰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中的真、善、美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精神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而这种教育又能有效的持久的促进运动技术的习练。因而,体育文化的发展对运动技术的传习既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体育文化的传播又能增强体育教学中的传习作用。二、体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加深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虽然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是完全统一的,而达成两者协调统一的就是体育文化。换言之,竞技体育是一种高品位、高水准、高质量的体育文化,其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学校体育属于竞技体育的初级阶段,竞技体育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吸收有强大的牵引力,这种强大的牵引力延伸到了体育的教学之中。学生以竞技体育这种体育文化开始认识体育、欣赏体育、发展体育的魅力,并热爱体育,最大可能地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为代表的竞技体育掀起了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热潮,而这种体育文化热潮首先被具有追求新奇事物特征的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所接受,他们向周围释放的能量是任何一个其它群体都无法比拟的。随着他们学会欣赏体育,进而自己参与体育且参与的人数和次数的增加,体育文化对其的熏陶作用就日益增强,他们自身在实践运动中不断揣摩和练习,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他们也就体验到了强烈的运动愉悦感,产生了兴趣。因此,学生自己主动并乐于参与的体育课堂教学,其质量,当然也非常高。三、体育文化的传授有利于提升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的许多运动项目基本上是通过人们相互间的共同协作、默契配合,来表达人的意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的,这种人际间特殊的交往表达方式,显然要通过整体的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有很强的集体性。例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等项目的教学,教师讲解技术和战术配合时,特别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集体观念,让学生在练习和竞赛中体会集体主义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培养团结互助、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竞技体育比赛,开启体育文化传播的第二课堂。每当目睹中国运动员在领奖台上含着泪水,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之情便油然而生,这也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堂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赛场上,王义夫为国拼搏,晕倒在赛场上;刘翔不畏强手,打破了欧美运动员长期垄断短距离竞赛的神话等等,这些体坛健将是民族的英雄和骄傲,焕发出的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体育文化的传授有利于进行遵纪守法和友好竞争教育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竞争性。每一个体育项目的竞赛都有竞赛规则,并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只有在充满公平、竞争、友好的人文环境中,体育文化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品位。因此现代体育文化应该充分发扬其公平竞争的原则,一切都依竞赛规则而行,做到有则可循,有则必循,这样才能真正使之成为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高尚和文明的运动。同时,只有有则可循,有则必循的体育运动,其观赏性和艺术性才能最大程度的得以体现。通过这样的体育竞赛,学生切身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接受教育,充分认识到纪律是执行和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遵纪守法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体育文化的竞争性最直观地体现在体育运动过程之中,体育运动的各类项目都具有竞争比赛的特点。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竞赛,使人的各种潜在素质被体育唤醒,天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创造性的表现,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种竞争既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倍受溺爱者居多,这些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缺乏竞争力。体育教学可以营造体育竞赛的竞争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五、体育文化的传授有利于发展意志品质和审美意识教育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产生诸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深刻的生理和生化反应,进而引起一系列的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心理情感。因此,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锻炼和培养意志品质的良机。例如: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等等。体育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例如:雕塑“掷铁饼者”,展示了运动员强壮的体魄,健美的身材,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学生十分向往美,但对美的认识却又是模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把握美的瞬间,让学生观察和体会。体育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的教材对揭示体育中美的表现力更为直接,包括形体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在教学与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科学的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健美发展,从而获得匀称的形体,优美的姿态,发达的肌肉和健康的心态,并激发其追求美好理想的心理。体育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浅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成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将体育文化之理念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一个个“体育文化圈”或“文化场”,使学生真正卷入到强势的体育文化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适应社会对体育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寓体育文化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面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