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1第三章古建筑解析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第二节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第三节古建筑的屋脊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第五节屋面、瓦第六节梁柱第七节台、栏第八节墙第九节门中国建筑史2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一、为什么是木?(一)华夏民族的土壤孕育的民族文化精神一是阴阳观念演化而生的古代五行学说二是中国建筑的木框架结构,是一种动变结构,其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是柔性,以木质地柔软,可塑性很强。中国建筑史3(二)中式建筑布局组合形式多样布局:中式建筑群体组合的平面布局,以若干“间”构成单座建筑,若干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若干庭院组合成一个建筑群组。群组的构成:以多围绕形式,以纵线或横轴现为主,均衡对称,组合形式多样。(三)中式建筑讲究优美艺术形象特征:大屋顶(体型硕大,曲面)台基、屋顶、屋身等各部分比例有度,主次分明。群体布局有层次、有深度,建筑、装饰、家具和书画等艺术品融为一体,色彩丰富而协调,显出其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中国建筑史4(四)建筑形式多样祠堂住宅下山虎三间两廊三堂四横围村寺庙墟市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中国建筑史5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祠堂-源于古代的四时祭俗。春祭谓之“祠”,加之祠中都以享堂为主题建筑,故称之为祠堂。分类:祖祠家祠享堂-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中国建筑史6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住宅-常见的中式住宅建筑形式有:下山虎(潮汕民居)三间两廊(客家)三堂四横(珠江三角洲)中国建筑史7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下山虎-常见的传统中式民居建筑,也是其他民居建筑的基础结构形式。采用中轴线布局,只有一厅两房,进门时天井(晾晒衣服),天井后是中厅,中厅内两侧各有一间大房(寝室),天井的两侧又俗称“伸手”的小房(厨房、饲养牲畜、贮存农作物)和大房相接。中国建筑史8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三间两廊-由三开间的正堂和前方的左右两廊柱构成主体,而左右两廊与门楼加以连接对称,形成一个简单的合院。新田大夫第为其中的代表建筑。中国建筑史9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三堂四横-大型合院式住宅建筑群,荃湾二栋屋和沙田曾大屋为其中代表性建筑。所谓“三堂”就是依中轴钱分列上、中、下三堂。每堂中间为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作迎宾,中堂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的地方,上堂(祖堂)供奉先祖木主。所谓“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的房屋,给组内各方居住。香港沙田曾大屋中国建筑史10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中国建筑史11第一节古建筑的基本分类围村-除单独的住宅外,还有很多聚族而居的围村。起初同乡居民为便于照应,于是聚居在一起,各家都有自己单独的住宅,后来因为要抵御日益猖獗的盗贼,于是在周边筑起高墙,将各户居所围住。墙基以大麻石为材料,设有围墙以及更楼,围墙上开有枪孔,用来发射枪炮,以保护族人。中国建筑史12中国建筑史13寺庙-寺和庙有所区分,庙宇呈供奉神灵、祖先、偶像的地方;佛寺则是供奉佛教中的佛、菩萨的地方。庙宇:一进式或两进式建筑。佛寺:多座建筑物组成。近代佛寺多为两部分,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大雄宝殿为一组,其他附加建筑物(钟楼、鼓楼、藏经阁、观音殿、地藏殿等)中国建筑史14荃湾四方寺中国建筑史15墟市-这类集市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最原始的低级市场,大概来源于古代的“日中为市”。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低级市场。中国建筑史16元朗旧墟晋元狎xia中国建筑史17第二节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一)屋顶的种类屋顶的基本建筑营制,是根据汉代传统建筑的等级制演变而成的。