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与文化传统服饰中菊文化现象探析施静(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6)摘要:传统服饰中的菊花文化,是中华菊花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物态、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分析菊文化在服饰中传播的特征,指出在物态形态上,菊花的纹样特征、题材种类、装饰现象、工艺形式等物态表象呈现出多样性;在精神形态上,菊文化具有视觉形式审美与意象人文象征的需求特征;在行为形式上,菊文化体现为菊纹在服饰装饰、穿戴与生活着装的习俗特征上。研究认为,菊纹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纹样,没有阶层的限制,服饰菊文化具有根源的一致性和阶层差异带来的表象多样性。关键词:菊文化;物态;精神;行为;阶层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16)00-0000-00引用页码:收稿日期:2015-06-04;修回日期:2015-12-1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哲基金项目(2015SJ652)作者简介:施静(1974—),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理论与服装艺术效果表达的研究。AnalysisonchrysanthemumculturephenomenonintraditionalcostumeSHIJing(1.CollegeofTextilesandClothing,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123,China;2.ClothingDesignDepartment,JiangsuEngineer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Nantong226006,China)Abstract:ChrysanthemumcultureintraditionalcostumeisanimportantconstituentpartofChinesechrysanthemumculturesystem.Thispaperanalyzesfeaturesofcommunicationofchrysanthemumcultureincostumeinphysicalstate,spiritualandbehavioralaspectsandpointsoutthatphysicalstatepresentationsofchrysanthemumsuchaspatternfeature,themetype,decorationphenomenonandprocessformarediversified;chrysanthemumculturehasdemandcharacteristicsofvisualformaestheticsandculturalsymbolofimageintermsofspiritualtype;chrysanthemumcultureismanifestedcustomfeaturesofchrysanthemumpatternincostumedecoration,wearinganddressingintermsofbehavioralform.Thestudyconsidersthatchrysanthemumpatternisapatternsuitingbothrefinedandpopulartasteswithoutrestrictionsofclass.Clothingchrysanthemumculturehastheconsistencyofrootandthediversityofpresentationscausedbydifferencesofclass.菊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品种之一,自古中国就有养菊、品菊、赏菊、咏菊、绘菊的文化传统。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菊花的实用价值不仅得到深度挖掘与开发,而且其艺术和精神价值方面也得到了提炼与升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菊花文化体系。关于菊花的研究论文、著作、图集不在少数,张荣东[1]从文学的角度梳理出菊文化审美发展的发生、奠基、勃发三个阶段,并阐述了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毛静[2]则从菊花园艺的角度分析梳理中国传统菊文化的物态、行为、精神的三种形式。虽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菊文化进行了记载与研究分析,但对菊花在服饰纺品中的文化现象研究并未深入。陈娟娟[3]对织绣菊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文字记载与图片梳理。此外服饰中菊花纹样作为传统花卉纹样之一,陈秀凤[4]和李金侠[5]对其物态形式进行了论述。但以上都未从菊花文化体系的角度系统分析服饰中菊花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作为传统文化重要承载体之一服饰纺品中的菊花装饰题材进行研究,通过对服饰菊文化的物态形式、精神形式、行为形式三个方面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菊文化在传统服饰纺品中物态、精神、行为形式特征。并通过土布服饰与丝绸服饰中的菊纹对比,总结了菊纹的阶层特征,并为服饰品菊文化的品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1中国传统的菊文化2中国传统的菊文化源于菊花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人将野菊培育到家菊的过程,其实也是古人对菊花从实用到艺术再到精神的价值认知交融并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淀了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菊文化体系。菊花实用价值包括了其农用、药用、食用等方面的价值。在农用方面,早在先秦就有“烧菊为灰治虫”的记载,而“鞠荣树麦”[4]则见证了菊花成为了小麦耕种的节令标志植物。关于菊花的药用史料文字记载颇多,例如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志聪的《本草崇原》等都对菊花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记载。中华饮食文化中的“药食同源”,推动了菊花成为人类食材之一。自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代表的菊花食用记载以来,菊花被作为食材被广泛运用于泡茶、酿酒、糕点、菜肴中的记载也举不胜举。菊花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在与菊花的接触的过程,对菊花有色、型、味的欣赏与品鉴,并将其运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菊花实物与盆景的观赏、菊花写实与写意绘画表现、菊纹图案在家居、器皿、服饰纺品等装饰方面的运用。