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农业民俗主讲人:訾希坤一、农业民俗概述•1、农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相沿成习农业民俗。农业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就世界范围而言,农业生产大体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的演变,农业民俗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传袭与变化。(l)原始农业民俗互助共耕:刀耕火种的游耕习俗•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在唐宋以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也都保留了这种耕作方式,称为“畲田”。•宋人范成大在《劳畲耕·并序》中提到:“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艺。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薛梦符在《杜诗分类集注》卷7中对于畲田有如此的解释,其曰:“荆楚多畲田,先纵火熂Xì炉,候经雨下种,历三岁,土脉竭,不可复树艺,但生草木,复熂旁山。畲田,烧榛种田也。尔雅一岁曰菑,二岁曰新,三岁曰畲。易曰不菑畲。皆音余。余田凡三岁,不可复种,盖取余之意也。熂音饩,燹xiǎn火烧草也。炉音户,火烧山界也。”•五谷: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六畜:马、牛、羊、猪、狗、鸡。出自《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五谷丰登,六畜兴旺(2)传统农业民俗•传统农业是使用铁制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以及自然有机肥料,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的农业。•这一时期农业的典型特色是依靠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民俗事象。(3)现代农业民俗•现代农业是以实验科学为指导、工业技术为装备,以商业生产为目的的农业。2、农业民俗的类型•农业是指人类利用生物(植物、动物)机能,通过社会劳动控制生物生命的过程,从而取得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主要包括了植物栽培和动物养殖两大类。依据农业生产对象,广义农业民俗包括了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民俗,而以种植业民俗为核心,如下图(广义农业民俗示意图)所示。植物种植动物养殖采集民俗——→种植民俗————种植业民俗采林伐木民俗—→植树造林风俗——林业民俗狩猎民俗——→畜禽养殖民俗——畜牧业民俗捕鱼民俗——→水产养殖民俗———渔业民俗•种植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种植业民俗是狭义农业民俗(或农耕民俗),为农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了生产工具民俗、技术过程习俗与相应的人文仪式民俗两大方面,涉及到作物种类、作业方法、农具使用、生产的信仰、禁忌与仪式。(1)种植业民俗(2)渔业民俗•渔业民俗可分为工具民俗、技术过程习俗及其相应的人文仪式,也可分为捕鱼过程习俗、渔民特有习俗、船俗。(3)林业民俗•林业民俗当然是林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林木采伐和林木栽培的习俗惯制。•有关林木采伐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人类用石刀、石斧砍削树枝以造房屋的活动;•有关林木栽培风俗开始于对道路、疆界标识的需要。我国商周之际,便出现了人工植树,表现在“列树以表道”(《国语·周语》),“为畿(国都附近地区)封而树之”(《周礼》),即种植护路树、表里程的行道树和表明疆界的疆界树。(4)畜牧业民俗•畜牧业民俗主要指畜禽养殖民俗,包括生产工具、设备。以及技术操作和人文仪式几方面的民俗事象。•马不吃夜草不肥,羊不吃走草不壮•会放一条线,不会放一片(5)采集与狩猎民俗(6)副业民俗(农产品加工业民俗)3、农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不违农时”和“因地制宜”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原则。•(2)功利性•农业生产是为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伴随农业生产存在的一系列农业民俗现象自然主要是为了农事活动的顺利、农业生产的丰收,体现着强烈的功利性目的。•(3)技艺性•农业民俗包括了生产工具、技术操作与人文仪式几个方面,其中技术操作民俗实际上就是手工技艺。•(4)稳定性•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商业交易方式相比,稳定性占据了显著的位置,一些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代代相传,相沿至今。•(5)经验性•农业民俗主要表现为原始农业民俗和传统农业民俗。在近现代科技对农业指导以前,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依靠农民代代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经验指导,农业技术操作呈现出极大的盲目性、经验性与神秘性。•(6)田园性•农业民俗与自然的山水风光紧密相联。在广阔的乡村,山水风光构成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农业民俗则主要构成了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与人文因了浑然一体.形成动静结合的乡村画卷。•我国农村的传统习俗与生态环境互为一体,整个田园经济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循环中呈现出宁静、朴实与和谐的氛围。二、中国汉族农业民俗•1、北方农业民俗•东北区。•平原沃野主要种植耐旱耐寒的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旱季作物,在南部沿海一带则有水稻种植,普遍实行稻麦豆等作物之间的间作套种、轮作复种,一般是二年三熟,冬闲积肥。