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体育文化的对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代码:60000403001109课程类型:二级学科必须课授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成绩:课程名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文化论文题目:简述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姓名:马尚学号:2013113363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系:体育学院2015年6月简述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摘要: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显著特点作为切入点,认为未来体育的发展必然走中西合璧之路,中国传统体育在未来体育中,尤其在大众健身体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只有立足自我,进一步整理和提取其精髓,才能应对全球化,为自身的发展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性;融合;发展Abstract:accordingtotheChinesetraditionalsportsculturehasaprofoundtraditionalculturalconnotationanddistinctivefeaturesasacutpoint,that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sportswillgothewayofmatchwellofChineseandwestern,theChinesetraditionalsportsinthefuture,especiallyinthepopularfitnesssportswillplaymoreandmoreimportantrole.Onlybasedonselfatthesametimeputs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sportsculture,furthersortingandextractingitsessence,tocopewithglobalization,fortheirowndevelopmenttofindapowerfulsupportplatform.Keywords:traditionalsports;nationahty;globalization;development、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早期两种体育文化是沿着一条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单一取向的道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明末清的西学衷渐终止后,由于当时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文化上叉盲目排斥异国文化的进步影响,从而在文化形态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势差。以鸦片战争为始点,两种体育文化伴随着其它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拣而,体育文化是一种不拒绝人的文化,它具有超越国界、地域的世界性特征,打破了地域环境与人文壁垒的体育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势态。即地域的、民族的体育文化将以丰富的个性,进行多元融台,相互吸纳、补充为一种新的世界体育文化模式,为世人所接受。一.中国体育文化的特性首先,历史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哪一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而是吸收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体育成果。即使是在近代西方体育传人中国以后,传统体育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融合性。伴随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移和异族之间的争斗,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民族文化发生了融合,体育文化也相应地发生了融合。第三,中庸性。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等级森严,注重礼仪。这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被纳入了“礼”的节制之下,不偏不倚、温文尔雅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旋律。第四,德育性。中国的传统体育具有着人类渴慕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即功夫讲“真”,用意讲“善”,技艺讲“美”。第五,和谐性。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受儒、道、佛家的文化哲学思想影响,特别注重形神兼备,讲究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悟道,达到与“天、地、神”相通的境地。要“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合神”使“心、意、气、形、神”相和谐,使人的身体与整个天地自然和谐,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二.西方体育的文化的特性西方一直是以发展身体作为体育的目标和功能的。早在罗马时期,人们所称赞的英雄都是体魄健壮、武艺超群者,带有葬祭性质的体育内容也大多是能够表现身体能力和军事技能的项目。斯巴达男子几乎一生都过着军营生活,每天都要进行严格规范的身体训练。如果说斯巴达是一味发展人的体能的话,那么雅典的体育则较重视对人体健美匀称的培养,裸体竞技者被看作是人体力量与美的代表。在长达1100多年的中世纪“体育的黑暗时代”过后,以发展身体为主的体育思想随着“文艺复兴”、科学的兴盛和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继承和光大。德国杨氏体操、瑞典林氏体操、英国户外运动和美国的自然体育,都具有促进身体发展的功能,并以发展身体为目标,成为西方体育发展的主流。三.中西方体育融合影响中西方体育融合正在冲击和改变着世界各民族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以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或支撑,并由此衍生出一定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每个民族要想在现代社会寻求发展,就不可能拒绝现代生产方式和保证其基本运作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随着中国加入WID及北京申奥的成功,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技术或生产方式等物质技术层面的同一性或相似性,并不意味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单一性。物质技术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础,但不是社会文化的全部。一定的生产方式会存在着不同的具体组织运作制度,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具体组织体系多样性就是一个证明。中国的现代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欧美化了。全球化暗含的欧美中心主义,以强调人类的共同发展为借口,深层是把文化强加于他人,扩张总是带有对落后民族的拯救,以“救世主”和真、善、美的化身出现。体育也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就体育的发展而言,19世纪现代体育形成初始,西方就开始了体育的国际化,实际也就是今天的“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将任何一个民族卷入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化。但它不可能使一个民族完全失去其民族性和民族特色,而是使其封闭性受到破坏而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性。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文化和体育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只有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质,又融入现代体育的共性,才不会在文化上被边缘化,才能实现体育的发展。四.中西方体育发展前景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长处,正是西方体育观念的短处。中国传统体育强调修心养性,动静结合,把体育的目的定位在人体的协调发展,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注重人的整体观,这种观念正是人类进行体育健身的原理,是中国文化对整个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应成为大众体育和人类健康锻炼的指导思想。而西方体育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依据力学和西方医学为依据,把技术分解细之又细,缺乏人体统一的整体观,一味追求剧烈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刺激,易使人体内部的系统功能产生失调,在一定条件下,运动成绩的提高,意味着人体内部机能的破坏。西方体育的长处,也正是东方体育的短处,西方体育强调科学及医学上的生理、生化的指标和科学的实验,而中国传统体育如太极拳、导引、气功中有许多地方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不了,只有通过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探索其科学运动机理,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五.结语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由于发展程度的差异,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会存在不同发展水平的体育文化和不同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共生的现存态势。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是在多元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的全球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体育文化全球化又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展示提供了舞台。民族性使一个民族体育文化区别其他民族体育文化,而时代性又使不同群体、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同其他的民族和群体的体育文化联系起来、融合统一。因此,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和民族化应同时发展,尤其是应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随着社会的转型,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它自身也就应当进行变革,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努力创新,大胆变革,充分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具有健身、娱乐、教育性的内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否普及大众和深入人心,关系到民族体育的兴衰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前景。有计划地加强传统体育教育,把它贯穿于大、中、小学的教材中,使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互为补充,让青年一代从小就能理解到我们民族存在缤纷多彩的文化,这对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都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广大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由于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参考文献:[1]康帕涅拉.全球化:过程和解释[J].梁光严,译.国外社会科学,1992.(7).[2]李鸿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OOO.14—17.[3]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O,(4):152—154.[4]龙佩林.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OO2,(1):91—94.[5]黄亚玲,等.体育全球化的文化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101,(2):7—10.[6]卢元镇.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体育普及的影响[J].体育学[7]何启君.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8]罗素,何兆武译.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82.[9]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10]詹石窗.中国哲学史[M].中国书店,2002.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