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背词汇书没用?该如何有效地积累英语词汇?常有学弟妹问我:学长,我该背哪本词汇书?这个问题算得上“问题”,因为它确实困扰了很多人。但是这个问题却不是“好问题”,因为背词汇书并不是学英语的好方法。为什么不好呢?下面就说说我以前是怎么背词汇书的,充当反面教材。然后,谈一谈如何有效地积累英语词汇。1我在英语词汇上的“原始积累”我英语学习起步算得上是比较晚的,没什么优势可言。进了大学读原著,也读了点“书虫”系列。第一阶段的词汇积累开始了。这一阶段的词汇积累很慢,即在阅读中遇到一个单词,然后手抄到笔记本上。光是这个过程,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抄下来的单词很少温习,誊写的词汇也没有分类,仅是按照顺序依次列了序号。我大概坚持了两个学期,虽然我对此方法稍有感情,但无论如何,这实在是个很烂的方法。后来要考专四了,我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积累。这一阶段的词汇积累就没有那么费时了。词汇书是现成的,我所要做的只是把书上的内容装到脑子里。词汇书上也做了各种标记,记号笔、签字笔、铅笔,蓝笔、黑笔、红笔。第三阶段,断断续续背牛津词典。这一阶段没什么“成绩”可言,因为我并没有背下来牛津词典。就是这样。没能坚持下来,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是找不到成就感。一个人把整个下午耗在词典里,卖力地与释义、例句作斗争,日复一日。起初觉得很有挑战性,后来就觉得索然无味了。第四阶段,专八、二笔、考研。背专八、二笔的词汇,跟专四那会儿差不多。专八我考了优秀,二级笔译我在大四上通过了。考研期间的词汇积累值得说一说。我本科是翻译专业的,读的多是文学。但我当时考研的方向是上外高翻的MTI专业,是不考文学的。所以,我在词汇的积累上也就需要调整一下方向。刚开始阅读《经济学人》之类的外刊时,难免遇到些词汇上的麻烦。虽然我常说,读外刊要带着鉴赏的态度去精读,而不是带着膜拜的态度去读,但我当时确实还有点词汇上的不足。为了弥补习语上的不足,我在图书馆专门找了英语习语书,复印、记忆。为了弥补新闻词汇上的不足,又买来新闻词汇书。诸如此类。听起来好勤奋啊,是不是?但这仍然是一种十分糊涂的学习方式,不能推荐给大家。为什么不好?因为这仍旧跟前面背词汇书的方法如出一辙。2我们积累词汇的误区都有哪些?1.误以为见了一面的词随便记在哪里就行了第一阶段积累词汇的方法比较粗陋,有的是小卡片,有的是便签纸,有的是笔记本。接下来几个阶段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有现成的词汇书,不那么麻烦。但是如果自己要增加单词例句,加一些补充材料,就有点麻烦了。如今科技发达了,自然需要新的方法了。积累下来的词汇要方便分类、整理,能够随时查看。简而言之:积累词汇需要方法。2.误以为词汇的积累就是单个词汇的叠加无论是第一阶段的文学词汇,还是后面的考试、新闻词汇,我所选用的方法都是把所有的单词当成相对孤立的个体对待。这自然是不正确的。不妨联想一下我们小学时是怎么学习汉语的吧。小学时你就该知道了这句歌词吧: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当我们遇到“桨”这样的词汇时,也许可能认不得,但是我们不至于把这个字当作一个孤立的字积累下来,而是会把它放在具体的场景里。有了场景,就知道了此词的用法。但第一阶段的词汇积累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把单词从场景中抽离出来,试图反过来重构场景。这可以说是徒劳的。虽然没有严格的推理证明,也没有数据支撑,但我们可以认定:积累词汇需要语境意识。3.误以为量变一定可以引起质变看看我都因为什么原因背过单词:考学、考试、考证、考研……挺寒碜的,背了那么多单词,结果都是为了非常功利的目的。功利一点有时不是坏事,它能激发上进心。但是拿功利心指导长期学习,就有严重问题了。语言的学习要基于兴趣,否则积累再多词汇也都是被动学习。旅游时到了一处景点,那里的石头不错,我就去捡了一枚喜欢的放在包里。不管旅途多么劳累,我都不会把石头扔掉,因为这块石头是我对那处景点的记忆,扔了多亏啊。但是,如果突然有那么一堆石头出现在书桌上,恐怕你就不会那么喜欢了——哪来的杂物,怎么这么碍眼?所以,不带有兴趣、不带有感情的学习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积累词汇需要兴趣。4.误以为背下来的词汇就是自己的背下的单词并没有让我有一种“放心”感。我想要的放心感,是要内化我积累的词汇,就像内化中文一样。背了好多遍单词,阅读时也确实看得懂了,但在写作时,却无法用起来。大概两年前,我改变了积累词汇的方法:我学到一个词,就要用起来,否则这个词在我眼里就是“死”词。以我个人经历而言,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积累词汇需要应用。3如何有效积累词汇?兴趣、方法、语境意识、应用,这四点是本文要讨论的。1.兴趣:挑选你喜欢的材料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很多,我们来大致归一下类。(1)英文视频英文视频可以包括电影、纪录片、演讲等,我一般都是边看边截图,遇到精彩部分,我会一次看完,然后回头截图。当然了,抱着积累词汇表达的目的看电影,那是相当无趣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也不会借助这种方法积累单词。演讲也是如此,我一般也不会借助演讲视频积累词汇。当然了,纪录片会成为例外。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有一种十分简易的获取最新BBC纪录片的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我们不仅下载到纪录片视频,还可以下载到英文字幕。找到字幕后,可以将之当作英文学习材料。这样一来,最终还是要学习文本的。(2)有声读物有声书的下载网站都很好找,这里就不专门说了,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关键词。最简单的方法可能不是去什么有声读物网站,而是直接去Youtube搜索书名,不少书籍的音频都可以借助这种方式找到。比如,之前我推荐大家阅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章里的音频就是从油管找到的。当然了,有声读物不限于有声书,还包括外刊音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经济学人》音频,英音控一定不能错过。