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焦作市山阳区解东一小王云霞1.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课型新授3.辅助工具(1)教具(2)多媒体4.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古诗学习的总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阶段目标”中更明确的提出了诵读、背诵优秀诗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积淀的目标。(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情感目标2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5.教学内容(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课外拓展送别诗。山中送别王维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江下行李白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3)课堂练习设计:想象画面,品悟诗情。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6.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能背诵简短的古诗,并有一定的积累。但学生很难进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较肤浅,所谓的感情朗读只是浮于表面。(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4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3)学生差异分析。学生课外搜集、积累古诗量不同。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也不同。7.教学方法(一)教师教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反复诵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品析诗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二)学生学法1、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本节课中,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问”,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诵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借助工具书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想象画面。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5一、揭题,导入诗文。1、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哪个主题来编排的?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像明媚的阳光,能给人以温暖,像熊熊的火炬,给人以希望。爱,有父子爱、母女爱、师生爱、同学爱……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0《古诗两首》(板书课题20《古诗两首》)写的是谁之间的爱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诗题,重点指导“陵”的读法和写法。3、从课题上你能读懂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相关一、从单元入手,导入诗文。1、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2、读诗题,读准字音,学习写“陵”,注意面写法,不要写成反文旁。3、交流收获。生交流有关李白、黄鹤楼、广陵、孟浩然的相关资料。6资料。(课件)黄鹤楼:在现在的湖南省武汉市,在长江的边上。因崔颢的《黄鹤楼》而有名。广陵:扬州,江南历史名城。李白: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我们学过李白的许多诗,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孟浩然:唐朝著名诗人。比李白大十二岁,当时李白还未成名,孟浩然已经名扬四海。“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4、比较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个相同4、生比较诗题,发现共同点:----都有一个“送”字。7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课件)师介绍送别诗: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一别动辄多年,因此朋友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如我们学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5、师介绍写作背景。送别诗很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文学史上确非常有名。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去名地。孟浩然虽然李白比孟浩然大十多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课件)8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师,又是李白的益友。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短暂的重逢之后就又是离别,是那么的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写下了这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让我们再次带着这种依依不舍感情来读课题。了解了诗人,读懂了诗题,(板书“知诗人懂诗题”)仅仅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二、自主学习,读通诗句。师:接下来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板书“读诗句”)。学生带着这种依依不舍感情来读课题。二、自主学习,读通诗句。生按照要求初读古诗。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2、学生个别读。3、读出诗的节奏感。91、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诗句。2、指名读。3、教师指导读。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课件)“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课件)(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4、自由练习读古诗,齐读古诗。师:要想把古诗读好,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板书:解诗意悟诗情)5、复习理解古诗的方法。运用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试着理解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4、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5、生复习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查字典想画面。三、解诗意: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分步解读诗句。10些地方,再把把诗中不理解的地方画一画,然后提出来。三、解诗意:预设一:西辞。师: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扬州)。(板画)师: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师: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师:谁来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说出理由。生对读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交流前两句诗的意思。学生欣赏江南三月的春景图。生用词语描绘江南春天美景。(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11师:烟花三月──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桑肥杏小,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也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课件)师: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江南春天美景?师: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师相机评价。)师:(课件)是呀,三月的江南,杨柳依依、如烟如缕,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江花胜火,江水如蓝,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预设----生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4: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生5: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欧阳修《阮郎归》)······生带着这种惆怅、依依不舍的心情一齐读读前两句。12三月的江南,莺歌燕舞,烟雨楼台,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芍药含泪、蔷薇妖娆南,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青梅如豆、蝴蝶翩翩,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预设二:孤、尽。1、查字典理解“孤、尽”的意思。师:“孤帆”是说孤单单的1、生查字典理解“孤、尽”的意思。指名说后两句的意思。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孤独、孤单、伤感……指名读读后两句。齐读。2、生回答问题。----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13一条小船。(师补充材料。)在唐朝,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课件)朋友走了,只剩下滔滔的江水。这是作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板画水)(板书:依依惜别、思念)师:是呀,柔情似水,别情无限。如今这种别情只能化作滚滚东去的江水,流向天边,生齐读诗句。“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暮春铲水送别》”四、生想象画面,品悟诗情。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14流向扬州了。古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读(课件):四、悟诗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