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道德与现代的亲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统的道德与现代的亲情读书心得选择这样的一个题目,其实有这样一个考虑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现在正在处于一个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犬牙交错的时候。我们现在都已经登上了月球,我们都可以进入太空,作为我们每个个人来讲,我们都拿着手机用着电脑,但是实际上看看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忧虑。所以我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讲座叫做传统的道德与现代的亲情传统的东西是我们的历史,还是我们的血缘和基因,无论我们怎么讲中国人怎么怎么不好,我们永远都是个中国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会以我们不能察觉的方式保留在我们的心里面,流入到身上,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现代社会的时候,而现代社会更是西方文化浸入到了中华文化当中,所以我刚才讲到犬牙交错实际上是有这么一个需要,一种意识去看待今天,需要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斗争当中去发现如何回到我们的精神层面上来今天的主图我个人认为是特别需要首先拿出来解决的为什么要讲孝道,因为人都是父母养的,不管是古人今人,还是中国人外国人谁都不会说自己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言,西方人讲爱,而中国人讲孝。当西方文化大批进入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其实我们今天不光讲的是孝道,更多讲的是爱,但是讲爱讲了这么多年我们突然发现这个爱是有问题的,我们还是要回去看看我们的孝,那么爱和孝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爱这个字在中国的繁体字里面是一定要有一个心字的,也就是爱是一种感情,这是人的自然本然,但是爱在父母子女交流之间有没有问题呢蒋老师在讲到爱和孝的区别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生活在美国的妹妹,她说有一次妹妹和她说她如何跟自己的儿子交谈的,当她讲了很多,儿子听了不耐烦的时候,儿子就说了一句,mum,Iloveyou.然后就“啪”门一摔就走了。妹妹很伤心。所以说,爱是存在的,但是到底如何让去爱。中国人讲孝,孝是怎么写的用说文解字来解释就是“从老,子承老,视为孝也。”就是说做小辈的要是承仰老人,孝就是下对上的尊敬,这就告诉我们子女如何去爱父母。传统孝道为什么会存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中存在,说明它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同时都有不合理性,一、传统社会中的孝道1、传统孝道的存在意义:小农经济社会里建立在血缘联系之上的养老之策与稳定之道。我们今天要去追源孝的产生,在公元前的西周,孝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不管是贵族还是庶民都对孝道十分注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古代奉行家国一体,因此我们是君臣社会,家长的社会,同时这也是国家的稳定之道。在诸子争鸣的时候最提倡西周政治制度的是孔孟之家,最能够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就是孝。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讲孝所以汉代最注重孝,最简单的例子,文帝称之为孝文,武帝称之为孝武,以孝治天下。但是家国之间却也有矛盾。再如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因为曹操囚禁其母亲;汉灵帝时的赵包牺牲母亲和妻子救国,随后呕血而死。同时她又用岳母刺字的故事讲到“移孝作忠”——被利用的传统“孝道”从家庭伦理即孝敬到社会伦理即尊老最后变为政治伦理。她提到五四时期文人思想针对封建家长制度吃人,就是因为朴素的孝道成为一种管制的工具。即使是在时代最前头,鲁迅却一生守着一个小脚女人,因为那是她母亲给她指定的婚姻。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传统社会中延续下来的孝道的两面性。在孝亲之情——回归孔子的言说体会原始的孝道包含了那些因素。蒋教授笑着跟大家说,这部分我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书。1、孝之首要,敬爱在心。首先选用的是《论语·为政》的经典语录。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蒋教授在简单解释了这段话表达的意思后谈到,现在的人们养宠物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这只能说是养,而孝则不是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孝的感情,对父母是敬爱。2、孝之遵行,无违事理。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她讲到我们要有敬爱父母之礼,如早起跟父母请安,早出晚归都要告诉父母,即使在父母过世了,在安葬时我们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悼念。仅仅有敬爱之心没有行动,那么爱就只是一句空言。古人其实已经用经典告诉我们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论语·为政》3、孝之内核,尊重生命。她个人最喜爱最推崇的一句。她也对现场的观众发问,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的年龄和生日。生命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错误和遗憾可以去弥补,在父母身上我们是没有机会的。