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后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ommunication《传播学课后习题》课后练习第一章1传播有哪些特性?2传播的本质是什么?3传播的定义是什么?4怎样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5传播有哪些类型?6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7传播有怎样的结构?8线性模式有哪些主要贡献和不足?9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哪些异同?10传播有哪些功能?11所谓传播的负功能是?12什么是传播的相对性?13什么是传播的双向性?14大众传播与“虚拟环境”有何关联?15何谓“托马斯公理”和自我达成语言?1传播有哪些特性?答:传播:从某一角度来说就是人类或者某事物在单独或两个【包括】以上互相交流互换信息的过程分为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自我传播等。。。。传播的特性有以下几点:1时空遍布性2行为伴随性3形态多样性4极端重要性形态多样性:事实上传播是我们最熟悉的活动之一。我们只要一出生就会接触并且参与传播不管是你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哭泣还是在生活中与亲朋好友一起“恰恰奇谭”。当然了也不是说传播就只有口头上和以“语言”为介质才能传播。在我们生活中你写的第一个字也是传播你打的第一个电话也是传播你照的第一张照片也是传播等等他们都是传播唯一不同的是传播的介质是不同的。所以说传播是处在不同形态下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表面其的形态多样性的特点。时空遍布性:正如上方所言,你一出生就在传播直至你老死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情况下才会停止传播(死亡并不意味着传播的停止,这就有着特殊的含义,如考古学家在发现远古的某一古物化学家发现某一气体的存在艺术家欣赏画作……)所以传播有可能会是一直存在并且伴随的,不管你走到何处身处何方只要你是“自然物”必然就会体会到传播的存在,并且不以某种具体物质或特征存在,这就是它的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虽然说传播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是不以某种特定的物质或特性存在的但是传播始终是一种行为性过程,是有着信息为载体的自我或者是他我的互换交流的过程,所以它在某一互换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会以一种行为存在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想要传播【也就是要与某一事物发生信息互换的过程】那么就会伴随着行为的存在不管是你与“你自己”传播还是怎样它总会存在。极端重要性:传播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和世界不可缺少的行为之一。因为我们离不开传播,哪怕是其他的什么物质都离不开传播。因为传播是一个物质的客观属性,他们只要有了(哪怕是人类精神)它就有着传播的属性存在。2传播的本质是什么?答:传播的本质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在我国的众多词典解释之中并未发现其切实的答案,但是在我国权威辞书《辞海》中有着“传布”一词,但是并没有在其中发现“传播”的含义,但是在辞海中的解释却和传播的解释是大质相同的。由两部分组成1是传2是播同时又是互相的信息互换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传播的本质就是沟通和互换。3传播的定义是什么?答:对于传播的定义我们都知道自从传播学诞生到现在还没有哪一位传播学家敢于给其下绝对性的定义的。但是介于传播学的特殊性我们也可以试着从传播学的集中类型中来探讨其主要定义1共享说:我们一直都知道任何物质自从一出现就在传播,当然我们人类也是不会列外这里我就拿“人”来解释共享。我们人类在一出生就在对外界进行传播不管是你的主观行为还是客观行为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总是会呈现信息的存在,在我们将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并被受者接受并理解(这里不管受者是谁或是什么物质存在)就形成了信息的共享。同事我们又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分析那就是传播一词的起源communication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词的前段commune这个词被翻译过来就是“公社”或者是communism共产主义都是涉及了共享的意思。2影响说: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伴随着信息的输出和受者的理解,只要是有传播的受者存在那么必然就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在加工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存在,只要反应产生就表明产生了影响这一点,不管是人类还是非人的物质都会存在。3仪式说:这是一种传播的特殊的性质,因为是针对“人”而言只有人才懂得仪式也只有人才会有仪式。4符号说:这个就不用国多的解释,用一句话解释。符号是一切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符号,传播就成了“空头支票”。4怎样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何为信息?用信息科学规范来说,所谓信息及食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述。那么传播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实际上传播和信息之间是不可分离的“两位一体”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我们说传播是信息的互相交流影响共享的过程,那么信息的收入输出就是传播。所以传播=信息信息=传播只不过传播多了一个行为。5传播有哪些类型?答:面对传播的类型我们可以分别从传播的两种分类方法中得到答案1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亲生传播值得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体,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指的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为手段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分类是可以的。优点是简明扼要、缺点是过于笼统。2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变换了视角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着眼点。6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答:面对大众传播和新闻事业时间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从研究方向范围主体学科背景等各方面去分析。1.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学科背景差异极大。新闻学是在媒介产生并运作之后而展开起来的,尤其是政党报的风行为新闻学的产生奠定了其初始的政治背景。在我国,这种情形尤甚。如果以19世纪末有关“新闻纸论”为新闻学的发轫,那么,一个多世纪的新闻学始终关注于新闻事业的功能,尤其是其政治功能,新闻学有着鲜明的政治取向。大众传播学则显示其交叉性、边缘性和多学科性,是受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的影响而逐渐成型于本世纪40年代的。2.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存在差异。新闻学历来研究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的新闻、评论两部分,对报纸上的广告和副刊研究较少,对广播、电视的社交、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等部分涉及更少;大众传播学研究对象广泛,研究内容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这6大块传送信息的行业,而且包含着这六大块的全部内容。