透过菊花的物化形态去看其艺术表现,其审美承接了人们对菊花的主观认知与情感,这种情感赋予正是菊花的精神价值所在。在文学作品中古人赞美菊花的冰清玉洁、不入俗流的高洁品质,歌颂菊花傲霜斗雪的性格,崇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生活态度和隐逸情怀。此外由于菊花具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效,菊花被赋予了长寿的寓意。古人还用拟人的手法将“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赋予其傲、幽、坚、淡的性格[7],并成为中国绘画和装饰艺术流行的题材。“梅兰竹菊”传入民间后又被隐喻为四季[6],与其他吉祥纹样组合,寓意四季吉祥。2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菊文化是中国传统菊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中的菊文化呈现出物态、精神、行为三个方面的形式特征。2.1物态形式在服装面料、补子、袖口、镶滚饰边、荷包、褡裢、眉勒、登盖、扇套、包头布、包袱布、被面、门帘等上都存在丰富的菊花纹样,如图1所示。传统服饰中既有满身的散点纹样装饰,又有在袖子口、衣襟、领口等处镶滚纹样装饰、还有在衣裙、花绦、挽袖、眉勒、布鞋等上的纹样装饰,同时在杯垫、扇套等家居生活用品中也存在多样的菊花纹样。这种丰富的菊纹样现象正是传统服饰菊文化的物态形式呈现,在其题材内容、纹样形式、装饰布局、工艺表现等方面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图1丰富菊花纹样的服饰与纺织用品Fig.1Clothingandtextilewithrichchrysanthemumpatterns2.1.1题材内容方面菊花图案是中国花卉图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饰中菊花题材依据传统服饰花卉图案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夏商周时期鲜有应用,到了唐、宋、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中[4]。其题材内容既有姿态各异的菊花独立纹样,也有与其他花卉、植物、动物、文字、器皿等的组合形式,形成不同内涵的组合纹样,如图2所示。3图2不同题材的菊花纹样Fig.2Chrysanthemumpatternwithvarioussubjects2.1.2纹样形式方面传统服饰菊纹样形式包括了纹样单元、构图、组织等方面。菊花纹样单元形态表达上不仅二维平面的形式,也有仿三维写实的图案形式。其构图多种多样:有折枝、穿枝、缠枝、团花、散花等[3]。在纹样的组织上主要有单独式和连续式,单独式纹样组织又包含适合、角隅、边缘纹样;连续式纹样组织包含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如图3所示。单独纹样主要适合服饰纺品的大结构面基本型的约束,而二方连续则常用于服饰“缘饰”;四方连续图案在服装面料中常见。2.1.3装饰布局方面菊纹样装饰布局常见的有主题式、平铺式、边缘式、对称式[5]。主题式常见于单独式纹样组织,既有独立菊花也有菊花组合题材形式,因为题材的内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文化物化形态,如图4(a)中清代菊花蚱蜢蓝印花围涎兜。平铺式主要在服装面料上见得比较多,在传统的印花服装上最为常见,有四方连续也有散点式,如图4(b)中民国时期喜庆菊花偏襟印花棉花袄。边缘式布局主要在衣服的领、袖、门襟、挽袖等处,如图4(c)中缎地绣菊花蝴蝶坎肩。对称式是以中心轴和中心点对称布局,常见以服装的前后中线进行对称布局,如图4(d)中民国时期的紫缎绣菊花眉勒。不同布局方式结合丰富的题材和纹样形式,呈现出千姿万别的服饰文化物态表象。(a)单独纹样(b)角隅纹样(c)主题式(d)边缘纹样图3传统服饰菊纹样的不同形式Fig.3Differentformsoftraditionalclothingchrysanthemumpattern4(b)平铺式(c)边缘式图4不同装饰布局的菊花纹样Fig.4Chrysanthemumpatternofdifferentdecorationlayouts2.1.4工艺表现方面传统服饰的菊文化在传播中其纹样的工艺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织绣、刺绣、染缬等形式。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织锦的联珠菊花纹样。随着宋代织锦小梭管挖织技术的进步,服饰面料中的菊花从简单的图案纹样发展为纹样清晰、色彩艳丽具有写生风格的菊花纹样,如图5(a)中的菊花纹织锦夹旗袍。当然刺绣由于操作灵活,便于表现,因此绣工以针代笔,融合了多样的绘画风格,在他们手下的菊花更是灵动逼真,如图5(b)中的组合菊花纹蓝印花女衫。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上展示如图5(c)的洒线绣绿地五彩菊花纹经皮,运用24晕色法,采取正串、散套针、网绣、钉线、接针、齐针、反戗针等多种针技,菊花纹样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传统染缬工艺包括了型印、扎染、夹缬、蜡染、木板捺印与拓印等。特别是宋代以后印染技术得到空前的繁荣,因为工艺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斑斓布的制作成本,使得这种印花技术满足了广大百姓对图案精神的需求,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历史悠久纹样丰富的织绣纹样为民间斑斓布提供了丰富的纹样蓝本,形态各异的菊花纹样在《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8]中随处可见。蓝印花染缬技艺是研究中国传统染缬艺术的活化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服饰菊文化物态形式丰富发展和多阶层流传,使其在上至帝王嫔妃,下至黎民百姓的日用服饰、纺织用品随处可见。(a)织绣(b)印染(c)刺绣图5不同工艺的菊花纹样Fig.5Chrysanthemumpatternofdifferenttechnologies此外服饰中的菊花纹样与其他花纹不同,一抹其脂粉气息,同时也是男性服饰中装饰的常见题材,例如乾隆的石青色暗花锻常服袍就用的是白色缠枝菊暗花绫里,光绪草绿暗花绸常服袍,其暗花绸面料就是采用的万字菊花杂宝纹[9]。2.2精神形式传统服饰菊文化的精神形式主要指视觉形式审美与意象人文象征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人们喜欢运用菊花装饰服饰,是形式审美需求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品菊、赏菊、咏菊、绘菊的审美情趣和菊花植物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它生长于万花凋零的秋季,其性不骄不弱,既可山涧野外又可大雅殿堂,其品种丰富多样:独本菊、多本菊、案头菊、大立菊、悬崖菊等,其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融入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精神。人们对于菊花的审美最初可能只是出于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