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乐平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1、本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2、请各位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在第7-8页。一、选择题(2*25=50分)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2.古代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3.“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4.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中对解决王国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A.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B.非嫡长子分割王国的部分领地C.藩王不能招结宾客,参与政事D.列侯归郡统辖,听命于中央5.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6.1936年9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邀请中共组建民主联合政府B.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国共合作正式确立C.希望联合国民党,共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蒋介石已经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孟良崮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8.海外汉学界多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当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写道:“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从中看出,作者的主要历史依据是第2页共9页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来华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颁布法令,并监督执行;任免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员;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相当于今天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0.《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权11.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摩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A.反映了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C.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D.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国利益趋同化12.如图为2007年欧盟为庆祝生日设计的图标。下列关于欧盟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立目的: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B.发展进程:从1957年欧共体成立发展到1993年欧盟成立C.发展趋势:成员国的数目不断增多,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D.产生影响:动摇美国霸主地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13.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①控制了世界经济②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中美联合公报》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一规定主要针对A.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D.日本不断崛起,走向政治大国1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趣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D.生活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16.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l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第3页共9页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C.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1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9.“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20.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速度加快B.从分散走向整体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D.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21.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A.垄断组织的产生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22.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欲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23.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5、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第4页共9页二、非选择题(26题20分,27题20分,28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材料二: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制度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4分)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2分)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3分)(2)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3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4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1分)27、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但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类型的文明。主题一人类文明的转型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1)根据材料一,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3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2分)第5页共9页主题二中国传统的经济文明材料二《康熙御制耕织图》(2)材料二表明中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农业文明?(1分)这一农业文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有什么地位?(2分)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2分)主题三“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无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