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目录摘要…………………………………………………………………………3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4二、民俗旅游的起源及研究其开发模式的意义…………………………4三、现阶段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及评价……………………………………4(一)精华荟萃式……………………………………………………………5(二)复旧再造式……………………………………………………………5(三)原生自然式……………………………………………………………5.(四)浓缩改进式……………………………………………………………5.2(五)短期表现式……………………………………………………………6.四、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改进的基本思路…………………………………6五、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改进建议………………………………………6(一)关于精华荟萃式的改进建议…………………………………………6(二)关于复旧再造式的改进建议…………………………………………7(三)关于浓缩改进型的改进建议…………………………………………7(四)关于原生自然式的改进建议…………………………………………7(五)关于短期表现式的改进建议…………………………………………8参考文献………………………………………………………………………9致谢词…………………………………………………………………………9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日渐成熟,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活动,更倾向于参与体验,以获得美好的回忆。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以民俗为文化资源,展开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民俗旅游已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问题。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此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探讨,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民俗旅游现有开发模式,并从理论3上提出了对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葬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富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形成、演变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体系中一枝瑰丽的奇葩。作为传统文化、民间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因而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当今的旅游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文化资源之一。二、民俗旅游的起源及研究其开发模式的意义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刚刚4推行开放政策,现代旅游业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首先从发展国际入境旅游开始起步。为吸引海外旅游者,当时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最著名的、品位和级别最高的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两个领域,民俗旅游的开发作为补充性产品还局限在比较狭窄的领域,无论是在开发的广度、还是在开发的深度方面,都没有展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国内旅游的“井喷式”兴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民俗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直至今日,民俗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一个热度不减的“高烧”领域。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所以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的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山东省长山岛“渔家文化”以及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在这样的时刻,研究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是有现实意义的。三、现阶段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及评价国内外民俗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种:(一)精华荟萃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进行展示。例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5菲律宾文化村等等。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旅游者快速领略众多的民俗文化,如“锦绣中华”可以让人“一步迈进历史,一日锦绣中华”。这种模式的缺点,从民俗自身角度看,在加工复制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甚至可能歪曲民俗文化;从旅游者角度看,缺乏可参与性。(二)复旧再造式这种模式一般对现在已经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场景的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例如,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日本爱知县的明治村、斐济的古代文化村、韩国民俗村、约旦安曼民俗村以及被称为“活人博物馆”的美国普利茅斯垦殖园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三)原生自然式在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选择一个典型的、交通比较便利的村落,向旅游者展示村民的自然生产生活和村落的自然形态。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明显的,比如投资很少,游客可以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然而,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最麻烦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利益如何在政府部门、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之间以及当地居民内部公平分配,是制约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次,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原生文化因素可能产生异变。(四)浓缩改进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一些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精华的景区。浙南景宁山哈畲寨、无锡的吴文化公园、山西乔家堡博物馆等都属于这种模式。优点是方便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缺点是真迹经过改造必然产生变异,丧失了对有些游客的吸引力。(五)短期表现式运用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其本意并非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旅游6者,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把本土民俗文化移到异地表演,既可以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也可以激发旅游者前往源发地旅游的愿望。上述发展模式中,真正可以让旅游者参与体验的只有原生自然式和短期表现式的民族节庆活动。可以说,目前民俗旅游发展中,如何增强游客参与体验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改进的基本思路.要发展旅游,首先要吸引旅游者。参与体验型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使旅游者观赏、了解领略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旅游者亲自参与民俗活动,并真实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民俗旅游产品的基本功能之外,不断追加体验的附属价值,使旅游者在差异化和参与体验中获得美好的难以忘怀的回忆,从而旅游者就会情愿为这种回忆支付较高价格;旅游地和旅游经营商由此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使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进一步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并且可以在保护中得到传承;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五、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改进建议。(一)精华荟萃式这种模式因展示内容、形式多样,在提高游客参与体验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其他模式进行改进。例如主题公园是通过仿造民俗环境、表演民俗节目或生产、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动,形成规模展示,表现多种不同民俗文化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方式从理论上说,主题公园里的“民俗”是一种假民俗,是“表演出来”的,而不是真正源于生活的民俗,或者说是民俗文化的“复制品”或“膺品”,并不是民俗活动本身。这种模式的改进,主要是让民俗回归生活,让游客亲身体验民俗生活、也可让游客参与表演,从而激起游客的好奇心,吸引更多的游客。(二)复旧再造式7复旧再造模式的改进,主要是要加深游客对过去民俗的理解,除了场景、建筑、设施设备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服饰等要复旧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游客参与体验水平:第一,将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全部还原,让游客对过去的生活有真实的感受;第二,将相关民俗的重点内容进行还原表演,如宋城的“王员外招亲”、“皇帝出巡”等表演、英国伦敦塔每晚1O点左右的上锁仪式等,这些表演可以由专业人士完成,一些技术或艺术要求不高的环节可以邀请游客参与。(三)浓缩改进型这种模式属于博物馆型,如果仅仅是静态展示,效果可能不太好,如果将某些民俗转化为表演,可能的话邀请游客参与,或者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民俗完整记录下来,展示给游客看,则可以使游客更直观的了解民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对一些有特色的饮食、民族工艺品,除了展示成品,还可以采用“现场制作”模式,请一些民间高手现场制作给游客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制作工艺,经营企业可以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让游客现场制作,甚至可以安排竞赛项目,鼓励游客参与,提高游客兴趣。(四)原生自然式原生自然式民俗旅游在发展中,游客参与体验的机会比较多,当然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游客更多的参与,比如:原生态型:基本保持原始的时间、地点、场景,游客可以以当地一员的身份参与生产、生活,如游客可以自己动手采摘原料并烹制民族菜肴等。改进型:对一些生产或生活民俗进行提炼(当然应尽量保持真实性)形成表演节目,组织游客参与表演,如畲族狩猎习俗的旅游表演。采用原生自然式发展民俗旅游,政府应该重视利益分配问题。在开发初期,政府就应该出面组织建立有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协商机制,尽量避免矛盾冲突。同时应该建立当地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发展的机制,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五)短期表现式8这里主要讨论民族节庆的参与体验开发,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狂欢式:民族节庆活动一般会有高潮,而高潮本身就是狂欢活动,因此,应尽量吸引游客参与高潮,置身于狂欢之中,如傣族泼水节,大多数旅游团队都会安排游客参与泼水。擂台式:很多民族在节庆期间有民间文艺、体育比赛。擂台式开发模式以比赛选优为激发点,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游客可以自愿加入比赛某一方或分组比赛,如壮族“三月三”节的对歌、朝鲜族的荡秋千、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摔跤、射箭、骑马比赛等。目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更多的是复制、照搬、仿照、抄袭,使原先生机勃发、对游客极具吸引力的模式,成为僵化、固定的老套路,导致雷同重复的严重后果,在造成经济浪费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各种开发模式的应用和改进,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照搬照套。在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十分重要,它们是塑造民俗旅游产品吸引力的两个基本支柱内容民俗本身是开发的前提,适当的模式则是取得效益的保障同时,二者又应该是协调的、对应的,才能够相得益彰,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