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案例1:提供良好教学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1.音乐激趣导入《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利用网上收集的资料,制作了三张幻灯片。讲课开始,先出示幻灯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更多的美的感受。”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案例2:提供正确感知形象。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语文教材内容异常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小学生感知发展水平不高,限于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有些教材内容很难正确感知,利用现代媒体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切感。课文《万里长城》介绍了与长城有关的知识,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而班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到过长城,对长城的形象缺乏感知。于是课前我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来辅助教学。学生体会长城气魄雄伟时,我适时出现一幅盘旋在崇山峻岭上的蜿蜒曲折、高高低低的长城,让学生从画面上真切地感受到长城真像一条巨龙横跨于群山之间。感受到这一点,也有助于学生读出长城雄伟的气魄。案例3:提供陶冶情感的素材。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现代媒体在具有智力功能负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负载。课文中的事物形象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怎样变文字形象为活生生的、诉诸于情感的实体形象,去产生激励人、感动人的审美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a)用录音渲染气氛。如《荷花》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意境深邃的课文。教学中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立体画面:他们仿佛也置身于清香扑鼻的荷花池欣赏着满池的荷花呢!b)用幻灯显示实景。《万里长城》这篇课文中长城的第三个特点是“工程浩大,施工艰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城的施工艰难,我取了长城图片的近景做幻灯。放映后,砌成长城的一块块砖头,一块块条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更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砖头和条石竟然砌筑得如此整齐,如此紧密,如此平滑!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当学生为这些建筑感叹不已的时候,我适时提问:当你看着这一块块砖头和条石,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劳动人民肩膀上被勒起了一道道血印子。”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有人肩负巨石佝偻着背艰难地向山上攀登……”还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低沉的劳动号子声,悲苦的呻吟声,工头们责打劳动者鞭子声……”这时教师激情:是呀,当时科技那么落后,工程又那么浩大,统治者又那么残暴,有多少劳动人民为了修筑长城流血流汗,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鲜血,用生命筑成的呀!学到这里,学生再去读文中的“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这段话时,蕴含在其中的沉重感和沧桑感已不言而喻了。c)用录像再现情景。影视的形象更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用录像再现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学生听着看着,眼里噙着泪花。“情感具有伟大的力量。”“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问题刚提出,学生相继发言:“五壮士跳崖前眺望远方。这是满怀深情的望,是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望。”“口号声回荡在山谷,也永远回荡在我们身边……”五壮士勇敢豪壮、不怕牺牲的精神,五壮士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悲壮之美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案例4:提供解决难点的方法。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直观形象,这一点为解决教材中的某些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使用了“中部凿井法”,这是理解的难点。为了获得学生的感知信息,我先让一学生作板画检测。当发现学生理解不够准确的信息后及时作了调控,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清晰地反映了中部凿井法的六个工作面,于是学生茅塞顿开,难点得到了解决。而本课中的“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方法,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的过程更可由多媒体课件而得到轻松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