•在森林茂密的山区,狩猎、伐木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兼栽培与采集人参、木耳、猴头菇与蘑菇,延续着狩猎、采集民俗。黄淮地区•惯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与兽类等粮食作物,以及花生、油菜、棉花和烤烟等经济作物,是全国旱粮及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温带水果与干果产区。•农作物一般是两年三熟,常见的耕作方式有犁耕、耦耕、刨耕,灌溉工具以辘轳为代表。黄土高原区•以种植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与杂粮为主,产量不稳不高,使用牲畜多为驴骡。•从栽培作物和动物养殖看,北方以麦作民俗为代表,杂以玉米、谷子、高粱、棉花。烟草等作物的生产民俗;养殖牛、猪、羊、马、驴、骡、鸡等畜禽,役畜主要是牛、马、驴、骡四畜并用,食用畜禽为猪、羊、鸡等。地区春麦区冬麦区北方麦区东三省、甘肃、宁夏、内蒙陕晋冀京津、豫皖鲁苏南方麦区鄂湘赣浙,云贵川,桂粤琼闽西部麦区新疆、青海、西藏新疆、青海、西藏2、南方农业民俗•从地域看,南方汉族农业民俗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区、西南区与沿海区也有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集中在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一年二熟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柑橘为多,盛产茶叶、蚕茧。水稻、茶、桑蚕生产习俗颇具特色。•华南区•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甘蔗、花生、麻等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如荔枝、香蕉、柑橘、橄榄、菠萝、槟榔、椰子、可可、芒果四季不断,农业生产多种多样,农业民俗各有千秋。沿海渔业民俗区•从栽培作物和动物养殖看,南方以稻作民俗、种桑养蚕民俗和茶作民俗为代表,杂以玉米、高粱等旱地,以及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生产民俗;主要养殖牛(黄牛与水牛)、猪、羊、鸡、鸭、鹅等畜禽,役畜主要是牛(黄牛与水牛),食用畜禽为猪、羊、鸡、鸭、鹅等。稻作•依据稻作的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状况,我国水稻可分划籼稻、粳稻;按照品种的栽培季节和地带光热条件的不同,可分早、中、晚稻;依据栽培田水分条件的差异,可分水稻、陆稻;按照米粒淀粉生化特性,可分粘、糯稻。它们在我国的分布可见下表。稻区南方稻区北方稻区稻作带区华南华中西南高原华北东北西北分布地区南岭以南、台湾南岭以南、秦淮以北西藏、云贵川(甘孜)秦淮以北、长城以南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南河西走廊以西、祁连山以北栽培制度双季稻为主双季稻或稻麦两熟稻麦两熟单季春稻或稻麦两熟单季春稻单季春稻稻种籼稻为主、早中晚均有灿、粳交错、早晚稻均有低地多灿稻,高地多粳稻中粳稻为主早粳稻为主早粳稻为主•稻作过程习俗。稻作过程比较复杂,大致包括;整修农田、整修农具、选种、浸种。选秧田、做秧田、播种、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耘耥稻田、下肥料、治虫、灌溉、收割、晾晒、加工、储藏等一系列过程习俗。•稻作工具民俗。我国南方的稻作生产工具有简车、翻车等用水灌溉工具,有船、独轮车、双轮板车等运输工具,有犁、耙、锄头、颁头、铲子、镰刀、稻桶、打稻机、筲箕、箩筐、簸箕、扁担等劳作工具,有薄膜、育秧温室等设备。稻作信仰民俗对牛的信仰对青蛙的信仰田间信仰贵州东南苗族“关秧门”的神竿。表明是全村最后一块插秧完毕的水田。神竿上的茅草、辣椒、白纸表示有辟邪作用。神竿又是田神降临时的标志。三、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1、东北少数民族农业民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是我国满、朝鲜、赫哲等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蒙古、回、锡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也有较高的聚雄程度。•以麦作民俗,以及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生产民俗为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北方的稻作民俗区。•(l)满族:粘谷子、粘高粱、粘糜子•(2)朝鲜族•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而著称,构成了北方稻作民俗区。2、西北少数民族农业民俗•(1)维吾尔族•绿洲农业主要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农业特色。•(2)蒙古族•蒙古族属于一种戈壁草原游牧方式,细毛羊与蒙古马成为辽阔草原主要的放养牲畜。3、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民俗•(l)壮族龙胜县的龙脊梯田•(2)瑶族•瑶族在由采猎时代进入农耕阶段后,农业生产仍保持游动性,素有东方“吉卜赛人”之称。直到解放前,瑶族还是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在云南和广西一带山区,瑶族盛行一种“击鼓挖地”的协作形式.•(3)傣族:香竹饭•农历正月十三的巡田习俗4、中南、东南少数民族农业民俗•(l)土家族:刀耕火种和锄耕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太阳出来坡背黄,薅草人儿忙又忙。”•打闹锣鼓整天响,薅草薅过几道梁(山脊)。打锣越打声越响,山歌越唱心越亮。你追我赶不落后,追到太阳下山岗。”•(2)黎族:山栏稻漓江渔火与漓江夜捕•你到过民俗景区旅游吗?请你描绘出某个特色民俗景区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一个导游员,你如何向你的游客介绍这个景区的民俗特征?如果你是一个旅游开发策划者,你如何把这里的民俗文化开发为游客所喜爱的旅游产品?如果你是这个景点的管理者,你又如何管理这些民俗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