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pdf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任课教师:李晓方•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电子政府概论》,张锐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参考书:1.《电子政务教程》,吴江、张锐昕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2.《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版。3.《电子政务导论》,徐晓林、杨兰蓉编,武汉学出版社,2002年版。4.://egov.jlu.edu.cn/classware/frame/index.html#•6.《电子政务导论》,徐晓琳、杨兰蓉,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地位:学院专业必修课。作用:讲授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理论框架、实际应用和实践需求,使学生既学习信息化理论与方法,为适应信息社会工作环境积蓄信息素养,又研究政府信息化实践应用和理论需求,为行政管理创新提供契机和动力。任务:培养掌握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理论和方法,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相关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考核方法•平时成绩+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论文•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题型:待定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的相关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特点,认清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明确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从而转变观念,加强对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认识。重点问题:¾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¾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¾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2第一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三、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1、信息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信息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数据、文本、声音、图像。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和无限性、可传递性和共享性、载体的可变换性、信息的永恒性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分以下3种:•(1)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的技术,因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Computer)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C&C(ComputerandCommunication)。•(3)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技术,即“3C”技术(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从“技术辅人律”的角度,可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和触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器官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2)传导神经系统。包括导入神经网络、导出神经网络和中间神经网络等。传导神经的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导入神经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后的信息传送给其他器官。•(3)思维器官。大脑是人的思维器官。思维器官担负着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和再生信息的复杂任务。通过存储、检索、加工信息得到对于外部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认识,通过再生信息(决策)形成变革外部事物的策略信息。•(4)效应器官。包括操作器官(手)、行走器官(脚)和语言器官(口)等。效应器官的功能是施用信息。通过操作器官和行走器官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或者通过语言器官表达大脑产生的意志,使这些信息产生实际的效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1)感测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如遥感、遥测等。它们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使人们更好地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它是传导神经系统功能的延长。•(3)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等。它们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能帮助人更好地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和再生信息。•(4)控制技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指令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长,作用是根据输入指令(决策信息)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实施干预,即信息施效。3•3、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迄今,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简称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约发生在距今35000~50000年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使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书籍和报刊成为信息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革命始于本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电子计算机以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精度高和通用性强等特点,扩大和延伸了人脑的思维功能。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在信息的存储、交流、传播方面,是目前任何其他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昀近30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电话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国际互联网等通信技术,以及通信数字化、有线传输光纤化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3、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分和社会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广泛开发资源并实现资源昀广泛的共享,以尽快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对于信息化,目前主要有三种提法:一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二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三是国家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从经济基础的层面上考虑信息化问题,指的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渐对经济增长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社会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环保、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政治、军事、国防等领域里的应用以及在居民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国家信息化:突出了国家和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指的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信息化包含四层含义:¾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¾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¾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政府信息化所包括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1)20世纪70、80年代,人们提出了办公自动化(OA,OfficeAutomation)的概念,即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办公室的内部业务,主要是文件资料的制作、传送和贮存。•(2)80年代后,管理信息系统(MIS,)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为满足管理者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持决策和满足管理者对适时、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3)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人们又提出电子政务(EG)的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众服务。4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的技术,是包括通信技术等构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现代信息技术构成:微电子技术(整个技术群的硬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现代社会的“大脑”)通信技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现代信息技术特点:1、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即在通信系统中用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使传输和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便于存储、加工处理及计算机自动控制。2、网络化所谓网络化,即把各种电讯设备、线路同计算机相连接,使信息传输同信息处理相结合,构成通信网络。3.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即运用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促使信息传输实行自动管理;4、多样化所谓多样化,即通信业务除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以外,还增加用户电报、电子邮政、可视图文及数据业务、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以及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等各种业务三、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1、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2、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3、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4、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三、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1、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后工业化”概念是对应于“前工业化”和“工业化”的。前工业化部分是以天然生产业为主,其经济是基于农业、矿业、渔业、林业和其他白然资源(如自然煤气和石油)。工业化部分是以加工业为主,利用能源和机械技术大量制造物品。后工业化部分是以程序处理为主,在这里电信和电脑对于信息和知识的交换起着全局性的战略作用。——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三、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1、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1973年《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贝尔在书中将社会发展氛围相互联系的三个不同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前工业社会:以农业、矿业、林业为产业的社会;工业社会: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也等部门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人们的活动都与信息的收集、传递、过滤和使用相关联。52、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美国1980《第三次浪潮》: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浪潮;第二次浪潮:工业化的浪潮;第三次浪潮:微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航天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和再生能源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第三次浪潮诞生的早期标志:脑力劳动者和服务业的劳动者人数首次超过工业和农业劳动者人数;第三次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显著变化:1、资本性质的变化(昀大):知识成为昀重要的资本。投资者和消费者不在看重有形资本而更加注重无形资本;2、生产方式的变化:高速度、低库存、只满足个别消费者的需要;3、就业方式的变化:家庭办公、弹性工作制等;4、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社会运行速度加快;3、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1982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2)人们注意和关注未来;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第二节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一、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的需要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三、建立廉政、高效、公平、务实政府的需要四、民主参政、议政的需要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六、政府树立全新形象的需要一、经济和社会网络化发展与电子政务•1、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传统运营模式发生巨大变化;•3、信息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4、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断的交融与传递;二、政府机构改革与电子政务信息社会使工业社会型经济逐渐被全球性的信息经济或数字经济所取代。在信息时代,政府治理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