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2014最新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1、文化传播的途径2、大众传媒的标志、形式、优点和地位3、文化交流的意义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继承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熟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2)传统建筑(3)传统文艺(4)传统思想(1)传统习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吃粽子、赛龙舟吃月饼、赏月登高、赏菊鞭炮、年夜饭吃元宵、赏花灯踏青、扫墓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1)中秋赏月作为习俗是我们这个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2)中秋赏月的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具有传统习俗的相对稳定性,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福建—土楼(2)传统建筑陕北—窑洞徽州--徽居北京–-四合院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认为呢?错。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3)传统文艺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京剧古代文学传统绘画(4)传统思想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风尚、礼节和习惯凝固的艺术传统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有宫廷、民用、宗教、桥梁、园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儿胡同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印章代表了诚信的思想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含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意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含义: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贵”—和谐社会(传统)-----(今天)(传统)-----------(今天)浩然正气-讲正气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1、当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后,马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什么?2、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馆中体现说明了什么?3、中国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继承性东方之冠2、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一个“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意义)对民族对个人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死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要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其表现(4个)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3个)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传统文化的作用(2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个)双重作用的表现对个人对国家1、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①传统习俗②北京故宫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④《论语》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⑥延安宝塔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2、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打上历史的烙印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课堂练习AC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文化的()A、继承性B、积累性C、稳定性D、民族性4、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特色②一旦形成永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AC•5、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的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6、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