一则以喜是说我们现在还可以去做很多事还可以去把握,一则以惧是因为还有很多是不再自己的掌控之中,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没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所以尊重父母感恩父母,首先就要尊重生命,我们的行为也经成为他人的榜样。她认为西方讲的爱是不包含孝的。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4、孝之选择,重于名利。讲到行孝时遇到矛盾时该怎么办。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其中的方的含义有三:有充分的理据去说明自己可以放下眼前的父母去完成自己远方的行程;把自己想法与自己的父母沟通,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万章上》她解释说这是孟子讲述舜尽孝之事。5、孝之境界,勿失恭敬,谏而无怨。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烟酒,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讲到我们在面对孝道时要有态度同时也要有耐心,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们要耐心听,解释沟通更能让父母与子女变为朋友间的沟通。父母正是因为爱我们所以才唠叨我们。当意见不合时,不要甩脸子,我想我们都有体会。当父母有事了我们要赶紧去帮父母完成,不仅是处于义务,也是敬爱之情。孔孟言孝重在爱之情,敬之心,由此而突显生命的责任。古人虽有曲礼三千,经礼三百的种种规定,并不能言尽父母与子女相处之一切复杂事矿与适宜行为。因此,爱之情和敬之心是孝道的本质,尽孝就是敬重生命。三、小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孝亲之情1、爱+孝=现代亲情平等意识+尊老观念=现代孝道2、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孝道教育是身为父母者的重要责任。3、奉行孝道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个人的道德表现和修养体现,延而及于公民素质。对国学颇有研究的王彬老师也谈到自己关于孝的看法,他引用《礼记·祭义》中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向我们阐述,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气,脸色柔顺谦和,愉快,这才是真正的孝子。他还讲到朱熹《论语集注》中这样解释“色难”,“色难谓事亲之际,为色难也”。在湖北电视台工作的卢港老师这样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其他的两件不孝之事是什么呢,我们一般很少提到。它们指的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在本次文化沙龙进入到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时,来自武汉的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方长明最先发言,他介绍了自己对孝的理解,“孝不仅是对家人的,还可以是对别人甚至是对社会的。孝不光要靠嘴,更重要的是行动”。之后方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生动的经历,其中他说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在山上写生,当时看到有人落水了,他二话不说跑向山下,最后成功的救出了那位女子。事后电视台要报道被他拦下了,他说:“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这样大肆宣扬。”之后方老师还回忆起当年和母亲在汉正街炸面窝、和父亲一起拉板车时的情景,至今仍然难以忘怀。最后方老师告诉我们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专心学习画画的原因,他要在有生之年画出一幅父亲和母亲的肖像,这些一直深深的印刻在方老的脑海里。鉴定师熊胜华从他的职业说开,“我搞鉴定这么多年,也稍稍会看些面相,当然在座各位面相都是善的。就像之前的老师所说的,求职的时候,“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奉行孝道是个人的道德和修养的体现,只有从小家出发,推己及人。要“孝”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而是社会大众。如果每个人都以身作则,由己及人奉行孝道,才是真正有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方正先生的发言更加富有激情,“在农耕社会之前,是不存在“孝”的,因为劳动力的有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生产力不发达,物质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活下去,老化的人口将被残忍的淘汰。随着农耕社会的到来,生产力的发展,老化的人口不需要再被淘汰了,就有了“孝”的产生。”方正先生慷慨陈词,最终的发言落脚点则是忠孝到底能否两全。方正先生说,忠孝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两全的,如果你要尽孝,那么你的“忠”就要打折扣;如果你要尽忠,那么你的“孝”就要打折扣。方正先生还说,他不提倡用孝来要胁别人,每个人的经历的都不同,别人所困扰的问题是其他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而别人的困难之处也是体会不到的,就像儿子夹在婆媳之间,没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怎么会理解这样的两难呢。方正先生最后总结到,现在孝道的教育没有什么用,首先语言苍白无力,其次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孝”的教育其实还是任重道远。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