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3.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4.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5.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6.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7.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8.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0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9.如图表示在一个池塘中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和鱼产量的曲线是()A.1和3B.2和4C.1和2D.2和3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凋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1.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1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_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一中增长率最快的是的_________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14.(12分)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具有极强的抗寒、再生能力,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是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为减少危害,某大学对某豚草种群进行研究,并选取紫穗槐、沙棘、草地早熟禾等经济植物作为替代植物建立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三裂叶豚草的生物量由每平方米30kg降到0.2kg,这些替代植物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右图为研究过程中绘制的“种群生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森林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2)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法。(3)若曲线II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则对应种群增长率最高的点是,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4)若曲线II的oc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生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5)相对于示范区建成前,示范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15.(8分)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分别代表每24h、12h、3h换一次培养液以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填曲线标号)。(2)该图表明: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增长率_________。(3)造成曲线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变成____________型曲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0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单位:个)。天数动物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__________。(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________型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_______。(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D(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集合,而①中的全部牛、②中的所有的鱼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密度是受其他种群特征制约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B(调查方法分为普遍调查和取样调查等类型。普遍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的对象无一遗漏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简称“普查”,如人口普查。取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来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来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如标志重捕法、样方法。)3.B(曲线含义很明确,关键是选项的分析。做题需要的知识点:K值的含义、两曲线走势的原因。BC段虽然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是,种群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D(而此题的关键是明确λ的含义:λ等于1说明种群数量前后年份没有发生变化;λ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λ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由图示可知,λ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增长率=λ-1,λ值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大,第20年至第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第1年至第5年间,λ值大于1,野兔种群数量逐年递增,第5年起,λ值减小但仍大于0,增长率下降,野兔种群数量增加幅度减小,但不会下降;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呈“S”型增长。)5.C(甲图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种群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乙图中在t0~t2时期种群数量均在增长,t2后期呈现稳定趋势。)6.C(第1~4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4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7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1~7年内,鸟的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且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第4年时该种群数量为等于K/2,第7年时该种群数量尚未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慢,其中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7.D(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交点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达到动态平衡,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如果死亡率继续增加,种群密度将会下降。B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最大。B点到D点,由于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也随之加剧。渔业上,有利于种群持续增长的时期是种群数量达到K/2时,而不是K时。)8.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相同时间取样才能说明问题。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样。)9.A(当一个池塘中鱼的密度上升时,资源相对变得短缺,种内斗争加剧,故个体生长量和鱼产量的变化趋势如1和3所示。)10.A(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鲤鱼身上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标志个体减少,故根据公式标记比例不变,所以求得的该种群生物总数变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会导致酵母菌沉在试管底部的个体被忽略,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比实际结果偏小;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开灯会导致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减少,最终使实际结果偏小;用样方法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11.A(由曲线可知,b点后种群的K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