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1、摩梭人简介(杨蕾)2、摩梭人建筑和服饰风格(唐娇)3、摩梭人的习俗禁忌,节日(韩丹)4、泸沽湖旅游(黄晓瑞)5、整理汇总(王心怡)摩梭人简介摩梭人是宁蒗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鼎6年,即公元前111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从《后汉书》以后的历代汉文史籍中,均有关于“摩梭”的记载。在宁蒗,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宁蒗各族人民都称他们为“摩梭族”。摩梭人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所以他们属于蒙古族,而并非是纳西族的支系。官方将云南一带的摩梭人归入纳西族,这是错误的居住于中国的人口:1991年:40,000人2000年:46,000人2010年(预计):53,700人主要聚居地:四川省的盐源县及云南省的宁蒗县官方身份:四川摩梭人归为蒙古族的支系,云南摩梭人归为纳西族的支系主要信仰:喇嘛教建筑风格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现多已盖瓦),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根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锅庄石是神圣不可触动之物,任何人不得从上跨越,不能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更不能在上面抹鼻涕之类的东西。花楼大多为一楼一底建造,一般分为4—5小间,是以传统的木楞吊脚楼造型,全用木板作间隔,精雕细琢,装饰华丽,造型奇巧,门窗楼梯均雕花镂空,屋檐与走廊扶手用红、黄、蓝三色作为基调,绘有龙凤彩云图案,楼梯设于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用一花格木杠封住上楼进口,以防他人随意进出。楼上是为青壮年妇女与她们阿夏的居室。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龛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服饰泸沽湖摩梭人的服饰,古代兴头戴牦牛帽,穿自织的左襟麻布衣裳,耳贯铜、银质的大环,外披羊毛毡毯。近代以来,依性别、年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摩梭人在13岁以前,不论男女都穿长衫,少男剃光头,少女则留小辫、佩戴彩珠。到13岁举行成年礼后,便改变服饰。成年妇女蓄长发,用牦牛尾上的毛掺在头发内,梳成粗大的假辫盘在头顶上,再在假辫之外缠上一圈蓝、黑色丝线,井将丝线后垂至腰部。她们出门时,用青布包头,系勒成菱形,也有些妇女用一段头帕,从左至右将鼻子和下腭遮住,只留两只明亮的眼睛在外面顾盼。她们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钮扣,系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层百褶裙,上用五色丝线绣一圈花边,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戴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以穿黑布衣裙为尊贵。而贫穷的女子只能穿粗白麻布,着黑布鞋或赤脚。贵族女子则多穿红、黄、灰色的绸缎和毛呢之类的衣裳,并在领、襟、袖口、裙边等处镶金、银边,用金、银、玉石、玛刑做纽扣,以显示奢华。成年男子头戴宽边呢毡帽,上穿金边大襟短衣,系红花腰带,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长衫,宽衣长袖,俗称楚巴。外配长刀及偌囊作饰,下穿宽脚长裤、长统皮靴。裤脚折放在靴筒内,不穿长统靴的,则裹绑腿,扎彩带,保有古代牧民遗风。他们走起路来,显得精神抖擞,潇洒利落。当代民族风摩梭之风俗习惯摩梭族,这个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民族,这里仍保留母系社会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有女性支配。摩梭族有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走婚,走婚在摩挲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不结婚,只在晚上男子到女人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劳动。一到夜晚,男子会用独特的暗号叩开女子的房门。在摩梭族眼中,男人女人各住自家,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在性事方面女方占主要地位,女子一旦不再为男子开门,走婚关系就结束了。•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女儿国的“走婚习俗”•关于走婚,一般是早起,部落比较封闭,男女在通常场合没有交流的机会,在不定期中,村中会办篝火晚会,大家会载歌载舞,情歌对唱,摩梭女孩确实很喜欢唱歌,其中摩梭语中--我爱你的发音类似普通话中的“卖大米”。•唱完歌后,如果你是一个小伙子,有中意的女子,那么你要上去拉她的手,如果她默许了,那么你要挖她手心,挖三下,如果她还是默许了,那意味着,她今晚会为你打开闺房……晚会散了,这时各回各家,但是小伙子睡不了,起来去姑娘家,翻过院墙,这时姑娘的闺房亮着等,但是闺房是二楼,小伙子要自己自己爬上去,不能走楼梯,如果太胖怕不上去呢?那你放弃吧,没戏啦,所以摩梭小伙都是精瘦。进了闺房,你会发现门没关,姑娘看到小伙子来了,会锁上门,然后熄灯……第二天,天一亮,小伙子就要赶紧穿衣服走人。•走婚情侣以情为重•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现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摩梭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成年礼在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举行。到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柱下,女孩站在右边柱下,左脚踩着猪原肉,右脚踩着粮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她脱去旧的麻布长衫,穿上美丽穿裙礼的金边衣、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为其盘缠发辫,配上项链、耳环、手锡等饰物。男孩则由舅舅为其脱去旧的长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长裤,扎上腰带,佩上腰刀。这时,穿上新裙或新裤的孩子,还要把狗唤进屋来,给狗喂饭团和猪肉,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2、成人礼•关于这一换岁数的习俗,摩梭人中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远古时期,人与动物杂处一起,但都没有固定的寿命。后来,司已神要给动物规定生命年限了,并告诉人类要在半夜倾听他的呼声,也可得到长寿。天神是在大年三十午夜喊岁数的,谁答应了便把这岁数给谁。