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1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我国的生猪和家禽养殖主要集中在以湖北省为中心的河南、山东、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长期以来,湖北省一直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湖北省农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7年湖北省已有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小区1678个,饲料企业732家,畜牧业产值1380亿。“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将重点发展猪、禽的规模化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到2010年,全省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5000万头;禽出笼量5亿只;羊500万头。仅著名企业中粮集团“十一五”期间就将在我省投入97亿资金,在30个市(县)专门发展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襄樊市是全国10大夏粮生产和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是湖北省第1个、全国第2个地级吨粮市,发展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和悠久的产业历史,畜牧业已成为襄樊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7年底统计,襄樊市家畜总存栏516.19万头,出栏642.19万头,禽总存栏4567.77万只,出笼6252.58万只,年存、出栏量皆为全省第一。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突破性发展畜牧业,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2010年畜牧业年产值达到130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大量具备现代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根据行业调研收集的信息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每年需畜禽养殖、疫病防治、饲料与兽药销售等畜牧兽医类高技能人才7000名左右,而目前我省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2的毕业生不足600人。近3年,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一直供不应求,前后有30多家相关企业前来招聘,毕业生缺口达500多人。另外,全省县、乡两级现有的2万多畜牧兽医人员中,有60%的人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因此,建设好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对我市、我省乃至中西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2、专业建设基础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教学改革畜牧兽医专业近几年一直实行“订单培养”、模块式教学模式,近三年的学生“双证”率10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从2005年起,与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合办“正大畜牧兽医班”,初步形成了“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教学、学生管理与就业。依据企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实施模块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技能实训和在企业毕业(顶岗)实习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职业素质。(2)课程建设按照职业岗位(群)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基本形成了具有我院“1233”特色的通识能力(工具平台)、专业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平台)和专门技能(专业特殊能力平台)三级平台课程体系。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已初具成效,“养猪技术”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畜禽繁殖技术”和“动物学基础”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来自生产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6人。副教授5人,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55.6%;硕士研究生4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7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3人。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鱼类资源的影响”、“安格斯种牛的杂交应用”等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5篇。(4)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建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动物疾病诊疗等9个实验实训室,1个养殖场,1个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达172.2万元;拥有占地面积50亩的高新农业科技园;在校外建立了襄樊正大有限公司、襄樊市畜牧场等7个紧密型实习基地。(5)社会服务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工作,长期对口襄樊市南漳县肖堰镇,开展科技扶持工作,投入扶持资金10多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引进优质波尔山羊等优质品种,带动145户农民走上养殖致富之路。②成立了技术服务专家组,6名专业教师被相关部门和企业聘请为技术专家(顾问)(表3-3-1),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开展技术服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专业教师参与了4项襄樊正大、襄樊市畜牧场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项目。05—07年实现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收入共计26万元。③组织8位专业教师成立了科技服务技术团队,常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05-07年间共参与“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21次,发放科技实用手册3000多册,技术资料20000余份,接受技术咨询达10万多人次。④利用师资优势,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表3-3-2),为本地养殖业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⑤利用与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合建的“鄂西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为襄樊及周边地区诊断300余批次23000只(样次)动物疫病病例,先后派专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4业老师160人次,深入到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蔓延,实现技术服务收入共计27万元。⑥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养猪场和养鸡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350头(套),优质品种鸡24000只,05—07年实现服务收入共计32万元。表3-3-1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担任技术专家(顾问)一览表技术服务项目名称担任专家(顾问)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湖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李修峰襄樊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王长义张代涛李修峰襄樊市农业科技110专家杜俊成张代涛陈秋实李修峰襄樊正大公司技术顾问王长义张代涛李修峰杜俊成熊江林襄樊市老河口市农业技术顾问杜俊成张代涛表3-3-2近三年畜牧兽医专业开展培训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培训人数合计05年度06年度07年度襄樊市乡镇干部技术培训768297255襄樊市农村基层干部技术培训103155196454襄樊市养殖示范户(正大联营)技术培训186287385858襄樊市动物检疫人员技术培训123136221480襄樊市乡镇兽医技术培训167189275631襄樊市新型农民转型技术培训984112514393548合计16391974261362263、存在的不足(1)需要进一步探索与企业长期紧密合作的机制,加大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共赢。(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3)教学仪器和设备的档次有待提高,数量需要补充。(二)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51、专业建设思路根据湖北省和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养殖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依托企业、贴近产业、适应市场”的建设指导思想,在总结“正大畜牧兽医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全面提升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水平。2、总体建设目标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设施完善、功能先进、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增强为社会服务和辐射周边的能力。通过专业建设,建成主导襄樊市及周边地区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基地、养殖技术示范中心和省内先进的养殖技术人员培训、实训中心,使本专业成为在湖北省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专业。3、具体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企业共同制订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融入培养过程;探索与之配套的三方管理(学校、企业、学生代表)和双方考核(学校、企业)的管理体制;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以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的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照畜禽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创建优质核心课程,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6教学改革。三年内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校企合作开发4本校本特色教材和4本实训指导教材。(3)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校企合作建设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和培训鉴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我院与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共建的“鄂西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增添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扩大该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为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民和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按照湖北省畜牧局推广的猪禽养殖模式,与我市的龙头企业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养殖技术示范中心(中心由1万只规模的养鸡场、实训用动物房两部分组成)。本着“校企共管、成本共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既能保证教育功能的发挥,又能实现可持续生产的管理模式。在现有的7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昌海畜牧有限公司、湖北省粮油进出口(集团)公司畜禽分公司等6个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并逐步加深合作,最终转化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基地。(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2名专任教师,使他们成为在畜牧兽医行业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培养8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素质教师;聘请1名“楚天技能名师”、9名“襄江能人”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0人,其中兼职教师10人,力争三年内创建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规范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完善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开发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能包”,建立专业教学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资源库。(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发“养殖技术示范中心”、“鄂西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社会服务功能,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途径服务新农村建设,未来三年开发或推广养殖新技术和新品种4项;为社会培训人员10850人次,送科技下乡22次,带动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左右;对口支援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7)学生职业素质建设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与企业合作,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的平台,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六项工程”,并注重诸葛亮智慧文化和企业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高。(三)专业建设主要任务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总结“畜牧兽医正大班”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需求,全面实施以工学交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第一学年,与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完成专业通用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岗位见习,了解企业的岗位和任务,熟悉岗位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通用知识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学年,完成岗位知识与岗位专项技能学习。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本专业四大岗位能力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实训后,进入企业轮岗实训2个月,掌握养殖业各个岗位的岗位专项技能,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8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为就业奠定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由双方共同考核:学院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企业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敬业精神。双方考核合格后,发给学生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并由订单企业择优录用(图3-3-1)。2、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改革根据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