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整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总论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病原体感染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你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临床表现再度出现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是临床表现再度出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1坚持综合治疗2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3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病毒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疲劳、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感染;乙型、丙型、丁型多为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传播乙型为DNA病毒,甲型、丙型、丁型、戊型为RNA病毒病原体: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HAV:早期产生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为过去感染的标志。抵抗力强HBV:大球形颗粒,完整的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具有感染性;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HBV的DNA分区:S区编码HBsAg、C区编码HBeAg、P区最长编码多功能蛋白、X区编码HBxAg抗HBs为保护性抗原抗HBcIgM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IgG出现较晚,但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HBeAg持续存在提示趋向慢性,血清转阴: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HBeAg阴性肝炎:抗HBe阳转后,病人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HCV基因的E2/NS1区变异程度最大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HCV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HDV为缺陷性病毒,HDVAg是其唯一抗原成分,抗HDV为非保护性抗体血清或肝脏中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HEV感染血清中检测不到HEVAg,抗HEVIgM是近期感染标志HAV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抗HAV阴性者为易感人群HBV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HBV流行特征:有地区差异、有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婴幼儿感染多见HDV感染依赖HBV急性肾功能不全:在严重肝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肾衰竭HCV致肝细胞损伤作用:1HCV直接杀伤作用2宿主免疫因素3自身免疫4细胞凋亡HCV感染后慢性化机制:1HCV高度变异性2HCV对肝细胞的泛嗜性3HCV在血液中滴度低肝细胞变性通常表现为: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炎症细胞浸润是炎症活动度的重要标志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肺综合征、腹水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的原因:1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2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病毒性肝炎出血的原因:1肝细胞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2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3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4少数并发症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1急性黄疸型肝炎:①黄疸前期,发热伴畏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色加深,ALT升高②黄疸期,症状自觉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肝区有压痛叩击痛,尿胆红素阳性③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疼痛,肝大,有轻压痛和叩击痛慢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肝衰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有明显出血,PT延长及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上升≥17.1μmol/L.dHBV两对半意义:HBsAg阳性现症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HBeAg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有较强传染性,抗HBe转阳病毒哦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HBcAg阳性表示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高滴度抗HBcIgG表示现症感染常与HBsAg同时存在,低滴度HBcIgG表示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单一抗HBcIgG阳性可以使过去感染,也可是低水平感染抗HCVIgG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诊断:1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2肝大质软,ALT显著升高3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4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1充足的休息、营养为主2辅以适当药物3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目的:1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2改善肝功能3减轻肝组织病变4提高生活质量5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核苷类药物仅用于HBV治疗,分为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他滨、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预防HBV关键是:接种乙肝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源性疾病病原学:汉坦病毒为尼亚病毒科,为负链RNA传染源:主要为鼠类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易感性:人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人群分布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和工人主要病理改变: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病理改变:小血管和肾脏病变为主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原因:原发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使血容量下降;血液外渗使血液浓缩,黏稠度升高,促进DIC的发生,血液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血容量减少继发性: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血容量不足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原因:1血管壁损伤2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3肝素类物质增加4DIC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原因:1肾血流量障碍2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3肾间质水肿和出血4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5肾素u、血管紧张素II的激活6肾小管腔被蛋白质、管型等阻塞典型病例分期: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重症患者热退后反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疼、腰疼和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2低血压休克期3少尿期4多尿期5恢复期三痛:头痛、腰疼、眼眶痛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原则:1早期应用抗生素2中晚期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3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4治疗中注意防治休克、肾衰和出血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少尿期治疗原则: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多尿期治疗原则:移行期和多尿早期为“稳、促、导、透”,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治疗原则: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乙脑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WBC增高病原学: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传染源:人兽共患自然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猪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传播,库蚊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力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主要流行区,严格季节性,7、8、9月高发,高度散发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1高热:40以上,越高病程越长越严重2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3惊厥或抽搐: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4呼吸衰竭: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5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休克和胃肠道出血6脑膜刺激征7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血管套:灶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爆发性)并发症:支气管肺炎为主,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检查特异性IgM抗体可确诊乙脑鉴别诊断:1中毒性菌痢2化脓性脑膜炎3结核性脑膜炎4其他毒性脑炎乙脑高热治疗:1物力降温2药物降温3亚冬眠疗法乙脑抽搐治疗:1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2因脑水肿所致者,加强脱水治疗3因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使用镇静剂乙脑呼衰治疗:1氧疗2因脑水肿所致,加强脱水治疗3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者应定时吸痰、翻身排背,必要时可用化痰药4中枢性呼衰,可用呼吸兴奋剂,首选洛贝林5改善微循环狂犬病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WBC增高单股负链RNA野毒株:从患者或患病动物直接分离得到的病毒固定毒株:野毒株在你动物脑内传代50代后其毒力减弱,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但仍然保持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我国主要是病犬传播途径:咬伤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狂犬病发病与否的影响因素:1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破发病机会多2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3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4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5咬伤者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6衣着厚者受感染机会少主要病理位置: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特征性病变为: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具有诊断意义临床分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狂犬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2伤口处理:立刻清仓3预防接种艾滋病AIDS:由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病原学:单链RNA,属反转录科,HIV-1为主要流行柱。抵抗力低,热敏感窗口期:从感染HIV到体内产生抗HIV抗体这段时间传染源:感染者和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急性期以发热最常见无症状期HIV不断复制,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期临床表现:1HIV相关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神经症状,记忆力减退、神情冷漠、性格改变、头疼、癫痫及痴呆;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2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四类ARV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和融合抑制剂AIDS治疗指征及时机:1急性期:无论CD4计数多少,考虑治疗2无症状期:CD4大于350,定期复查,暂不治疗;200~300间,定期复查,若出现,一年内CD4计数下降大于30%或血浆病毒载体量大于100000每ml或患者迫切要求治疗,且保证良好依从性,则进行治疗3艾滋病期,无论CD4计数多少,进行治疗伤寒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冷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WBC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病原学:属沙门菌属D组。具有菌体抗原(O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和多糖毒力抗原(Vi抗原)。其裂解释放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为唯一传染源典型者在2~4周排菌数量最大暂时携带者:恢复期仍然排菌但在3个月内停止慢性带菌者:恢复期排菌超过3个月潜伏期带菌者:潜伏期时从粪便排菌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污染为最重要的传播途径,食物污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未感染过或未接种疫苗者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典型伤寒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极期临床表现:1持续发热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3相对缓脉4玫瑰疹5消化系统症状:右下腹隐痛或弥漫性腹痛,便秘6肝脾大伤寒其他类型:轻型、爆发型、迁延型、逍遥型确诊最常用血培养肥达试验O抗原效价在1:80以上,H抗原在1:160以上,或O抗原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则具有辅助诊断意义最常见并发症:肠出血最严重并发症:肠穿孔一般治疗:消毒和隔离、休息、护理、饮食伤寒经验治疗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孕妇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拾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分型:胃肠型红染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