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设计意图传统的教学结构,局限于实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近期目标,而以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现代教学结构的目的,在有效地实现此种近期目标的同时,更追求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增进民主和竞争意识的远期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双重价值。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学定教”的课堂结构,并辅以“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力求引导各层面的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的“空白”提出疑问,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教学变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教学准备: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2、教学课件,教学资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2、播放课件:师: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看了这些你最想说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设计意图[“学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2、初读课文你感受到黄河是什么样的?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赏读,认读“媲美”体会意思)用“因为……所以”说说人们为什么把黄河成为摇篮。(板书:摇篮)3、现在的黄河又是什么样呢?(指名读句)认读“叫苦不迭”用它说一句话4、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摇篮”与“祸河”的语句)5、课文读到这,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6、读第二自然段,认读“祸河”我们人类的母亲,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如今被称为祸河?(板书:祸河)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读熟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三、探究变化原因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读5-6自然段2、反馈指名读句3、出示第一个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小结。师过渡:那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转寒雨集,结构松散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到底有多少泥沙流进黄河才导致黄河决口?4、再读5-6自然段,说说读懂的内容5、齐读5自然段感悟,师: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河床逐年升高,有的河段高出两岸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使黄河成为悬河,地下河变成地上河。6、适时出示课件:领悟悬河、河段(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7、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那,仅仅气温转寒,暴雨雨集中,结构松散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就能使4亿吨泥沙流进黄河吗?不是的,我们再看看课件,出示第二个原因8、谈感受,师分析示意图9、过渡:正是这样人为的原因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越是这样,人却越要开荒种地10、比较句子①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②一减产,人们就要多开垦荒地:多垦荒,水土流失就严重了。11、赏读第6自然段后几句话12、现在我们明白了黄河为什么决口的原因,此时你最想做什么?课文学到这,我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为治理母亲河出出主意吧。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黄河变化的原因,利用课件加深学生对专用词语的理解,为下文学习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办法奠定了基础。]四、解决治理办法1、自读画画治理黄河的语句,同桌交流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办法。2、认识一个词语“数管齐下”,文中哪些方面能体现数管齐下?(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设计意图[学习上文后,让学生带着“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五、拓展延伸1、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读读课后“资料袋”,畅谈从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2、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环保问题提出建议。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保护母亲河》。3、通过学习,你是否已被黄河着惊天动地的变化所震慑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感受到人们这种肆意破坏环境的危机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保护欲望了呢?那我们就为黄河写一则公益广告吧,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这——我们赖依生存的母亲河。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结合资料袋畅谈阅读感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与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六、小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励学生写作,做到学以致用,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七、布置作业1、找颂黄河的诗句、成语2、写一封给母亲河的信3、画一画明天的黄河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张扬个性,体现层次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用语文的空间。]八、板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摇篮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管住泥沙祸河相关链接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在峡谷中流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河床中,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增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黄河的治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已是妇孺皆知的忠于职守教育典范。新中国建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一直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着眼战略高度来造福中华民族。近50年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黄河流域已修建了三千多座水库,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60%。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1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九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71亿亩,折合18.08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公里的41.19%。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近年来,有关部门又确定了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流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要求。黄河的治理必需解决防洪、缺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课堂检测题教后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