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春天一、教学内容:1、聆听《杜鹃圆舞曲》2、聆听《小燕子》3、表演《布谷》4、表演《小雨沙沙》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三、教材分析: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本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折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2.歌曲《小燕子》《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唱出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3.《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4.歌曲《小雨沙沙》《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间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四、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2、学唱歌曲《布谷》3、律动《布谷》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二、新课学习:1.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4.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1)初听,(完整听全曲)。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小燕子》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3、歌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二、新课学习1.欣赏歌曲《小燕子》1)初听,(完整听全曲)。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2.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1)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2)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3)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4)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5)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6)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放牧一、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3、表演《牧童》4、表演《放牛歌》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三、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四、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二、新课学习: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2、学唱歌曲《放牛歌》3、歌表演《放牛歌》4、认识双响筒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二、新课学习:1.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1)初听,(完整听全曲)。2)谈谈所听内容;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课手拉手一、教学内容: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2、聆听《鸭子拌嘴》3、表演《一对好朋友》4、表演《数鸭子》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三、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四、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