硬山顶(一般居民)悬山顶(官员府邸,部分民居)庑殿顶(最高,故宫太和殿)歇山顶(其次,宫殿,重要的寺庙)攒尖顶(主要用于亭、台、楼、阁等点缀性建筑物)盔顶盝lu顶半坡顶中国建筑史18中国建筑史19中国建筑史20中国建筑史21中国建筑史22中国建筑史23重檐歇山中国建筑史24中国建筑史25中国建筑史26中国建筑史27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中国建筑史28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中国建筑史29第二节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盔顶-多和用于碑、亭等礼仪性质建筑,与攒尖顶相似,攒尖顶的垂脊和坡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而盔顶的坡面和垂脊则是上半部向外凹,下半部向内凹,横切面如弓,呈头盔状。中国建筑史30第二节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盝顶-四边有檐,顶部有四条与屋檐平行的屋脊,四条屋脊构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平顶,其四角各有一条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块坡檐。这种屋顶在金元时期常用,亦常见于明代。中国建筑史31第二节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半坡顶-较为罕见,外形与硬山顶相似,但只拥有一个明显的坡面,整个屋顶向后倾斜,故也称“一面坡”、“后出水”。另西北有中民居也叫半坡顶,陕西叫一大怪,房子半边盖,但是前门“前出水”。中国建筑史32第三节古建筑的屋脊屋脊正脊垂脊戗脊宝顶中国建筑史33第三节古建筑的屋脊(一)屋脊与脊饰岭南地区传统的平脊、花脊或翘脚脊。因雨水多,屋顶常常是瓦顶,起到保温、隔热、防水,而人字形屋顶便于泄水。屋脊是屋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任何屋顶,前后两坡交接处总要进行搭合,这样才能避免雨水顺瓦缝渗漏,此搭合处称为“屋脊”,也是屋顶的重要装饰部分。中国建筑史34第三节古建筑的屋脊中国建筑史351正脊: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2垂脊: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3戗脊: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4博脊:歇山的山花板与下边山面屋面接缝处,按前后方向平置的屋脊,叫做博脊。中国建筑史365角脊:垂脊的垂兽之前的三分之一部分,叫兽前,也叫角脊、岔脊。此外,庑殿或歇山重檐的四角,亦称角脊,脊饰同上檐。(下层檐的檐角屋脊也可是戗脊,称重檐戗脊。)6元宝脊:卷棚顶的两坡相交处,不像通常那样做一条正脊,而是做成弧线形曲面,叫元宝脊,也叫罗锅脊。7山:在建筑物左右两侧,由前屋顶和后屋顶的斜坡形成的三角形部分,很像古体的山字,在古代营造术语中,称之为山。中国建筑史378山花:歇山屋顶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仅用悬鱼、惹草等加以装饰。明代则多以砖和琉璃,清代多以木板封闭透空部分,并施雕刻或花卉装饰于其上,谓之山花。9博风板: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风板。10重檐: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中国建筑史38第三节古建筑的屋脊11宝顶:宝顶是攒尖建筑的最高回合点,不仅是装饰,还能加固屋顶,作用如同屋脊,保护“雷公柱”不受雨水侵蚀。攒尖建筑的构架是由下而上逐渐收缩,聚集在屋顶的一根垂木柱。垂木柱起着平衡整个攒尖顶的作用,形如雨伞柄,由于尖行屋顶较容易遭受雷击,所以古人称之为“雷公柱”,希望它免受雷电闪电击。多交形攒尖建筑拥有宝顶和垂脊两种屋脊,圆形攒尖建筑仅有宝顶而无垂脊。中国建筑史39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屋顶装饰构件的作用鸱chi吻垂兽戗兽蹲兽套兽博风悬鱼脊刹中国建筑史40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一)屋顶装饰构件的左右保护及美化屋脊保护脊线位置的木构件不受雨水侵蚀装饰性形象表达出不同的吉祥寓意最为耀眼的是戗脊上的“仙人走兽”隆兴寺摩尼殿鸱吻中国建筑史41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2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3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中国建筑史44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5