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法治疗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81临床观察王晓玲[1]杨利学[1]杨熙创[2]李小群[1]袁普卫[1]作者单位:[1]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西安市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传统手法治疗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俯卧位置于牵引床上,进行牵引,骨折处局部麻醉后,用传统手法进行复位,直至后凸畸形消失。结果:本组患者81例,痊愈65例,占80%,有效12例,占15%,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牵引床牵引配合传统手法复位治疗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原有高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题词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牵引,传统手法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腰椎前柱受到垂直性暴力损害,而导致椎体前柱压缩变形为表现的骨折类型,但不伴有神经损伤的症状。此类疾病,如采用手术治疗,患者花费大,经济负担重,且要承担手术带来的风险;如仅仅采用卧床休息,腰背支架固定,又不能恢复椎体原有高度,使离床负重后,脊柱由于失稳,而引起顽固性腰痛,甚至腰腿疼。我科自2001年~2008年,利用牵引床牵引配合传统手法复位治疗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81例,经随访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81例病例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龄在15~65周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24例,跌伤18例;骨折部位:T1112例,T1228例,L134例,L27例,本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0.5年~3年。2、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1)有明确外伤史;(2)局部肿痛、压痛、后突畸形,腰部活动障碍;(3)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程度。3、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于牵引床上,分别将胸廓、骨盆固定后,首先水平牵引10分钟,如合并有椎体侧方压缩者,可将床尾向压缩侧对侧摆动,依压缩程度决定摆动角度,10分钟后,再回位于水平位,接着将床头侧摇起,使患者呈后伸位牵引10分钟,以后凸棘突为基点,给予局麻,稍后,即用双手叠压于后凸的棘突上,用掌根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反复2~3次,至后凸畸形基本得以矫正。此后,将患者平托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腰部垫枕约1拳高。次日床头拍片复查。3日后即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卧床时间8~10周,此后再配戴过伸位支具起床,再固定4~8周,以防止起床后将愈合不坚固的椎体骨折压缩,畸形再复发[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脊柱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X线压缩脊椎显示正常;显效:疼痛等症状消除,脊柱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X线压缩脊椎显示明显好转;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脊柱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X线压缩脊椎显示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5、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痊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无效者为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月)。本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0.5年~3年。6、讨论:6.1本组患者中,以中老年居多,这是由于社会老龄化,加之老年人灵活性差和骨质疏松的影响,稍遇垂直外力损伤,即可造成此类疾病的发生。而这些人群又往往合并有其他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后的恢复也较慢,那么,保守治疗就不失为最佳的治疗方法。6.2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常见,但病情复杂,特别是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一定要根据X线片及CT片结果删除是否有附件骨折,椎管脊髓是否受压?经判定为稳定骨折后再行手法复位,否则将加重脊髓损伤[3]。6.3按Denis提出的三柱分类概念[4],本法主要用于前中柱损伤患者,不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由于后柱完整,复位中以后柱为支点,利用脊柱前纵韧带的张力,配合手法向下的压力,迫使压缩的椎体恢复高度,骨片向椎体方向靠拢,使压缩的椎体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椎体的形态,过伸复位椎体高度,早期复张快,后期复张慢[5],本组中无效一例,即属后者。在治疗中还发现,椎体侧方压缩较前方压缩恢复差,这是由于在椎体侧方无强大的韧带附着,在牵引时侧方得不到张力的原因。另外,牵引还具有缓解肌肉痉挛,加快软组织水肿吸收,改善微循环,增大椎间隙的作用[6]。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如压缩椎体不能恢复原有高度,那么,当人体离床后脊柱处于负重状态时,脊柱对力的传导路径即发生改变,久之则引起局部疼痛,功能障碍。因此,牵引配合手法复位,不失为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最佳治法之一。参考文献1、陆裕朴等《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易汉文等.综合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8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1999,3(5):29~30.4、宋海涛,贾连顺.胸腰椎脊柱损伤分类.创伤外科杂志.2001.3(4):313~315.5、徐又佳.不同复位方式恢复第一腰椎骨折后椎前高度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1):672~676.6、邱贵兴.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