3.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不同,两者的研究各有侧重点。新闻学主要以“新闻”研究为本位,研究媒介在以新闻采集为基础上的内部运行,包括新闻体制,以及媒介的特点、功能、新闻工作的原则、新闻的基本规律等。大众传播学主要研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即社会对媒介的作用和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把重点放在对“人”即受众的态度、行为的影响,是大众传播学研究最主要部分。4.研究方法存在差异。新闻学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表现在新闻学研究偏向于媒介的新闻和评论部分,所以它带有强烈的理念成分,这使得新闻学首先以党报学的姿态出现,它的政治倾向、阶级性鲜明,比如新闻学的“五性”就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大众传播学则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更趋向于实证,以量化来说明问题的轻重缓急。它们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5.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呈现风格差异,新闻学研究角度相对微观,大众传播学则更为宏观。新闻学的微观务实,表现在它着重研究研究具体的新闻业务方面,侧重于原则下的操作运作;大众传播学则以宏观为特点,它的理论部分与经济、社会、文化联系紧密,更趋向于市场经济的整体运作,且由于重视实证研究而使得研究材料比较新鲜,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也可以从以下的图例来分析:—A新闻—非新闻B—大众—传播——————————————————C活动—活动D—非大众—传播——研究方向:传播学=ABCD大众传播学=AB新闻学=AC7传播有怎样的结构?此题答案请参考P39-458线性模式有哪些主要贡献与不足?答:线性模式是由W.韦弗和C.申农于1949年提出。主要贡献是对于媒介方面将媒介在此模式中一分为三对于讯息增加了一个要素信号还增加了噪音概念,提醒我们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各种外界的噪音因素导致信息改变让我们知道了信息的本质。主要缺点是:它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依然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从纯粹的通信业务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事,但是要是把这一模式完全照搬到传播领域中就会有问题了9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哪些异同?答:相同:1都具有反馈机制2相关传播要素是相同的不同:1控制论模式是解决内部要素即内部结构问题,考察的是微观单一的传播过程不重视对外界因素的考察无法解释社会传播的总体面貌2社会系统模式解决的是外部条件即外部结构,把传播过程明确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把传播过程置于总的社会过程加以考察。10传播有哪些功能?答:传播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二功能说”“三功能说”“四功能说”二功能说:传播具有工具性和消遣性三功能说:分为个人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个人层次:从工具性角度看,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性看,调节个人身心。组织层次:从工具性角度看,传播的主要功能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社会层次:从工具性角度看,主要作用是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传承社会文化遗产,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提供娱乐或调节社会大众的情绪。四功能说:分为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调节身心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传播的功能不能和大众传播功能相混淆大众传播功能有其社会功能和其他方面的功能其面对社会功能的有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赖特的四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学说就是在上面的三功能上加上娱乐功能1何谓传播功能的相对性?答:在传播中传播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消息可以有劝服功能言论也可以有新闻功能,知识可以有娱乐功能文艺也可以有教育功能。12何谓传播功能的双向性?答:在传播中传播功能中插播绝大多数是双向性的,因为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在接受。如:我们在希望了解他人即“监测”的同时,也有必要让他人了解自己“被检测”。同样我们即“劝服”“教育”“娱乐”他人,也被他人使用同样的行为。如果不能保持适度的平衡那么生活或者事业难免。13何谓传播的负功能?答:麻醉精神--对受众的长期作用。媒介提供伪环境,用符号构建媒介真实。过度沉溺于表面息和通俗娱乐中,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失去社会行动力。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顺从现状。对批判内容不予理睬。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冷漠态度。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削弱公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把人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降低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大众媒介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媒介以兼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施拉姆--媒介是时间的窃贼。使时间在消遣、娱乐和平庸之中化为乌有。14大众传播与“虚拟环境”有何关系?答:虚拟环境是大众传播的一大特性是不可缺少的,虚拟环境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虚拟环境在传播中扮演者未知世界的简介。15何谓“托马斯公理”和“自我达成预言”答:托马斯公理是指美国社会学者W.托马斯所提出的自我达成的预言如果个人根据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展开行动,结果就可能让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所以面对这样的概括我们提出了解决办法:1站在受者角度要知道大众媒介是不可以轻易相信的要认识到他有可能是一种虚拟环境而是应尽可能的多接触各种媒介,在比较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2站在传者角度作为一个传者,尤其是专业化的大众媒介工作者,应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而又甚的防止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3站在学者角度作为传播着,则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研究,并以此贡献于社会,切实的帮助大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第八章1何谓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答:传播效果一般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达到受众后,对受众思想与行为造成的影响。英国传者麦奎尔认为,在讨论传播效果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以下几个角度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