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液学一般检验一、名词解释※1.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2.抗凝剂:用于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3.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仪器不精确造成的误差※4.固有误差:即使一位技术熟练者,使用同一仪器,用同一稀释标本连续多次充池计数,结果也有一定差异。这种由于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5.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6.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色颗粒。7.毒性指数:含中毒颗粒的粒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值※8.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或杆状以前的幼稚阶段细胞出现※9.核右移:外周血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同时5叶核以上的细胞3%时10.再生性左移:白细胞总数增多伴随的左移11.退行性左移: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降低者伴随的左移12.棒状小体(Auer):存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棒状小体,瑞氏染色呈紫红色或红色,它由嗜苯胺蓝颗粒融合而成(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1~6um。)13.嗜多色性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部分嗜碱性物质RNA,胞体较大,经瑞氏染色后呈灰红色或灰蓝色14.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直径1~2um,1到数个不等,是核的残留物15.卡-波氏环: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呈紫红色线圈状或8字形,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形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并存※16.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内残存着数量不等的嗜碱性物质,经新亚甲蓝、灿烂甲酚蓝等活体染色后胞质中出现蓝色网状结构※17.血细胞比容(HCT、PCV):是将定量的抗凝血液,在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观察压实红细胞占全血的百分比,即红细胞在全血中的百分比1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属未完全成熟红细胞※19.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2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即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21.血细胞体积直方图:血细胞分析仪根据细胞的体积大小和出现的相对频率,以坐标形式的曲线图表示细胞群体的分布情况,称为血细胞体积直方图。※22.异型淋巴细胞: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也可称为Downey细胞(可分为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2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24.平均红细胞血蛋白含量(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2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26.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是由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二、填空题※1.血液是由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和血浆组成。△2.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而呈暗红色,碳氧血红蛋白呈樱红色。3.正常人血液的比重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血浆的渗透压为290-310mosm/kgH2O,血液的比重主要与红细胞的数量有关,血浆比重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4.健康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5.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6.WHO推荐的毛细血管的采取部位是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内侧,静脉采血通常采用部位是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采用手背静脉或踝静脉。※7.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EDTA盐的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肝素的抗凝原理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促进其对凝血因子ⅩⅡ、ⅩⅠ、Ⅹ、Ⅸ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达到抗凝。8.草酸盐的抗凝原理是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草酸铵可使红细胞体积胀大,草酸钾可使红细胞体积缩小。9.新购玻片表面常有游离碱质,必须用稀盐酸浸泡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10.血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角度、推片速度有关。△11.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其标准是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12.瑞氏染料是由伊红和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前者通常为伊红化钠,有色部分为阴离子,后者通常为氯化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13.瑞氏染色中,细胞的受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14.磷酸盐缓冲液的组成是KH2PO4和Na2HPO4,PH值为6.4-6.8。△15.染色偏酸时,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偏红,细胞核浅蓝色或不着色;染色偏碱时,嗜酸性粒细胞可染成暗褐色,中性颗粒染成黑色。※16.瑞氏染液中,甲醇的作用是溶解剂和固定剂。※17.瑞氏染色对胞质(白细胞特异质颗粒)着色较好,吉姆萨染色对胞核着色较好。※18.血细胞显微镜计数的误差可分为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两种。※19.血细胞计数时,计数范围越大,计数细胞越多,计数蜮误差越小。※20.正常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N(中性粒)、E(嗜酸)、B(嗜碱)、L(淋巴)、M(单核)五种。※21.白细胞的参考值成人为4-10×109/L,儿童为5-12×109/L,新生儿为15-20×109/L。※22.白细胞分类时,一般体积较小的细胞在头体部分布较多,体积较大的细胞在尾部和两侧较多,因此分类时最好选择体尾交界处进行。△23.中性粒细胞根据其发育阶段及分布特点,为分裂池、成熟池、储存池、边缘池、循环池五个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中性粒细胞仅为循环池中的部分。24.外周血中白细胞暂时性增高是由于边缘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所致。25.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包括中毒性颗粒、杜勒体、空泡变性、核变性和大小不均。※26.异型淋巴细胞包括:Ⅰ型,即空泡型;Ⅱ型,即不规则型;Ⅲ型,即幼稚型。