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3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爱子之情,感受孩子的“了不起”。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54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学生看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师:是啊,地震是残酷的,它使多少人失去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2、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新词。3、指名轮流读课文,汇报预习收获。4、浏览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你读完有什么感受?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1、边读课文,边完成以下任务:(1)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2)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主题思想的关键句子。(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其他不懂的问题。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几个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进不步熟读课文,先自己思考一下上述问题。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二、抓住重点,合作探究1、出示上节课所提问题,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全班汇报,共同品读感悟,重点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起初“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55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绝望——坚定——惊喜——幸福)(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四、角色体验,深入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出感情。2、内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先说一说,课后再写下来。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儿子坚忍不拔父子情深决不放弃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勇敢坚强恪守诺言舍己为人有责任感5618、慈母情深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3、汇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自读体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57着。”(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四、角色体验,升华情感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2、如果要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1、阅读课后的文章《纸船——寄母亲》。2、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小事。板书设计:18、慈母情深瘦弱母亲贫苦(慈祥善良)儿子↑辛劳||通情达理||—————感激、崇敬、热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58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板书“精彩”一词,学生说出其反义词后,再板书完整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认读本课生字,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腼腆灵感源泉歧途谨慎得意扬扬称心如意一如既往3、学生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4、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题目是怎么来的?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朗读课文前一部分。2、思考讨论:(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2)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母亲爱我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父亲不爱我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3、汇报交流。重点帮助学生弄清第二个问题: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而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情感,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也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扬扬”,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和词语。59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积累语言1、听写生字、新词。2、说说本课前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一部分,随手进行批注:重点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及其他疑问。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读后感受和收获。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2)巴迪长大后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