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7.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8.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19.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0.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2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2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15分)23.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规律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15分)1.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矛盾的关键;第二,它是科学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三,它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所谓中国特色,既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只有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能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发展社会主义。2.(1)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概念及其具体内容(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双方共存于一个真理之中;二者又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告诉我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承认它的绝对性,就要坚持它,承认它的相对性,就要发展它。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一切真理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我们也必须按照上述态度正确对待他们。3.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2分)4.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与动力;(2分)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1分)5.答: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1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分)6.答: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2分)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它对社会存在的能动性,(2分)7.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们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有着质的区别。(4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表现在: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这一原理的意义从理论上说,要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错误观点,即唯理论和经验论,从实践上说要防止和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8.答:地理环境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地形、气候、土壤、山脉、河流、海洋、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2)地理环境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次,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它可以影响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还可以通过军事、政治的影响来制约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其次,它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再次,它的作用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4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就称之为环境问题。(4分)我国的环境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等等,这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保护环境,把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5分)9.(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0.(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分)1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2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2分)(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3分)(4)在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作为归结点和最终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继承和发展。(3分)1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2分)(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把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5分)13.(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放弃了这一条,现代化建设就会走上邪路,失去社会主义性质。(3分)(3)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3分)14.(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表现在:它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它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革命力量;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更新。(3分)(2)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