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语文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二、学生分析: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三、教学设想: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学习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5、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6、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五、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六、教学建议(一)课前交流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引发学生自已搜集有关材料的热情,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基本策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2、精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解决不理解的问题。3、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三)各有侧重1、《自然之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1、课前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想想课文的大意。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3、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注意要考虑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相结合,给学生适当点拔,办法指导,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并给时间进行交流。使“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展示。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使读者感受到保护黄河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教学本课时,可直接揭示课题,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要注意教学时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不能过细,但对于重点问题可做深入思考,如黄河变化的原因,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研读,引导畅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启示。要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3、《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思路清晰,很有逻辑性,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也会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突破难点过程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如: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方法,教师要适当点拔,热情激励。教学时还应注意“小泡泡”的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4、《大自然的启示》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引导交流受到的启示。还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已的感想,自已从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等,教师要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后再进行交流。(四)拓展活动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与语文园地有机的结合。之前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教师要从内容上,方法上进行指导,在交流形式上也要多种多样,力争人人参与,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手段,开展一系列的评比,如“优秀解说员”“小小发明家”“办报能手”“五星小记者”等。习作内容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可以选自己的发现,也可写自己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七、教时:13课时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二、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学文,领悟“道”1.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三、拓展,内化“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1.拓展阅读。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自然的启示板书: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保护↘↙伤害海龟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一、学习“预习”部分。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解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六、课堂作业。1.抄写新词。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一、讲读课文第二段。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四段。1.读最后一段。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四、总结全文。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决口变化:含沙量大<>大水灾改道大自然变化造成原因<人为造成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三、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