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栗子大丰收》说课稿李家塅镇中心小学黄学贤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栗子大丰收》。《栗子大丰收》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丰收为情境,以“欢庆丰收,赞美生活”为主题,乡土气息浓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生活的快乐。它是一首童声合唱曲,全歌的旋律明快活泼,具有河北民歌的韵味。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羽调式,42拍子。歌曲第一乐段采用衬托式的和声手法写成,由两个乐句构成,描绘漫山遍野的树上挂满了栗子的丰收场景。第二乐段通过对板栗外形又圆又胖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今年是个栗子丰收年。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情感目标是感受《栗子大丰收》旋律明快活泼的特点与丰收的喜悦。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两声部同时进行演唱《栗子大丰收》这2首歌。而唱准像5、7;1、3;7、3这样的大跳音程,以及两声部的协调统一则是这节课的难点。本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知识比较广泛,能较好的理解歌曲主题。他们平时对两声部的合唱歌曲练习比较少,基础不是很好,表现歌曲的动作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在表现歌曲时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很自觉,音乐基础较好;而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不准,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而逐渐丧失自信心。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针对这节课的目标和学情,我采用了情感模式进行教学,这是一种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整堂课设计了一个以摘栗子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通过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游戏,体会生活的快乐。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作一个具体的介绍:第一个环节是导入部分。我用录音机播放乐曲《丰收锣鼓》,学生随音乐步入教室,让学生感受丰收的热闹场面。因为考虑到可能有的孩子不认识栗子,于是我准备了一张栗子图片,告诉学生这种水果就是栗子。接着告诉学生这个时候正是栗子成熟的时候,顺势导入这3节课的主题活动:摘栗子。并将学生分成两组,进入第二个环节:活动之前的准备。也就是进行一些发声练习、大跳音程练习、节奏练习等。开始是发声练习,我把它作为摘栗子的号子,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到这个练习中来。我把简谱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视唱,要求学生注意声音的圆润、统一、要富有弹性。我以前教过六年级的音乐,知道学生不可能每个都会视唱,但是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面向每个学生,所以我会用电子琴领唱两遍,学生随琴视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起点。然后是大跳音程练习,我把它作为摘栗子的主题。我用简笔画画一棵栗子树,将5、7;1、3;7、3等写在板栗形状的卡片上,按音的高低贴在栗子树上。在电子琴上弹奏每组音程,学生聆听,我再指名让学生模唱,看看你唱的是哪组,就上台摘哪些栗子。就是以这种游戏的方式进行,一方面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首先把大跳音程唱准。最后是节奏练习,这是作为摘栗子活动的速度。我先出示两组本节课的重点节奏,用打击乐器敲击,让学生模击。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在这些专项练习后,就进入这节课的主要部分:学唱歌曲。我把歌曲范唱一遍,学生用“lv”音跟唱,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再用电子琴带唱三至四遍,这是一种认知模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模仿。4当然我在领唱时会适时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演唱技巧。如:乐曲开头6363)的固定音型及衬词“啦”的运用使旋律轻快活泼,就好像农民伯伯喜气洋洋地挑着一担担的栗子走在山间小路上,这里就要用轻松跳跃的声音来演唱。第二乐段是对栗子外形的描写,圆圆胖胖的身子。因此应启发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用富有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是高潮,演唱时力度要强,富有激情,以此尽情抒发栗子丰收的喜悦心情。学生会唱了之后,就让学生讨论歌曲的表现形式,设计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再作一些具体的补充,全体学生参与演唱。这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我在学生演唱的时候帮助设计一些表情和摘栗子的动作,使学生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到了这个时候,表演的条件应该基本成熟了,接下来就进入到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场景表演。学生推选几个代表进行演唱,然后我和学生生共同评价,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运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