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简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2)·教案LANDSCAPEDESIGNO.绪论·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简述中西古典园林比较0、绪论·课程概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二)【方法篇】?——大纲框架一、课程名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二)IntroductiontoLandscapeDesign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四、先修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导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一)五、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在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一)的学习基础上,已建立了景园设计基本概念、形成了相关的分析和设计观念之后,进一步在研究、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深化学习。首先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的基本设计手法,熟悉其仍具现实生命力的经典设计技巧;然后通过对现代环境调研与评价方法的解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景园设计基础准备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再重点通过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各式分类及相应设计对策的细致讲评,结合现代景园设计各类思潮的简介,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类景园项目的设计要点及基本应对方法;最后通过对景园设计的工作过程及综合表达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形成景园设计的专业素养,并能在设计观念、概念构思等方面具备较高起点。六、适用学科专业:景观学,城市规划,建筑学0、绪论·课程概述七、基本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强调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全面系统地阐述景园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包括东西方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要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思潮、景园设计的工作程序及综合表达等,力图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研究的结合,达到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分为八讲,每讲4~8学时,另穿插两次习题课(含讲评)及一次现场课程。)0.0、绪论·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简述(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1.0、环境调研与评价(内容、方法与设计策略)作业一:调研报告(寻找与发现)2.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A:功能(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3.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B:形态(空间性格与场所精神)4.0、现代风景园林的分类与设计对策C:规模(感知与控制)5.0、风景园林设计新思潮(技术发展与思想变化)6.0、风景园林设计综合:思维与表达(设计过程与表达技巧)作业二:概念设计(融合与变异)7.0、杂感·结语(思考与展望)八、教材和参考书主要参考书: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格兰特·W·里德著,郑淮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俞孔坚李迪华主编.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九、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出勤率(10%),调研报告(30%),考试(60%)。0、绪论·课程概述·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进化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明显反映在人类对景观的认知、评价、创造上。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一、小农经济与工艺美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景园主流是封闭的、内向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未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二、大工业与人类的身心再生1、出现公共园林。2、景园逐步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除视觉和精神追求外,开始注重景观的环境效益(改善生态质量)、社会效益(提供公共游憩、交往空间)。4、由现代型的职业景观设计师主持景观设计工作。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三、后工业与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1、公共景观占主导,出现了“园林城市”。2、景观概念更为开放,直至大地生态、社会生态系统。3、以现代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及先进技术为依托,追求城市、郊区乃至区域的环境改善,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4、景观成为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建筑、城规、园林,生态学、行为学……),同时提倡公众参与的创作模式。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风景园林专业发展三时段论社会时段及特点服务对象主要创作对象指导理论和评价标准园林专业人员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农业时代小农经济以帝王为首的少数贵族阶层宫苑、庭院、花园唯美论,包括西方的形式美和中国的诗情画意,同时强调工艺美和园艺美艺匠、技师如中国的计成、法国的雷诺、英国的布朗中国的皇家园林和江南文人山水园林,法国雷诺特式宫苑、英国的布朗式风景园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城市居民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和体育空间和作为城市的肺,强调覆盖率、人居绿地等指标美国的专业规划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国际化人类和其他物种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可持续论。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作为协调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综合关系的指挥家,如麦克哈格如美国东海岸的一些生态规划,欧洲的景观生态规划*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原始农业公社聚落后),出现在聚居地附近的果木蔬圃,可以说是园林的萌芽雏形。0.1风景园林发展三时段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地物同义,主要用来描述地壳的地质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对象的研究和景观设计的职业范围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不同艺术风格的贵族化的造园景观除了作为审美对象外,开始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景观设计职业范围扩展到以满足城市广大居民的身心再生需要的居住、生产和休闲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除了景观作为审美并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外,开始成为生态学,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化上,更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景观设计职业范围扩展到以拯救城市、人类和生命地球为目标的国土、区域、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和设计其他相关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除了以往相关学科外,还包括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除了以往相关学科外,还包括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地球及区域科学等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性影响,不同的地域特征(地理地形、自然生态、气候水文等),以及不同的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对景观的认知、评价和创造。因此,在全球视野下,传统的风景园林还可以大致按地域划分为几个典型的风格体系。关于世界造园体系,国际景园设计师联合会(IFLA)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传统园林沿着第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传统的文化倾向、政治态度乃至道德评价均以“天人合一”为理想,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感性的“寄情山水”、“归来”、“意境”。阿拉伯世界(西亚)传统园林则反映出干旱地区劳作的艰辛和对富足、慵懒生活的羡慕。西方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饶土地,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几何式的理想化自然,因而欧洲园林是沿着模仿第二自然的道路开始发展的,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拘小节,张扬大气,甚至不与环境妥协,制造矛盾、冲突的体验,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理性的“探索”、“认知”、“改造”“征服”。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可以将自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供他们狩猎游乐享之用,这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见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为免践踏庄稼引起民愤,帝王贵族乃圈地建囿。一般均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商,然后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修建“灵囿”,方圆70里。《诗经》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鱼跃。”可见囿中的鹿、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苑、囿二字本意相通,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从秦至清,皇家园林均称作“国朝苑囿”。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園”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①中国体系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園(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字之内。今将“園”字图解之:“囗”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个字中。这个“園”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喜好园林之乐,在自己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兔园”中山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哲学、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林一时勃兴。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本具备山水、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造园艺术尚处粗放阶段。其中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唐国力鼎盛,园林的发展也与文化艺术并驾齐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景观,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宋徽宗在汴京兴建了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于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宋代私园进一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明清两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趋于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来座。①中国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囿的产生,苑由囿来。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转折期:魏、晋、南北朝,造园的重要转折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这个时期,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形成,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园林”一词出现在诗文里。全盛期:隋、唐,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园林的辉煌成就。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已阶段的积极创新精神。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0.2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①中国体系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法则0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0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0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04.巧于因借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