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常见疾病汇总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为了全面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有效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传播,我园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并将春期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告知大家,家园携手共同配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手足口病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5、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6、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7、手足口病发病原理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长疱疹,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最常见。8、识别手足口病症状1、手足口病通常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皮疹通常在一周内就会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2、极少数病例会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生病的孩子大多持续发高烧,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的孩子比较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的并发症。若出现下述症状,很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家长要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9、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1)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还需对孩子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消毒,当孩子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最后的消毒。(2)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较为敏感,若有已受污染的用品,可採用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漂白水稀释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3)餐具和水杯可采用煮沸或用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玩具等则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另外: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二:春季宜防“三疹”麻疹、风疹、病毒疹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热性传染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其传染性很强。主要症状有:发热,常在39℃~40℃以上,还有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此期约3~4天,这时,约90%的病儿口腔内可见有麻疹黏膜斑,据此可明确诊断。在一般情况下,发热第4天见疹,出疹的顺序是耳后、发际、颈部、前额,然后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四肢。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4.切断传染途径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保持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2、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1.传染源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其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2.传播途径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3.易感人群风疹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风疹较多见于冬、春季。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3、病毒疹病毒疹临床上较多的是风疹,这种病表现为头,面部到躯干的大量皮疹,见风呈块状,看上去像皮肤病,但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患者发烧,咽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类似感冒,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麻疹.病毒疹主要在春季以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者多为1~12岁的儿童。它的主要特点是疹子出现无顺序,以胸、腹部疹较多,其他部位少见,且皮疹消退快,最后不留痕迹。三:春季宜防水痘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尤以冬春多见。大部分患儿出疹前有低热、不适、厌食等前驱症状,24小时内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粘膜也可出现疱疹,易破溃形成溃疡。一次感染可获终身免疫。1.水痘的临床经过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2.水痘皮疹的特点水痘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往往较出疹前减轻。发热一般随着出疹的停止逐渐下降至正常。皮疹有痒感,有时因剧痒使患者烦躁不安。黏膜处皮疹易破溃成溃疡,常伴有疼痛。皮疹数量多者全身症状较重。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个阶段。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后渐转混浊,甚至于呈脓疱样外观;也可因患者搔抓致继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典型的脓疱,并因此导致全身症状加重。若未发生化脓性感染,自疱疹形成后1~2天,就开始从疱疹中心部位枯干结痂;再经数天,痂壳即行脱落,约2周脱尽。由于疱疹损害表浅,故愈后大都不留瘢痕,即使局部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也能逐步消退。水痘皮疹分批发生,在前一批皮疹损害逐步演变愈合的过程中,新的一批疱疹又次第出现,导致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常常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患者体内免疫力的逐渐增强,皮疹逐渐减少。最后一批出现的皮疹、可在斑丘疹期即停止发展,并就此消退,患者痊愈。四、春季宜防流行性结膜炎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