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上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题常见的量。教学时间5.27第1课时月总课时18学期总课时60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教学重点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教学难点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过程要求:(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3)全班交流。分类整理结果如下: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1)板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体积单位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容积单位毫升升(2)说一说。①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②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2.质量单位。(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估一估。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2)进率:1年=12个月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1年=365天(闰年366天)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3)说一说①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②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4.人民币单位。(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二单位换算1.说一说。(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2.练一练。(1)3时20分=()分(2)2.6吨=()吨()千克(3)3080克=()千克()克(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3.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六板书设计:常见的量: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体积单位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容积单位毫升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教学反思: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毕业班第二个学期的学习中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呢?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由(1)改日记,(2)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及计量单位,(3)再从日记中整理出单位的换算,三个环节的练习设计,围绕了本课的复习重点,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所以在课中,学生能在已有整理好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网络,并在易混淆的进率间加以注释,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如:一位学生把公顷、升和毫升都用红色涂上色,正当我感到纳闷时,她说:“因为其它的都可以根据长度单位来确定,可这几个不行,必需通过单位换算才能得到,很特殊。”是啊,作为教师,我们应关注的不是学生“懂不懂”而是“能不能”,课中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余庆县上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学时间5.28第1课时月总课时19学期总课时6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加深了对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的理解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的理解。教学难点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首先复习比的相关知识二、整理反思(一)比的知识:教师问: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b≠0)教师问:1、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2、学生填好后,再问: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3、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4、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5、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6、练一练:(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2)填空:()()=()÷()=()∶()(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三)比例的知识教师问:1、什么是比例?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3、比例有怎样的基本性质?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5、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2)完成第4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三、练习实践(一)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5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100。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2)完成第6题: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比是20∶40,化简得1∶2。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依次是15×13=5(平方米)15×23=10(平方米)四、评价小结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余庆县上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2)教学时间5.29第2课时月总课时20学期总课时6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二)教师提问:1、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2、教师小结: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三)练练: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加数122.51424加数1827.5166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再作出相应的判断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二、结合练习强化方法(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二)复习比例尺教师提问: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学生测量量出的图上距离。(学校—体育场3.5厘米,学校—少年宫4厘米,学校—市民广场2.5厘米)利用提供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三、全课小结,说说想法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请与同学们交流。总吨数422610024.4余下吨数41259923.4因数35320因数159101.5余庆县上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题图形的认识-测量(1)教学时间5.30第1课时月总课时21学期总课时63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批注或调整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提出要求: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讨论出示下表: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④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板书。a、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相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b、不相交(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二、巩固练习,反馈校正完成教科书第98页“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1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直线射线线段相同点都是直的不同点端点无一个两个长度无限无限有限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独立思考,最后指导学生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说明。(3)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通过两个点呢?再指导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知识说明(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说思考过程时,师着重指出:因为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