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调研报告摘要: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源头,“永保一库清水”任务重、意义十分重大。针对丹江口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立市、可持续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及措施。关键词: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保护;丹江口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国土总面积3121km2,总人口50.1万人,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30mm,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92亿m3,地下水资源量2.22亿m3,汉江、丹江等跨境河流过境客水382.5亿m3。降雨多集中在7-9月3个月,占全年的50%以上,这一时期,由于降雨相对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从年际变化来看,降水量最少年份为450mm,最大年份为1360.6mm,两者相差近3倍,并且有持续丰水年和连续干旱年交替出现的特点。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市范围内汉江以南多于汉江以北。总之,本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以过境客水为主,自产水量相对较少,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征,容易造成阶段性、局部性干旱和洪涝灾害,是一个以工程性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缺水地区。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1.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不计算过境客水,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80m3/a,约为全国均值的65.8%。现状条件下,农业、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3.26亿m3,到2013年用水量将达到5.16亿m3。1.1.1、农业用水全市现有各类蓄水工程7067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I型水库13座,小II型水库77座,塘堰6883口,总蓄水能力为1.446亿m3(不包括丹江口水库),现有各类引水渠4735条,全市耕地面积19533hm2,现有效灌溉面积5710hm2,年灌溉用水3600万m3。全市农村人口33.75万人,农村居民生活及牲畜用水量为972万m3。按80%灌溉保证率计算,2013年灌溉需水量为1.17亿m3。1.1.2、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丹江口市城区人口16.35万人,年生活用水量1380万m3。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5亿元,年耗水量2.66亿m3。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逐年增加,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25亿元,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将达到3.89亿m3。1.1.3、水能开发全市5km以上河流51条,20km以上河流8条,流域面积达2136km2,总长度1288km。其中江北最大的河流属丹江,径流长11km,现已成为丹江库区,已建成了装机容量为105万kW的丹江口水电站。除汉江和丹江外,市域水能资源蕴藏量6万kW,可开发量1.8万kW,已开发0.48万kW,年发电量1300万kWh。水电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有效的保护了森林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1.2.1、水资源管理情况为确保“一库清水往北送”,丹江口市先后完成了《丹江口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分析》、《丹江口市水功能区划》,制定了《丹江口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关停了对汉江水污染严重的小冶金、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企业100多家,对大坝以上库区范围内有可能影响水质的40多家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13家企业,关闭4家污染企业,砍掉了81个有污染的大小项目。这些有力措施,有效减少了库区的水污染。1.2.2..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根据“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从1994年开始,先后开展了“长治”工程、预防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库区水保工程建设。建设了板桥、五龙池、新店高效水保科技园和锅底山生态自然修复区等一批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320hm2,全市封山育林60000hm2,退耕还林9333hm2,荒山造林9867hm2,在库区沿岸营造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武警奥运林等5个生态纪念林基地。初步形成了远山生态修复、近路高效农业、库区优质桔橙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护体系。1.2.3..水环境状况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局部区域中小河流污染较为严重。汉江干流水质总体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水质良好;绝大多数水库水质良好,一般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类标准,且多数水库水质达到I、II类标准;官山河六里坪段污染较严重。凉水河部分河段也受到污染。总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等等。二、存在问题2.1、农业灌溉保证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依然是农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全市耕地面积19533hm2,而有效灌溉面积只有5710hm2,特别是丹江口水库库区的农作物灌溉保证率不到20%,往往是守着一库清水,却经常遭受旱魔的侵袭,在2009年的上半年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时,全市受灾面积5600hm2,占总面积的30%,成灾面积2000hm2,占总面积的10%,造成经济损失5400余万元。同时,灌区渠系不配套,建筑物损毁严重,原建的96座泵站完好率不到40%,全市1100km渠道,已防渗的仅有135km,衬砌率仅12%,致使大量水资源浪费在输配水过程中,渠系水利用系数仅达0.4;加上灌溉技术落后,全市喷灌、滴灌、微灌面积仅有367hm2,大部分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不但浪费了水资源,也造成了污染。2.2、农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近年来,在省市关心支持下,我市解决了9.4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还有21.71万人饮用水不安全,急需解决。2.3、污染源仍然没有根治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现状除总氮外为地面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威胁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水库沿岸城镇生活污水以及面污染源。库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不能处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水资源构成污染。面源污染包括农田径流、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城镇地表径流等引起的水体污染,是造成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的主要原因,66%总氮和59%的总磷来自于面源污染,因此面源污染也应积极控制,否则丹江口水库水体污染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善。2.4、生态建设滞后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相辅相成,水源的破坏往往是因生态破坏在先,良好的生态屏障是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本。丹江口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6458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7%。其中:轻度流失面积70309hm2,中度流失面积8995hm2,强度流失面积85280hm2。全市平均年土壤侵蚀量693.5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4210t/km2,生态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2.5、抗御洪水能力差丹江口市有中小型水库92座,其中病险水库30多座,加上河道淤塞,抗御洪水能力差。近年来,暴雨洪涝发生频繁,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如2005年8月14日的暴雨,全市受灾人口达18.85万人,死亡6人,失踪1人,损失达1.34亿元。2.6、体制机制不顺水资源管理保护与水污染治理脱节,水资源的管理与供水不协调,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3、对策及建议3.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水环境意识。3.2、加大中小灌区建设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进种植业、林果业节水,努力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这样既有利于节约用水,也有利于减少水污染,保护水源。3.3、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对库区周边乡镇、中心村的垃圾以及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废弃物处理中心,实施规模化畜禽粪便养殖污染防治与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防治体系建设。全方位加大丹江口库区水保重点防治项目治理力度,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提高水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加大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资源保护工作还应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特别是丹江口水库调水130亿m3后,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有很大的改变,要进行城区供水管网及排污设施的改造,确保有一个健康的汉江。3.4、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抗灾能力加大城区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兴建一批塘库泵站,切实做好蓄水防洪管理工作。3.5、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从而完善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水源区的保护工作。3.6、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纳入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中长期规划中,像建设密云水库一样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参考文献:[1]封光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源区水沙及生态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张芳,乔玲浅议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利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3).[3]邵金花,刘贤赵.烟台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8):9-12.[4]周新章.缓解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水资源矛盾的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