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主要课文资料(全)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六单元事理说明文十六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注释:1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2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孕(yu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4销声匿(ni)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5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6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7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使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8数据:科学实验中记录的可以作为研究根据的数字。9榆叶梅: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花粉红色,核果球形,红色。可供观赏。10连翘(桥)(qia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入药。11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第4自然段:从道理上说明第5自然段:举北京物候记录为例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十七奇妙的克隆注释:1选自《中学科技》1997年第4期。2吴承恩(约1500-约1582):山阳(现在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著名小说《西游记》的作者。3蟾蜍(chanchu):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4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试验胚胎学家。5今年:指1997年。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含义)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克隆技术大事记(由低等到高等)种类/名称年份种类鲫鱼1979鱼类鲤鲫鱼爪蛙1960-1962两栖类黑斑蛙1978鼠哺乳类多利1996克隆绵羊“多利”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的利弊)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注释: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2鸟臀目恐龙:恐龙的一个目,腰带为四射型结构,与鸟类相似。多为植物食性或杂食性。3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4铱:一种稀有金属,银白色,质硬而脆,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制造科学仪器。5潮汐:本意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指海潮。6平流层:也称“平流圈”,对流层以上到离地面约50千米的大气层,大气多平流运动。7核磁共振:原子核受射频场的刺激,发生磁能级间共振迁跃的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可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8X光衍射:X光通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现象,由此可以检测晶体的内部结构。恐龙无处不在恐龙无处不在○1提出问题(1-5)○2分析问题(6-14)○3解决问题(15)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语言特色:a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b多处运用了设问句c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被压扁的沙子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两文作比较: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原理)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说明内容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说明语言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十九生物入侵者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注释:1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的特点。2归咎(jiu):归罪3藩(fan)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4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1引出主题:生物入侵者2-4摆出现象:具体写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5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6-7揭示态度: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不同的态度8采取措施:各国针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不同措施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2造成经济损失没有天敌危害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两个因素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1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2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二十你一定会听见的注释:1选自《少年文艺》1996年第7期。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得本能反应。3过滤:使流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分离出去。这里指选择的意思。先写“无声”:如果这么小的声音都能听见,那么其他的声音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飘啊飘,飘落在……小雪花满足而温柔的融化了(拟人手法,把雪花飘落的声音写得有诗情画意,十分生动形象)本文行文亲切活泼,贴近生活,风趣,优美,形象第1,2,3自然段:铺陈了几种富有诗情画意但又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5,6,7自然段:列举了生活中习以为常并不被人注意的声音。1-8列举了生活中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9-13说明声音跟生活的关系,促使我们去聆听世界14-20建议我们做几个“声音游戏”,走入声音的世界,重新获得聆听的乐趣。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以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第一段:(1)开端渔人发现桃花村第二段:(2、3)与人在桃花源的见闻经历第三段:(4)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结局)第四段:(5)尾声,桃花源无人问津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生活安宁幸福。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纷扰,人人都各经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小孩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只是幻想)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古义今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走投无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