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单元阅读复习卷《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2、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3、新闻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要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人物中原我军/人民解放军地点南阳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4、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主要部分,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1)标题——是新闻的题目,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百万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有时导语前还有“电头”)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京。“(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扼要地揭示了我军的战绩。)(导语前面的“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是“电头”)3)主体——随导语或背景之后,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后面的内容。①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背景资料)②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③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④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是结语)4)背景——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交代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的“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5)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一段话,也可暗含在主体中。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5、品味语言:①品味词语的含义:准确精练“XX”表明……情况/有“XX”之意,含义丰富……。/“XX”只表示……之意,效果不好,所以不能换。/“XX”是“XX”之意,突出了……。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突破”换成“越过”好吗?)(不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②品味语句的感情色彩:嘲讽意味“XX”有嘲讽意味,嘲讽(某人某种思想行为)。/“XX”褒义贬用,突出了……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③品味语句的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性)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情况)。例: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茂盛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根据地比作树木和森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根据地巩固发展壮大的情况,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气势。)2《芦花荡》(小说)(孙犁)1、故事情节:(1~8)序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9~19)开端:老头子护送两女孩进苇塘找队伍。(9~63):具体讲述老头子的英雄故事。(20~54)发展:老头子大意使大菱受伤。(55~63)高潮与结局:老头子痛打鬼子为大菱复仇。3、人物形象:老头子的英雄形象(1)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将近六十岁了,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2)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喜爱两个孩子,对日寇则满怀仇恨,叫鬼子血债血还。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3)他过于自信和自尊。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4)他智勇双全。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4、人物描写艺术:渲染(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1)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但他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却了不起,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2)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3)用鬼子中圈套被痛打来衬托。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船划来划去,目的都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又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目的是让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5、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分析方法参考:(这里/这句话)运用了……描写,写出了(某人)……(形象/性格/心情)。例1:“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虽然老了,但他却老当益壮、精神抖擞、充满活力。例2:“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兼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老头了敲打鬼子的动作敏捷而有力,表达了老头子对鬼子的憎恨。例3:“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老头子是个非常自信的人,并且他爱憎分明,对日寇满怀仇恨,要让鬼子血债血还。例4:“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内疚自责的心理,说明他过于自尊,从而伤心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6、环境描写:(主要是景物描写)分析方法参考:(这里/这句话)是……描写,写出了(某景物)……(特点);/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写……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要灵活变通)例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段是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可怕的气氛,同时也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顽强生存、斗志昴扬的风貌,也为后文写老头子的智勇双全的性格作了铺垫。例2:“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这句话是景物描写,写出了水特别清澈透明,水底的水草能看得一清二楚,烘托了鬼子们高兴过头、忘乎所以的情态,以至没发现有木桩有钩子。3第一单元阅读自测(23分)班级: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10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5、文中划线句子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二)(10分)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