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大礼第一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1页共8页中考通关秘籍之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的中国史:1900—1949(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年级上册的世界史:190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影响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①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主要为德、美、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②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主要矛盾为英德矛盾,注:战争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争夺焦点:巴尔干半岛(“火药桶”);其他爆发因素: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②一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卷入大战。线战场与战线:欧洲为主战场;形成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西线和东线是大战主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凡尔登绞肉机)。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双方无力再战;各国反战浪潮;协约国实力增强,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同盟国瓦解。1918.11.11,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③★一战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一战特点:武器新、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损失惨重;★一战影响: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和会议):①时间:1919年;②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③参会国:美、英、法、意、日五国主导会议,美英法为“三巨头”,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④焦点(如何处理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削弱乃至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使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美国利用德国制衡、削弱英法,欲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⑤成果(《凡尔赛和约》):(和约实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和约影响)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必然会加深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山东问题)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⑥巴黎和会实质:一次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体系: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影响:见P10末段)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20世纪初,列强政治上控制清政府(《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上加紧掠夺中国(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2.辛亥革命的前期准备①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代表:张謇);②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邹容《革命军》);③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涌现(代表: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创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见下页);④理论基础: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制定(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核心为民权主义)。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同盟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清政府实行“新政”与立宪,由于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导致改革失败。新年大礼第一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2页共8页4.武昌起义(1911)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革命发展: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5.★中华民国的创建(1912)注: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亡。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6.★辛亥革命的意义:P16末段、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8.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1928)①袁世凯集权措施: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为内阁总理;削弱革命派的力量;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与大总统选举法。②袁世凯复辟帝制:1914年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底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各阶层掀起反袁的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见教材P20-22)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见教材P23-25)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沙俄、苏俄与苏联“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治下的俄国;“苏俄”:1917年到1922年底的苏维埃俄国“苏联”:1922-1991,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2.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革命名称背景时间地点革命力量革命对象结果革命性质二月革命沙皇专制;一战灾难1917.3彼得格勒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沙皇专制制度推翻了沙皇专制,组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临时政府继续参与一战1917.11彼得格勒工人、农民、士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巩固政权的措施:成立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十月革命的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打破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革命团体成立时间成立地点创建者组织性质口号/宗旨兴中会1894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口号:振兴中华中国同盟会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年大礼第一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3页共8页3.余粮征集制与新经济政策(列宁)4.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斯大林)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农业全盘集体化(推行目的、基本形式、积极与消极影响,见教材P33)③斯大林体制:(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消极影响)严重阻碍苏联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见教材P34-39)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30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①原因: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本质);分期付款盛行;股市泡沫严重。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爆发时间:1929年;爆发国家:美国;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市崩溃。③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起工、农、商、金融等各行业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注:未波及苏联④资本主义各国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2.罗斯福新政①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自由放任),社会矛盾尖锐,人心思“变”;②新政目的:克服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根本目的);③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④措施:复兴银行业;调整工业;整顿农业;解决失业: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详见P44-45)⑤意义:P45末段;★最重大意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仍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①背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②★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思想阵地);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政策名称背景时间目的内容影响余粮征集制外:协约国武装干涉;内:反革命叛乱与饥荒1917年开始推行,1921年废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苏维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保证了国内战争胜利结束;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余粮征集制的推行严重损害农民利益1921年开始推行,1925年后逐渐废止恢复国内经济,缓和政治危机农业、工业、商业三方面措施意义: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是苏俄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类别内容目标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从一个输入机器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设备的国家。举措实施计划经济,即采取制订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做法。时间1928—1937年,第一个与第二个五年计划。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行政命令控制国家经济发展;片面追求高速度,片面追求产值产量。标志性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结果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新年大礼第一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4页共8页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注:胡适系统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白话文通俗易懂,易被广大人民理解接受,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④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意义: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⑥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五四运动★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经过: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③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做出了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④★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⑤★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注:五四运动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