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西民族性格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在参与同一个会议的时候,西方人的表现要比中国人活跃许多;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也是西方人表现的更为直白和坦率,而中国人的表现则是更加委婉含蓄。这些表现的产生与个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个体都在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民族性格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使得每个人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特征。民族性格拥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性格形成以后,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这也不是说民族性格一旦形成就是固定不变的。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1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进,各民族通过频繁交流不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熟悉每个民族的性格,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且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下面我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对中西民族性格进行比较分析。一、中国与美国民族性格特征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美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中国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并且,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儒家思想主要以中庸之道为核心。孔子主张:“凡事叩其两端又取其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不去走极端的思想即中庸之道。孔子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即中庸是最高的德。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自觉恪守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2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中华民族看重的是群体意识,而美国人则更强调个体主义。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传统思想,其宗旨是以维护国家安定,保障群体和谐为基点。例如,孔子所指出的“忠恕”、“恭俭庄敬”和“恭、宽、信、敏、惠”的处世态度以及孟子所说的“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便是要求人们克制个人的欲望,服从家庭乃至社会群体的意志和利益。汉儒董仲舒指出“大统一”主张以后,更把这种国家一体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儒家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个体只有克制自己,服从群体,以家国的需要为需要,才能与世俗融洽相处。纵观中国历史,正是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才使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群体得以稳定的发展和壮大,才使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情操得以弘扬。3但是西方民族则与此相反,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例如,在美国社会中,尊重个性是他们价值观的核心,同时这也是美国文化的基石。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欧洲,由于私有制深入到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各有财产的状况为每个人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法律关系、权力关系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关系,而夫权父权局次要地位,这位个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美国最早的历史始于1620年,当时一些欧洲人为逃避政府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远渡重洋而来,后来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陆所追求的也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同时,在这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不强,由此产生了一个多元制社会。美国个人主义则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会有人去干涉,即使是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在中国可能就有些困难。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它使西方1孙立平:《从社会化看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第116页。2刘小艳:《中西文化对中西民族性格影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第80页。3张松龙,刘绍斌:《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新西部》2010年第16期,第108页。2家庭比中国民主、平等的多,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也使西方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而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家庭。1中美民族的性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中国人更注重“和”字,偏好于和谐、中庸,而美国人更倾向于“争”字,更喜好竞争,比较极端。“重和谐,持中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也是我国民族的传统心理。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人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因此,当今许多人仍把中庸看作追求恰如其分的道德行为的择善固执。然而,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的结果是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衷、谦退隐忍成了中国人的立身准则。2但是西方民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美国人最爱的便是一个“争”字,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重视较量,乐于竞争。在美国人眼中,人必须战胜自然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他们更喜欢向外扩展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努力。为了达到目标,他们愿意付出一切,成日忙碌,并且十分享受努力的过程。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相对来说更平稳,群体意识更为强烈。而美利坚民族更喜欢冒险,具有探险精神,喜爱竞争,有较强的个人意识。二、中美民族性格形成分析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会对民族性格产生影响。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这些都为中华儿女提供了极为生动又极富魅力的情感素材,使中国人为之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这种情感日积月累,便孕育了中国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中华大地的这些优势向来被人视为得天独厚之处。地理环境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厚重的民族精神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各族人民很早就生息在东亚大陆上。她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沧海,西北面多为沙漠戈壁,而西南面则是峰峦叠嶂、险峰林立的青藏高原。尽管中国北面、西面和西南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壤,但基本上属于半封闭性的大陆国家。这种半封闭性的大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这种地理环境使中国人不必像海洋民族那样承担许多风险,过多地与自然作斗争,而是过着相对平稳而安定的生活。这便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开始就有求“稳”求“静”的精神理念。由此培育了中华儿女安土重迁、默默耕耘,厌兵息战,爱好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其次,这种半封闭性陆地特点使中国人生活和生产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较少依赖外来力量。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求生存。尤其是中华儿女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创造了秦汉的威武、唐宋的豁达和明清的宽广等辉煌的古代文明。长期以来,中华儿女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勇敢的品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3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大国,他们的祖先是102个英国人,这些人乘坐五月花号从欧洲到达美洲的。美国人所信仰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他们在美洲大陆上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冒险精神,他们相信人的生存就是不断地去迎接自然的挑战,努力征服和改造自然。人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另外,民族性格的形成还会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生息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公元前2l世纪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在人类社会初期,中华民族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没有先人的经验可学,只能靠摸索向前,这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的伟大开拓精神和勇敢精神,便在中华儿女的现实生产生活中沉淀和积累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在古代和近代,始终以农耕经济为主。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包含了华夏儿女无尽的努力和付出。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以桑麻、黄帝造车、伏羲制卦、仓颉造字、大禹治水,无不映射出华夏先民重视人力,崇尚进取的自强精神。在农耕文明中,通过长期的摸索,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要1董博:《中美两国文化及国民性的比较研究》,《世纪桥》,2009第12期,第54页。2张松龙,刘绍彬:《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新西部》,2010第16期,第108页。3张周相,卫芳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第110页。3生存和发展,就须有两大保障:一是人的不懈努力,二是靠天的配合。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情况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这种观念意识逐渐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凡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自然和社会力量都是“天”,所以要生存和发展就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就是只有人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人们才可生存和发展,否则,逆天而行只能死路一条。这样“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追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部分。1从历史因素的方面来看,西方文化的起源起始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从那时起他们就崇尚征服自然,争取个性解放,每个人在个人努力的过程中,都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定,做人做事都喜欢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西方民族性格中更具有创新精神,西方人行事风格更趋向于我行我素,不信奉权威,自信心非常强,坚信自己就是正确的,不轻易屈服于权威,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西方人信奉独立自主,做任何事情不依赖别人的帮助,他们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从经济因素的方面看,自18世纪中叶开始,西方世界开始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商品经济日趋健全,在工业发达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竞争愈显激烈,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优胜劣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注重工作效率,珍惜时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融入进他们的生活,谁能在这方面获胜,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遭到淘汰。随着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这种竞争愈显激烈,变得更加残酷。久而久之,西方人形成一种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珍惜时间,注重工作效率,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视时间如生命。三、中美民族性格对比综合以上陈述,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民族性格各具特色。总体来说,中国人重视群体意识,民族性格特征受孔子的儒家学说影响,主张中庸、和谐,处事原则求“静”,为人做事讲究平稳,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民族性格则是重视个体意识,喜欢冒险,行事风格偏重一个“动”字,人生信条注重竞争,认为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达成一切目的。中美两国的民族性格各有各自的优点,中国人以群体为重,很大程度上是受小农业生产的影响,个人对于群体有很强的依存附属关系,但与此同时,正如罗素所说,民族性格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一个民族的性格,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成时期的主要人物。由于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其基点都是维护国家安定,群体和谐。先秦的儒家强调由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主张把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而成的思想体系。2正是这个特征,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和家庭都有较强的责任心,但与此同时,过分的强调群体意识也会造成个性发展的缺失,压抑了个人的独立。而美国人注重个体的发展,喜欢独立思考,追求个人独立,做事情不喜欢受到干扰,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多加干涉。美国人信奉《圣经》,《圣经·新约》中,耶稣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