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考点汇编2011-9第一单元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④美苏军备竞赛。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阵双方: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队。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涉及名词:三八线,鸭绿江、上甘岭,黄继光,邱少云,美国将军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还有四个错误的说法。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消灭。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力的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两弹一星”。1、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成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大跃进”运动的表现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在农业方面,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3、“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两弹元勋是指邓稼先。“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主要事件: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四、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起止时间:1966——1976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粉碎为结束标志)原因:由于“以阶级斗争为钢”的错误理论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内乱中,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12月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2、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采用,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变化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外开放:国家还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兴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用:吸收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六、“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提出:1978年以后,中共中央逐渐形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得以实践。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知识点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一道难解的题1、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2、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PRED问题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问题。3、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1、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因为人在社会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2、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了60亿。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总数还在持续增长。3、不同的国家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会引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因此这些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欧洲和北美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出现老龄化问题。这些国家则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三、资源出现短缺1、自然资源是指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3、资源问题主要指资源短缺。资源短缺的原因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矿产资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四、失去平衡的环境1、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激化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退化。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3、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人口警钟须长鸣1、我国的人口特点是:A、人口数量大(超过13亿)B、人口素质不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比较低)2、我国人口国情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均资源少(如缺水);社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问题二、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2、我国资源利用中的问题: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三、环境亮起“黄牌’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4、中国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2)环境污染问题(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3、环境问题的影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民族发展和生存。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3、计划生育政策的成绩: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省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二、应对资源危机1、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开源”与“节流”。科学技术至关重要。2、解决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重要代表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3、在解决资源问题的工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三、重建我们的家园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保护环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2、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A、防护林建设工程(应对风沙、水土流失问题)B、开展治沙工作(应对荒漠化问题)C、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工程(目的是恢复自然环境面貌)3、我国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措施:A、治理大江大湖的水体污染B、治理酸雨和城市污染4、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3、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指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指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4、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知识点第一课人权的历程1、西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的口号。2、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3、1789年法国大革命通过《人权宣言》,“天赋人权”第一次进入国家根本大法。4、人权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两大部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就业、劳动条件、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主要包括下列内容: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权利5、我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平等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权、住宅不受侵犯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4宗教信仰自由自由选择宗教信仰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6文化教育权受教育权、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权、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7监督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国家赔偿权、补偿权8其他权利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华侨的正当权益受国家保护5、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