但是,有声读物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能力,如果听不懂,就不用谈积累词汇了。所以,这种方法也并不适合初学者。初学者如果觉得难,应结合文本听材料,不能囫囵吞枣。(3)文本很多人在英文文本的选择上是没什么主见的。听别人说《经济学人》好,就去读《经济学人》,听别人说政府工作报告好,就去读工作报告。别人给他什么,他就去读什么,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被动局面。虽然《经济学人》的英文质量确实很高,但我们阅读的英语文本当然不能局限于此。有人外刊读多了,甚至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变得激进,一味忽视国内实际情况。外国人读外刊跟中国人读报纸没什么大区别,不能因为多读了一点东西,多了解了一点时事,整个人就飘起来。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文本?我按照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简单分享些阅读思路。各类外刊:《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最适合考研的同学,尤其是考翻译硕士的同学。若不考研,真的没必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跟踪时事,没这必要。童书:这种类型的文本几乎适合所有人。名著:小说、剧本、诗歌,资源实在太多,也很好找,兹不赘述。近期出版的作品:比如基辛格近期出版的作品(不放书名,以免安利得太明显),各种年度好书,总有你喜欢的。英文电影剧本:这个比较小众,是我个人喜欢的方式。纪录片文本:上面说过了,兹不赘述。翻译作品:比如英文版的《水浒传》、莫言作品。总之,你要根据兴趣选择你喜欢的英文学习材料。2.方法有了材料还不行,得有较好的记录词汇的方法。我推荐方法的大原则是:一定要人人都可以使用,一定要操作简单。我阅读时是一定要开着电脑的,所以使用下述方法的前提是你能随时使用电脑。记录词汇的软件:Excel资料云同步的软件:各类云盘以undermine这个单词为例,我来说一下我是怎么记忆这个词汇的。步骤一:新建Excel文档,在同一个文档中建立多个表单,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词组、专有名词等等。步骤二:在桌面词典灵格斯中搜索undermine这个词。由于灵格斯软件中可以安装很多词典,所以我们可以在词典中找到undermine的各种解释。复制释义,粘贴到“动词”表单里。步骤三:寻找更多例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undermine的意思。我常用方法是在谷歌搜索栏输入以下内容,这样就可以找到更多关于undermine的优质例句了,选择部分例句,记录在Excel里面。这个方法十分好用,是帮助我们记忆词汇的利器。之后再遇到其他词,可以像上面这样分门别类地记好,如果每次都这样积累单词,基本上就会印象深刻。整理好的文档,我就会上传到云盘,方便手机下载随时查看。必要的话,也可以打印Excel表格。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东西时开着电脑,但无论如何,读到的东西要记在一个地方,分好类,最好是电子版,方便整理。3.语境意识我们要积累的词汇不一定都是以前没见过的词汇。我们要积累的,也可能是你知道了意思但却不知道它具象/抽象用法的词汇。比如,undermine这个词,我们知道它有“削弱”(weaken(sth/sb)graduallyorinsidiously)的意思,常在外刊上见到这种意思之下的例句。但是有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句子:Badgershadunderminedthefoundationsofthechurch.獾把教堂的地基都挖坏了。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undermine原本的意思是“挖洞”(makeahollowortunnelbeneathsth),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着重积累一下undermine的这一含义。借助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语境的重要性。没有语境意识会有什么不好吗?最简单的,如果你只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而不知道它常用在哪种语境下,你可能就不能灵活使用此词。这里我说到的语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词汇的具象与抽象含义对于很多英语单词,我们大多知道抽象含义,却很少知道/注意它们的具象含义。记忆具象含义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雅虎或谷歌的图片搜索,搜索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图片。我们也可以自己画幅漫画,加深印象。(2)口语与书面,正式与非正式这一点可以借助词典,一般的词典上面都会有明确标注。(3)褒义与贬义这一点可以借助例句,当然,很多词是中性的,没什么感情色彩。(4)文本类型这也可以借助例句,当然,更专业一点的话,可以借助语料库。比如,如果一个习语多用于新闻报道,但你把它用在文学创作里面,可能就不太合适。关注了一个单词的以上几点相关内容,你对这个词的用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你对单词的理解已经不再限于词典意思,而有了更宽泛、更深刻的认识。4.应用学到一个东西,用起来,才能加深印象。大家都背过文言文,文言文里面的某些表述,如果辅以技巧,可以夹杂在白话文里面,这样积累下来的汉语词汇也会成为你写作“词库”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英语词汇的积累。如果你学到一个单词,把它用在翻译、写作之中,那么你就会对这个词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即使平时不做翻译,也没有写英文的刚需,我们也可以在每天记日记的时候,尝试把今天积累的词汇串在一起,编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