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专题第二讲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3经典著作[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西奥多·舒尔茨1979年“诺贝尔讲演”4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2年4月30日出生于南达科达州阿林顿郡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1934-1943年担任衣阿华州立学院经济学与社会系教授兼主任。1943-1972年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46-1961兼任经济系主任,从1952年到1972年退休,一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查尔斯·哈钦逊特殊贡献教授。1972年获美国经济协会“弗朗西斯·沃克勋章”,退休后受聘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1960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他还先后担任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商业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国会等经济顾问。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5主要著作《世界粮食》(1945)《不稳定经济下的农业》(1945)《农业经济组织》(1953)《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人力资本投资》(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改造传统农业》(1964)《经济增长和农业》(1968)《人力资本投资》(1971)《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6主要贡献一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年就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通常还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7《改造传统农业》是舒尔茨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1976年被纽约时代出版社收入“世界粮食供给”丛书。在书中,舒尔茨将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融于一体,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是这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为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8目录序言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各种学说的遗产需要撇开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传统农业的特征一个经济概念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一个难题第三章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经济效率的假说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十分贫穷而有效率印度的塞纳普尔:贫穷而有效率结论与含义9第四章零值农业劳动学说“零值劳动”学说的各种根源对理论的屈从经验事实的检验根据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后的情况所作的检验第五章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增长模型忽视了的内容一种理论框架非增长类型增长类型10第六章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收入流价格较高的假说反对这一假说的观点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印度的塞纳普尔结论性的含义对要素份额的说明第七章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11专业化有组织的研究小产现代投入品“生产”信息不在所有或居住所有的控制和农场规模假不可分性和农场规模大型拖拉机和许多锄头真不可分性对地租的压抑关键是农产品和要素价格第八章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12第九章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隐蔽要素的花招某些农业要素的特征的例子某些特殊牛产要素的供给中存在的变化考察技术变化所掩盖的内容全面生产要素概念的含义需求和供给的方法第十章新的有利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供给者的研究和发展供给者所进行的分配营利企业非营利企业13第十一章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接受的速度有利性决定有利性的因素对新要素的寻求学会使用新农业要素分类成本和收益14第十二章向农民投资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工业化的教训教育的价值何在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引进技术的经济学引进或国内生产应急或长期计划各级教育的分配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向人力资本投资政治障碍向农民投资的类别教育的经济价值15主要内容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16一、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对传统农业理解的误区本书第一、二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第三、四章则通过对两种传统农业的误解的反驳,从侧面揭示了传统农业的特征。17第一章提出了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的问题。书中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农业部门,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甚至是最大的部门,农业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现实恰恰相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其中的问题在于,在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中,农民是无法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唯有现代化的农业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本章中,舒尔茨指明了全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通过投资,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同时指出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有效的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各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巨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力的差别,其次才是物质资本的差别,而土地的差别实际是最不重要的;只有农民改造其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在有投资刺激条件下的农业投资才是有利的。18第二章舒尔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三个基本特征:(1)技术状况长时期的保持不变。(2)获得收入和持有收入的来源和动机长期内不发生变化。(3)传统生产要素的供求由于储蓄为零而达到均衡。19第三和第四章,舒尔茨进一步驳斥了两种影响深远的关于传统农业的流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著名的隐蔽失业理论。20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民愚昧落后,他们对经济刺激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经济行为缺乏理性,所以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舒尔茨他根据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这两个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料证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愚昧落后,他们能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变动,他们会为了多赚一个便士而斤斤计较。通过多年的努力,现有的生产要素已经达到了最优化,重新配置这些要素并不会提高生产率。另外,外来的专家也找不到这些地方现有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什么低效率之处。也就是说:“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21隐蔽失业理论又称“零值农业劳动学说”基本观点是:传统农业中有一部分人的边际生产率是零。也就是说:尽管这些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实际上对生产是毫无贡献的。这种就业实际是隐蔽失业,把这些人从农业中抽走,并不会使农业生产减少。这种理论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等人都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舒尔茨详细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根据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从而是使农业生产下降的事实证明: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使农业产量下降。因此,“贫穷社会中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是一种错误的学说”。22二、传统农业无法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根源在分析了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合理的,同时不存在隐性失业的问题,那传统农业为什么停止落后,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一般认为,传统农业中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缺乏资本。而储蓄率和投资率底下的原因又是农民没有节约和储蓄的习惯,或者缺乏能抓住投资机会的企业家。舒尔茨则认为根源并不是农民缺乏储蓄的习惯,或者缺乏企业家。而在于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底,因而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23第五章收入流价格理论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在一定意义上,收入流数量的增加就等于经济增长。要使经济增长,就必须使收入流有所增长。而收入是由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收入流的来源也是生产要素。又生产要素是有价格的,所以收入流也是有价格的。要研究经济增长,就应该研究决定收入流的收入流来源的价格,进而要从决定价格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24第六章舒尔茨指出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生产要素和技术状况不变,所以长期收入流来源的供给是不变的。在需求方面,传统农业中农民持有和获得收入流的偏好和动机是不变的,所以对长期收入流来源的需求也是不变的。需求和供给的稳定,使得长期收入流来源的价格固定不变。同时,这种来自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流来源的价格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传统农业中资本的收益率是较低的。接着,舒尔茨仍然通过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资本收益率低下的事实,证明了上述结论。25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停滞落后以及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资本收益率低下)。进而导致在原有的情况下,不可能增加储蓄和投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打破收入流来源长期较高的均衡价格。为此,需要寻找一些廉价的新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变收入流来源较高的均衡价格,来获得收入流的增长。这些新的生产要素将带来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26舒尔茨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使得农业收入流的价格下降,从而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呢?在第七到十二章,舒尔茨就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具体主张。27(一)建立一套适合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和技术保证第七章舒尔茨提出改造传统农业一方面要有制度保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技术变化”。就制度来说,存在两种主要的方式:命令方式和市场方式。前者依靠国家权利来组织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后者依靠市场上的经济刺激调节新的农业要素投资。后者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前者。就技术而言,它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寻找特殊的新的生产要素,而且需要寻找传统农民能够接受的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探求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28第八章舒尔茨主要分析了不同的制度方式对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作用。舒尔茨认为要素的效率是决定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要素效率的一个因素是生产决策所根据的经济信息和经济刺激。因此在改造传统农业中,重要的制度保证是:运用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通过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来刺激农民;不要建立大规模的农场,要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家庭农场来改造传统农业。29所有制形式舒尔茨认为从事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生产现代投入品,充分利用信息是提高要素效率的必要途径。而一般说来,“不在所有制形式”条件下,由于不在的一方(土地所有者)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不能有效的处理问题和有效的利用经济刺激,所以要素的效率是比较低的。虽然,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及地租等因素会使“不在所有制形式”的效率有所提高,当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舒尔茨主张改变农业中低效率的“不在所有制形式”,而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不在所有制形式:土地的所有者并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居住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亲自进行经营。30第九章舒尔茨认为农业生产力的来源是可以分成两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技术变化。而且技术变化已成为实际收入的重要来源。技术变化还会改变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最优投资比例。一部分是土地、劳力、资本;31(二)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舒尔茨对新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作用和行为作了分析。他认为,供给者是发现、发展和生产新要素,并使农民能够得到并使用这些要素的那些人和机构(包括营利企业和政府等非营利机构)。他们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要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还要让传统农民接受并使用这些要素。营利企业和非营利机构的作用可以互相补充。一般来说,通过有效的非营利方法,落后国家可以引进外国资本和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