27.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日间变化表现为下午较上午高,一日之间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2倍。28.中性粒细胞核变性包括固缩、溶解、破碎等。29.轻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大于6%;中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大于10%;重度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大于25%。※30.外周血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31.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32.Hayem红细胞稀释液中,Na2SO4(硫酸钠)的作用是提高比重和防止细胞粘连。※33.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34.血液中血红蛋白主要为HbO2和Hbred,以及少量的HbCO和Hi。※35.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是,血液在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HiCN。其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36.红细胞的参考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37.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38.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可不一致。※39.外周学血中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包括大小异常、染色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40.红细胞直径小于6um为小红细胞,大于10um为大红细胞,大于15um为巨红细胞。※41.血小板的参考值为100-300×109/L。42.网织红细胞显微镜计数的涂片制片方法有试管法和玻片法,推荐方法是试管法。※43.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为0.5%~1.5%,新生儿为3%~6%。△44.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报告方式有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等。※45.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以溶血性贫血增多最明显,其次是急性失血性贫血。※46.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47.温氏法测定HCT时,离心条件为相对离心力2264g,离心时间30分钟。48.HCT测定时,离心后血液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及有核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氧化红细胞层。读取还原红细胞层层。49.被WHO首选推荐的HCT的测定方法是微量法。其主要优点是红细胞内残留的血浆量较少。※50.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是根据RBC、Hb、HCT间接计算出来的。※51.MCV、MCH、MCHC分别表示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52.魏氏法血沉测定使用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53.血浆中使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是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54.血浆中是血沉减慢的因素有白蛋白、糖蛋白及卵磷脂等。55.血沉测定的环境温度为18-250C,温度升高使血沉减慢。※56.血沉的参考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57.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条件有病人血清中含有LE因子、受损或退变的细胞核、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58.电阻型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器配有两个微孔管,一个微孔管的微孔直径为70μm,用来测试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另一个微孔管的微孔直径为100um用来测试WBC/Hb。※59.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一般分两个通道,一个作RBC测定;另一个作PLT测定。※60.血细胞分析仪首选抗凝剂一般为EDTA-K2。△61.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三型,I型空泡型,II型不规则型,III型幼稚型。※62.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63.血液常规分析结果报告单位,WBCG/L(109/L)、RBCT/L(1012/L)。64。红细胞压积(HCT)手工离心法所用的抗凝剂为EDTA-K2或肝素。△65.电阻式血液分析仪常用的主要试剂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66.红细胞大小异常主要有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67.外周血红细胞结构异常主要有点彩红细胞、豪乔氏小体、卡波氏环、有核红细胞。※68.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可分为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69.RDW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70.某一标本的红细胞数为4.2G/L,Hb126g/L,HCT0.4OL/L,分别标出MCV:95fl,MCH:30pg,MCHC:315g/L。※71.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有血浆因素、红细胞因素、血沉管位置、温度。※72.中性粒细胞中核分叶增多称为核右移。※73.化脓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见升高,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减少,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有减少。※74.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时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而病毒性感染时淋巴细胞增多。三、单选题※1.人体最大的造血组织是:A.脾脏B.肝脏C.骨髓D.淋巴组织2.血液的比密(比重)正常参考范围是A、1.020-1.030B、1.030-1.040C、1.040-1.050D、1.050-1.060※3、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A、5%~7%B、7%~9%C、9%~11%D、11%~13%※4.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B.中毒C.急性出血D.恶性肿瘤※5.成人最佳毛细血管采血部位是:A.耳垂B.手指C.皮肤D.足跟△6、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A、手背B、耳垂毛细血管C、足跟毛细血管D、肘部静脉※7、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A、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低10%左右B、耳垂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C、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D、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8、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全血是由血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