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③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复温习、当仁不让于师、坚持正确意见。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孟子①“仁政”②“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中国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异端”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鞭挞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万物皆生于两”“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主张: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3、影响:这些就是中国早期的民主思想,早期的民主思想的出现本身就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封建制度以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丹经》;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其它成就:数学: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②圆周率: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天文:①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记载了已测定的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②东汉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欧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③唐朝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浑仪,编成《授时历》。农业: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②元代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③明代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医学: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3论基础。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③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五禽戏。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外交: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民族关系: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二)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汉字: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逐渐演变成汉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统一全国文字主要为小篆,后来隶书得到推广。2)魏晋南北时期,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原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子,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世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3)书法家:东晋的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出现了张旭、怀素等狂放不羁的草书,还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的楷书。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4)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代是标志性时期,汉印以小篆为基础,融和隶书的风格。明中叶以后,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绘画:战国: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两汉:彩绘帛画。魏晋:顾恺之“以形写神”,作品有《女史箴图》。唐:画家们创制法度,体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例吴道子,“吴带当风”,如《送子天王图》。宋: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同时出现了许多民间风情画,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书法,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4、唐诗:(诗歌的繁盛时期)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5、唐传奇:虚构、言情,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6、宋词: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的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有为娱乐而作,也有表达救亡图存的词句。代表人物有“苏辛”。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7、宋话本: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内容有佛经、历史、爱情,如《碾玉观音》表达了对社会底层4劳动女性的称颂,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8、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内容多抒发汉族文人的愁闷情怀。9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阶层兴起,使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在三言二拍中,诗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批判现实的作品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萌芽:傩戏。古人用“傩”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用于驱逐恶魔。先秦时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傩仪时载歌载舞,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2、成长:宋代的南戏,流行于浙江的温州和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主要在民间流行。3、成熟:元代杂剧,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流行,除了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壮大外,还与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有关,底层的知识分子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元杂剧昌盛。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作王实甫的《西厢记》。4、京剧形成标志:乾隆五十五年,即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三庆班有高朗亭带领。进京后博采众长,融进北京词汇,赢得观众欢迎。徽汉合流(徽调,汉调)5、繁盛: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经几代艺术家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鸦片战争后各阶层的反应:a.农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资政新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地主):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c.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