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绪论部分:1.微生物的概念: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的特点:1(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3)繁殖迅速(4)容易变异(5)分布广泛(6)种类繁多3.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古生菌和细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4.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5.四位微生物学科学家的成就:列文虎克1.创制了原始显微镜;2.第一个看到微生物巴斯德1.传染病由微生物引起;2.发明了疫苗;3.创立巴氏消毒法伊凡诺夫斯基1.发现烟草花叶病病毒郭霍1.发现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2.创建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发现了炭疽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概念:属原核微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2.一般以微米为单位(um);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最重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基本结构:(1).细胞壁化学组分:(革兰染色法)革兰阳性菌(G+):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磷壁酸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四肽侧链,聚糖骨架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肽聚糖功能及医学意义:①构成坚韧的细胞壁结构:G+菌:三维结构G-菌:二维结构②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青霉素:与细菌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溶菌酶:破坏β-1,4糖苷键1老师课堂重点,仅供参考磷壁酸功能及医学意义:①带有较多阴电荷:与离子通过肽聚糖有关②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③是重要的表面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鉴定外膜由脂多糖,脂质双层和脂多糖(又称LPS,热原质,内毒素)三部分组成LPS组分的功能: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即人或动物患病症状相似)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特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O抗原,有种特异性(2).细胞壁的功能及医学意义:①维持菌体外形②参与胞内外物质交换③屏障与保护作用④决定细菌某些重要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药物敏感性,染色性(革兰染色))(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概念: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破坏或合成被抑制,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诱因:溶菌酶,青霉素,其他抗生素,抗体,补体,紫外线等G+菌L型:原生质体: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G-菌L型:原生质球:有外膜保护(无论细菌L型其原为G+菌或G-菌,大多被染成革兰阴性)致病性与临床意义: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应作专门培养,并更换药物。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比较特征G+菌G-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5~10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3层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20%肽聚糖结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二维空间(平面结构)糖含量约45%15-20%磷壁酸+-外膜-+2(4).细胞膜(由磷脂和多种蛋白组成,不含胆固醇)重要结构:①青霉素结合蛋(PBP):青霉素与转肽酶(PBP)结合,与细菌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与耐药性有关。②细胞的分泌系统(I-IV型):与致病性有关(III型,毒性蛋白和DNA)③中介体:细胞膜向内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又称拟线粒体(酶和能量)(5).细胞质核糖体: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胞质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迂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特殊结构:(1)荚膜:概念: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医学意义:抗吞噬作用:重要的毒力因子。粘附作用:牙齿和各种导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溶菌酶/C/Ab)(2)鞭毛功能: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穿透细菌鉴定与分类:有无鞭毛,鞭毛的数量、部位特异抗原性(3)菌毛①普通菌毛(粘附结构,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②性菌毛(少数G-菌)医学意义:构成致病因素,普通菌毛有吸附作用参与遗传变异,性菌毛可转移质粒(4)芽胞概念: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恶劣条件),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所以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医学意义:抵抗力强:通透性低,含吡啶二羧酸(主要原因),含水量少鉴别细菌的依据:大小、形态、位置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炭疽、破伤风等2大家可以开始复习了,需要记的东西很多3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1.细菌的化学组成:特有的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药物用于这些特殊成分,对人体无害)2.细菌的物理性状:光学性质,表面积,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1.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①营养物质②氢离子浓度(pH)(多数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6.0~8.0)(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③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37℃④气体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⑤渗透压一般培养基渗透压适于大多数细菌。3.细菌的生长繁殖①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但结核杆菌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②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稳定期: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产生衰亡期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代谢产物:(6种)①.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或称致热原)(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概念: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43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4每次决定放弃前再努力一下下,往往是惊喜出现的时候毒素与侵袭性酶: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外毒素: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质酸酶(链球菌)。色素(可用于细菌鉴别),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②.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7个):糖发酵试验(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吲哚试验(大肠杆菌有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无色)。与对二甲基全氨基甲醛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使酸减少,pH值大于5.4,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大肠杆菌相反,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VP试验(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液体中被氧化生成二乙酰,后者与含胍基化合物生成红色化合物。大肠杆菌则不能。)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产气杆菌以枸橼酸盐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分解铵盐产氨(碱性)→指示剂淡绿变深蓝为阳性)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变碱→酚红指示剂显红色)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沙门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IMViC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I:吲哚试验M:甲基红试验Vi:VP试验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混浊:大多数细菌沉淀:链状生长的细菌菌膜: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2.人工培养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学的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备第五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52.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①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②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121.3℃,15~20min(二)辐射杀菌法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原理: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记书本35页常见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剂量和作用时间表)原理: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第三章:噬菌体1.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分布极广;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第一节: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形态:即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结构:头部:蛋白质与核酸(分为DNA噬菌体或RNA噬菌体)尾部:尾髓第二节:毒性噬菌体;第三节:温和噬菌体1.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三个概念: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产生子代噬菌体和裂解宿主菌的能力第四节:噬菌体的应用: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基因工程的工具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5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6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细菌基因组1细菌的染色体特点:双链DNA(dsDNA)复制快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2.质粒①概念: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或线性dsDNA②根据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分为:(1)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接合传递(2)耐药性质粒(R质粒):与耐药性有关(3)毒力质粒—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4)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菌素(5)代谢质粒—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由质粒决定③质粒的特点: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不是细菌所必须的物质,可丢失或消除;具有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具有可转移性;第三节.基因的转移和重组1.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2.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3.R质粒(传染性耐药因子)组成:耐药传递因子: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转移和接合。耐药决定子:决定菌株的耐药性4.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5.溶原性转换: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6一个人越懒,明天要做的事就越多基因转移类型基因来源转移方式举例转化供体菌受体菌摄入链球菌荚膜变异接合供体菌性菌毛R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递转导供体菌噬菌体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传递7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1.细菌毒力: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毒素,体内诱生抗原,超抗原,免疫病理损伤细菌的侵袭力:(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的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外毒素:(4个特点)大多数为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