天神第一次喊1000岁时,动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机警的白鹤听见,它答应一声,便得了一千岁。第二声喊100岁,让水鸭听见领去了。第三声喊60岁,让狗答应领受了。直到天神喊13岁时,人才惊醒应诺。人类觉得寿命太短,求得天神的允许,与狗换了岁数。于是,人每天要给狗喂三顿饭,并且每当举行成年礼时都要喂狗,以示感谢狗的换岁之恩。•仪式结束后,大人带着穿上新裙、新裤的孩子,在村里转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贺礼。同时,这也是向众人宣布,孩子经历了一生中第一周的十二生肖,已长大成人了,今后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了。摩梭先民认为,未满十二岁的孩子还没有灵魂,既不享了氏族的权利,也不承担义务,不能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死后也不能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上。而一旦满了十二岁时,必须兴趣行以拴系灵魂(拴素)为内容的男穿裤女换裙的成年仪式,从此成了氏族的正式成员,便匹敌得了人生的各种权利。母系家庭文化。女儿国镇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渊源于毕喳巫教的达巴教和元初传入的喇嘛教影响着摩梭人的日常生活,更是摩梭人的精神寄托。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相传因教祖叫达巴而得名。达巴口诵经和部分由摩梭原始文字符号书写的达巴卜书。达巴口诵经主要由师徒传承、口口传承、世袭相传。达巴是摩梭人的巫师,掌握着摩梭人历史、文化、古典哲学、地理、天文、医学,以及部族世系祖谱、迁徙路线等。家庭中,凡逢过年过节、婚嫁丧葬、为死者灵魂归宗引路、主持成丁礼等各种祭庆礼仪,均由达巴主持举行。喇嘛教于元代初期传入泸沽湖地区,是佛教在泸古湖地区的称谓。喇嘛教传入这一地区后,由于政教合一的统治,摩梭人在信仰达巴教的同时,又信仰喇嘛教,两种教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凡有祭庆礼仪,都要请达巴和喇嘛来念经作法,他们既互相配合,又各自为阵,饶有风趣。由于摩梭人中,喇嘛社会地位较高,有儿子者多送入喇嘛寺中当喇嘛。喇嘛教在泸沽湖地区有黑、黄两教,两教的寺庙俗称大经堂。较大的经堂有永宁、前所黄教喇嘛经堂和左所喇踏黑教喇嘛经堂,三地经堂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喇嘛会,由于信教者众,喇嘛会便成了泸沽湖盛大的节日。3、宗教信仰4、禁忌•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在生产、饮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个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脚跨过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脚在外做活累了,不能进家门就抱婴儿。•不准虐待歧视残疾人。•禁食狗、猫、蛙肉,忌捕杀缓带鸟。•忌用刀子砍门槛,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说梦见的事,傍晚不扫地。•孕妇不得横跨马缰绳,孕妇面前忌谈兔、蛇。•孕妇天黑后不出门,产前妇女不参加葬礼。•妇女正在分娩时,忌讳生人进家门。•正在酿酒时,来人不能提喝酒的话。•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树。果树第一年结的果要让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统内的人不能结交阿夏(情侣)。•小孩的头一件衣服须用老人的旧衣服改做。5、重要节日•祭牧神节:摩梭人的“依善”节,意为祭牧神节。根据氏族部落居住的不同,一部分在农历的冬月十二日举行,称为“呷扎依善”,另一部分在腊月初一举行。•祭月神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摩梭人尝新祭月神的节日,摩梭人称“勒咪著”。•祭太阳神节:新年正月初五是摩梭人祭祀太阳神的日子。•祭祖节:摩梭人一年中,有三次较大的祭祖活动,即在农历正月、七月和十月的杀猪祭祖。•端午喝药汤节:摩梭人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但与汉族的端午节相比,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他们除了像汉族那样插苌蒲,喝雄黄酒、带香包外,还要煮药、肉大锅汤,同时祭祀山、水、日、月、星辰等各种神灵和祖先,以求保护庄稼、人畜平安、减少灾害等,亲族间要相互拜节。过去家家户户还要杀猪儿过节作祭品。祭祖节祭太阳节•布谷鸟节:清明这一天,摩梭人称“哥布兰库突”,意思是“布谷鸟鸣叫时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院墙、房屋周围都要撒放一圈火塘灰,据说能防蛇、蛤蟆等走虫进入房屋之中,同时,许多人一早起来喝一口山泉水,相传能预防喉痛声嘶。全家人还要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也有持青的习惯,可能是受汉族清明节的影响,但无扫墓的习俗。•摩梭春节:称为“库施”,意为过新年。时间与汉族过春节一致•朝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永宁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都要兴趣行朝拜格姆山的活动,摩梭语称之为“格姆刮”,意为“转女神山”。摩梭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青稞、大麦、洋芋等。夏秋季节,以青菜、萝卜等新鲜蔬菜作佐食,冬春两季以酸腌菜、干萝卡丝、腌鱼、干鱼、腊肉等作佐食。肉食中,以猪膘(又称琵琶肉)为贵,还有灌猪脚、香肠、米灌肠等风味食品。正餐前,喜欢喝酥油茶,以糌粑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苏理玛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属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饮食上不论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时分菜共饭,主妇要按每个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担的劳动,合理分配菜肴,特别是对肉食或难以吃得上的稀有菜肴,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分菜时,先敬长辈,后给晚辈,以示礼貌。平均分食的规矩,只有过春节吃年夜饭时才可例外,主妇在火塘周围摆上丰富的饭菜,大家团团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6、饮食游在泸沽湖泸沽湖地图景点概览泸沽湖四周青山环抱,湖岸曲折多弯,由周边摩梭村落、永宁(扎美寺和永宁温泉)、阿夏幽谷、格姆女神山和小洛水村5个景区组成,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组成。沿湖还分布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