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6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7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8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49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50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51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52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53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中国建筑史54戗(垂)脊兽数目实例中国建筑史55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鸱吻-位于官式建筑正脊两边的“龙吻兽”,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状,长大口衔接住脊端,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的样子,故又称“吞脊兽”。蚩是一种海兽,辟火灾。垂兽-又称“角兽”,是垂脊上的兽件,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起固定屋脊的作用。戗兽-戗脊上的兽件,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和垂兽作用相同,防止戗脊上的瓦件下滑,固定。蹲兽-又称“仙人走兽”,除了起到防瓦件下滑外,蹲兽的数目和宫殿的等级相关。中国建筑史56第四节屋顶装饰构件套兽-为陶瓦或琉璃瓦烧成,套在仔角梁端头上,不但起装饰左右,最主要是保护屋檐角和仔角梁的顶端不受雨水侵蚀。民间建筑的翼角装饰则没有角神和套兽,但会用狮子。搏风-由于悬山顶两端的檀条伸出山墙外,其顶端会受到雨水侵蚀,容易腐蚀,所以在挑出的两头都钉上封头的博风板。悬鱼-博风板最上端尖角处,另外加一个垂直的小木板,主要作用是将博风板的交接处掩盖,防止雨水渗入。吉庆有余的象征。脊刹-庙宇建筑正脊正中的脊饰。中国建筑史57第五节屋面、瓦中式建筑的屋面瓦瓦的种类板瓦、筒瓦阴阳瓦瓦当、滴水钉、帽四水归堂中国建筑史58第五节屋面、瓦(一)中式建筑的屋面中国建筑屋面所用的材料大致有瓦、草、木板、石板等。瓦的起源与发明,源于中华远古制陶业的发展。瓦-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一种屋顶构件,也是一项解决屋顶防水防雨问题的重要技术。最早的瓦,因为少且稀有,用在屋脊上,叫做“甍meng脊”,意思就是覆盖在屋脊之上。1.瓦的种类:青瓦琉璃瓦青瓦:粘土为原料制成胎体,形成后经高温烧制。琉璃瓦:以陶土为原料制成胎体,烧成后以氧化铝、铁、铜、钴、锰等为着色剂,再加入石英,经过二次烧制后形成不同的釉色。比较:琉璃瓦更坚固,防水性更强。黄色琉璃瓦专用于宫殿,陵墓、园林、庙宇等皇家建筑。中国建筑史59第五节屋面、瓦2.板瓦、筒瓦板瓦、筒瓦互相交叠形成屋面,叠瓦之间的坑道称为“瓦坑”。一片片轻成板状的称为“板瓦”,主要用于屋面底瓦位置。半圆形成筒状的称为“筒瓦”或“瓦筒”。筒瓦主要用于屋面板瓦间交接的位置,作为“瓦盖”,防止雨水渗漏。有些民间村屋的屋面不用瓦筒作为盖瓦,而是在板瓦间交接位置之间以灰堆砌成形似瓦筒的“灰梗”。如右图:上层为板瓦下层为筒瓦中国建筑史60第五节屋面、瓦3阴阳瓦阴阳瓦-板瓦的弯面向下称为“阴瓦”,相反向上称为“阳瓦”,故合称“阴阳瓦”,又称“蝴蝶瓦”,北方又称为“合瓦”。特点:单一使用板瓦作为底瓦及盖瓦。结构,令屋顶的隔热功能更佳,新界的客家村屋大多采用这种屋面模式,例如元朗的潘屋和沙田的曾大屋等。4瓦当、滴水瓦当-又称“勾头”,屋檐瓦头的特定部件,位于一行筒瓦的最前端,作用是防止筒瓦下滑,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形式。滴水-又称“滴子”,屋檐板瓦最前端一块呈三角形的瓦头,作用是引导雨水沿瓦坑经过滴子落下。中国建筑史61第五节屋面、瓦瓦当+滴水=右图瓦当与滴水交替构成屋檐的一部分,起到保护屋檐免受雨水侵蚀,而瓦当与滴水上的纹理还有一种观感美,能够美化屋面轮廓。中国建筑史62第五节屋面、瓦5钉帽钉帽-是位于瓦上的建筑构件,作用是堵塞瓦当上用以固定于屋檐椓zhuo条上的钉子小孔,防止雨水渗入。6四水归堂天井结构式中式建筑的一大特色,不论是普通家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被广泛应用,目的是采光与空气对流。当下雨时,雨水从四边倾斜面流向中庭,称为“四水归堂”。为诱使人们采用此一建筑模式,于是就以俗语“肥水不流别人田”之语来形容,迎合期盼财源滚滚的心理。每当下雨时,雨水沿挖坑流至滴水,落在屋檐前方。俗语说:“檐前滴水,点滴心头”,就是教导做子女要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