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旅游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毕节旅游业:尽展强劲后发优势——毕节地区第二届旅发大会暨2008织金国际溶洞节综述在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贵州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织金县,毕节地区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08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国际国内旅游业从业人士及各界宾客,这项活动不仅向世人宣传“多彩贵州神奇毕节、溶洞王国魅力织金”,更让大家通过系列活动看到了毕节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可持续观念的推动下,将尽展强劲的后发优势。又好又快发展的毕节旅游业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介绍说:“全区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去年在毕节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地委、行署关于旅游工作的部署,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区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近三年来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以年均143.3%和196.8%的速度高速增长,旅游接待人数从2005年的145.89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428.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2.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5亿元。今年上半年旅游业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克服雪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1—6月全区共接待游客452.15万人次,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4.6%,同比增长160.81%;实现旅游收入24.6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8.7%,同比增长244%。这组数据印证了张吉勇的话,同时让我们看到毕节地区在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整体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可谓一枝独秀、成效明显,旅游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得到较好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具有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经济增长的能量。毕节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其拥有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摆脱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毕节地区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就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毕节的后续支柱产业。之后,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毕节旅游的意见和措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毕节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打造、市场开拓、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出击。毕节旅游蓄集能量,力争后来居上。毕节旅游业的后发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旅游局顾问魏小安此次在织金的《旅游扶贫与民族地区发展》报告会中说:“虽然毕节地区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一般落后地区人文环境好,老百姓朴实,这恰恰又是这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同时在‘后’的基础上,可以避免走弯路”。的确,毕节地区无论是旅游经济总量还是运行质量与省内其它市、州(地)相比,差距都还很大。2007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26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18%,而该年毕节地区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4.6%和29.8%,旅游收入仅相当于全区GDP的5.2%,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在全省排名第六位。然而毕节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人所共目的,在该区旅游资源中,世界级的占4.9%,国家级的占7.4%,省地级的占30.9%,市县级的占56.8%,但大部分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远远不够。资料显示,从国际大环境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旅游业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3%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消费结构正由“吃住用”向“住游行”升级,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近10年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成为了世界新兴的旅游大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接待国。面对这样的有利形势,毕节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甚是光明。据了解,从硬件上看,毕节地区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品位较高,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地质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3个、水利风景区3个。从软件上看,历史文化沉积悠久,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红色文化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同时民族风情浓郁醇厚,彝、苗等民族村寨原始古朴,撮泰吉、滚山珠等民族风情多姿多彩。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毕节地区旅游资源将进一步融入周边省区旅游板块、旅游线路的开发范围,必成为吸引更多客源的条件,因此毕节地区虽然旅游资源开发晚,发展步伐慢,但开发潜力大,旅游资源开发的后发优势明显。政府主导的强大动力毕节试验区建立20年来,毕节地委行署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经济、改善软环境、提高综合实力的核心,在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和谐旅游创造了新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紧扣试验区建设主题,在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两个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其中,百里杜鹃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的完成,实现了景区资源、投入、管理和营销的有效整合,大大加强了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为景区的科学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今年的杜鹃花节期间,百里杜鹃景区接待境外游客近千人次,团队和自驾车游客40多万人次,成为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的一大亮点,为全省旅游市场的恢复注入了动力。另外,随着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洞旅游产品推出,草海观鸟节、杜鹃花节、支嘎阿鲁湖首游式的成功举办,毕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较快提升,旅游接待和综合收入显著提高,一个以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为支撑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并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的旅发大会上,毕节地区旅发大会会旗交接仪式非常隆重,会旗从本届承办地织金县代县长高青手中通过地区行署专员张吉勇传到下届承办地黔西县县长蒋从跃手中。据悉,为承办下届旅发大会,大方、黔西、金沙、威宁、赫章县均提出申办,该区旅发大会搭建了一个党委、政府主导,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平台,是实现该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全区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承办地旅游业提速发展。用毕节地区旅振委副主任安金黎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办会,凝聚力量,锻炼干部,促进建设,推动发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承办地旅游业发展”。旅游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贵州洞穴资源非常丰富,在开发与保护两者兼顾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国际洞穴学联合会前秘书长张寿越在“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旅游洞穴论坛”上对记者说的。在天下最美丽的洞穴织金洞举办此次论坛,来自法国、比利时、百慕大(英属)、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中国等7个国家专家、学者与我国织金洞、卧龙洞、玉华洞、瑶林洞等著名旅游洞穴景区负责人参加,就旅游洞穴可持续发展、旅游洞穴生态开发准则等问题共同探讨,这无疑为织金洞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黄山归来不看山,织金洞外无洞天”,这个享誉“天下第一洞”之称的洞穴已成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组织的第一个亚洲成员。同时又是国家地质公园、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重量级旅游景点,如何在进行可持续发展中找到“金钥匙”,起到引领作用,一定是国际国内的重大课题。毕节地区旅振委副主任安金黎在此次洞穴论坛上说:“我们举行论坛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织金洞的国际知名度,还在于借中外专家交流的机会,共谋织金洞的发展与保护”。我们看到,作为旅游部门重要负责人,清醒地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发展与保护问题,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据了解,我国已经开发了400多个旅游洞穴,由于没有法律约束,缺乏科学保护意识,大多数已经开发的旅游洞穴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而织金洞在这方面的先进理念或将成为我国洞穴保护的先行者,这对织金洞本身和毕节地区旅游业必将起到推动作用,这或许更是该区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在本次论坛上专家提出,现在重要的是旅游洞穴的建造与管理,应该制定一些规划、法律等。这不仅是对织金洞、对毕节地区旅游业、也是对国内国际旅游界提出了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旅游业基地建设2010-05-27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4月14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提出,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基地。为毕节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描绘了毕节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旅游业已成为试验区在新时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将毕节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努力实现旅游强区的宏伟目标,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机遇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3000美元,国内旅游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度假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在“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时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休闲旅游消费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开始进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旅游业培养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逐步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地委、行署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努力推动毕节旅游“5年走向全国、10年走向世界”。毕节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二、抓重点(一)以规划为龙头建设规划体系。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切实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一是做好全区及各县市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做好各县市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规划及乡村旅游规划。三是将全区旅游用地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大纲之中。(二)实现旅游发展品牌化。我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关键在于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我区旅游品牌打造应围绕“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主题形象,以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等为核心品牌,形成东中西三条精品旅游线,东线: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苗寨-织金洞精品旅游线;中线:支嘎阿鲁湖-慕俄格古城-九洞天精品旅游线;西线:草海-阿西里西大草原-马摆大山精品线。此外,还应积极做好织金洞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韭菜坪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创建工作。(三)促成旅游产品系列化。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快产品的建设步伐,在现有山水观光游、乡村游等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彝族文化为主体,夜郎文化为渊源,其他文化为补充的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四)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依托2009年以来我区实施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程,将我区浓郁的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增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档次,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全区十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作为突破口,带动全区乡村旅游大发展。三、强基础(一)标准化建设。旅游标准化建设,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旅游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推进百里杜鹃5A级旅游区创建,加快草海、奢香博物馆等国家A级旅游区创建;另一方面要加强星级饭店建设,扩大星级饭店分布范围,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制订实施乡村旅游地方标准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