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传播跟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都会涉及到传播。下面我们来介绍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型。一、传播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过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1.人类传播的行为起源于一个信息发送者,他掌握了发送一系列的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信息的主动权。(发送者发送信息)2.发送者通过选择一些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编码成符号)3.信息穿越时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以符号传输)4.接收者,也就是信息所指向的个体,将接收到的信息作为一组特定的符号来处理。(接收者接收到符号)5.接收者按他自己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建构,从而将信息解码。(符号被解码成信息)6.对信息进行解释的结果就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的影响了。也就是说,传播生效了。二、传播的基本模型1.香农—韦佛尔模型1949年,克劳德·香农和瓦伦·韦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书,并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型。后来几乎任何一个与教学技术有关的传播模型都源于“香农-韦弗”模型。在该模型中,信源产生或选择一条由即将传输的信号组成的信息。发射器将信息转化成一组信号并通过一条通道将其传送给接收器。接收器又将信号转化成信息。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电视信息就是电子领域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制片、导演和解说员就是信源,信息由电视频道传播到电视机即接收器,电视机又将电磁波转化成可观看的图象。在人际传播中,说话者的大脑就是信源,发声器官即系统就是传送机,空气就是传播渠道。而听者的耳朵是接收器,头脑是信宿。这个模型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噪音,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或者掩盖信号的任何干扰物。2.“5W模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即: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Withwhateffects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合称为“5W”。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说什么”是指传播的信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3.“7W”模型1958年布雷多克在此“5W”的基础上发展了“7W”模型,因此教学传播过程又增加了以下两个要素:“why和where”。Why即为什么,在教学中指教学目的,Where即在什么情况下,在教学中指教学环境。Who谁教师或其他教学信息源SaysWhat说什么教学内容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Whom对谁教学对象WithWhat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为什么教学目的Who谁教师或其他教学信息源SaysWhat说什么教学内容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Whom对谁教学对象Where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WithWhat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型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循环性的信息传播模型。该模型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这个模型中,返回的信息就是反馈或者是一个正式的回答。根据斯拉姆的观点,反馈对发送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是发送者了解接收者的思想和反应的窗口。对传播者信息的反馈有多种形式:口头应答、赞许、身体语言、声调、面部表情、书面回答等等。如果发送者对这些线索够敏感,他就可以对应地调整信息。在人际传播中,当我们评估诸如口头和书面语言这些信息时我们就是在不断地接收反馈信息。这些反馈能够加速与之相对应的自我表现与行为的变化。5.贝尔洛的SMCR模型在贝尔洛的模型中,你会看到常用的“信源---信息---信道---受播者”模型。1960年大卫贝尔洛在他的SMCR模型中提出,在信源/编码者与受播者/解码者之间存在五个影响信息传播准确性的因素。在教学设计中,按照SMCR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信息源即传播者而言,至少必须考虑五个影响传播效果的基本因素:①传播技能:包括设计技能、教学技能等;②态度:包括教师的自我态度、对所教内容的态度、对学习者的态度等;③知识:包括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等;④社会系统:人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系统决定了教学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会存在差异;⑤文化背景:在同样的社会系统中,人们所经历的不同文化背景也将影响传播的效果。(2)对于信息而言,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①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合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反映教学目标;②要素:信息所包含的具体方面,如:主题、例证、事实等等;③处理:对信息内容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准确地传递教育信息;④结构:信息传播过程中所采取具体的组织形式;⑤编码:将信息转换成可以直接传递的符号,如文字、图象、体态语、音乐等等。(3)对于传播过程的通道而言,不同传播媒体会有不同传播效果:①视:通过视觉通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形象,包括色彩、形状、大小等;②听:通过听觉通道让学生去感受自然声、模拟声、音乐等;③触:通过触觉通道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体会事物的质感、重量等;④嗅:通过嗅觉通道可以使学生形成关于事物气味的印象;⑤味:通过味觉通道可以让学生品尝到事物的酸甜苦辣。当然,就上述五种感觉通道而言,我们也不应该孤立起来看待。(4)对于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来说,我们也要考虑五个因素:①传播技能:主要有听的技能、读的技能等;②态度:包括自我的态度、对知识内容本身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等;③知识: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对教材内容的领悟能力等;④社会系统: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影响传播的效果;⑤文化背景:学生原来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贝罗的SMCR传播模式对于教学设计的主要影响在于,它要求教学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很多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效率和效果。以上各种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设计中必须有机选择,合理组合。,传播技巧知识社会背景传播技巧知识社会背景MS信源M信息C通道R受播者视听触要素结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