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教材说明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2课题:《观潮》第1课时(总第1课时)学材分析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导学策略采取“像”、“读”、“议”相结合,用录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激情,在讨论中品位语言,探讨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用幻灯片出示古诗《浪淘沙》。2、学生翻译这首诗,教师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江潮的气势。3、对于钱塘江大潮,你们了解多少呢?4、播放大潮录像。5、你们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大潮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的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2、“天下奇观”正是作者观看大潮后的感受。谁来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3、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1、学生对照诗句用心体会。2、学生试着翻译这首诗。3、学生试着说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具体情况。4、学生欣赏录象。5、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天下奇观”。2、学生谈感受。3、学生体会,发表看法。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2-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程。3三、学习潮来景象。1、读了课文,你觉得那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2、找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3、让学生说出所划词句,发挥想象力,从文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4、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5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看到江潮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四、配乐朗读,引导背诵。学生跟随录像读3-4自然段。教师评价。1、学生推荐。2、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3、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4、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分析。5、学生议、答。学生跟随音乐反复自读课文,试着背诵。板书设计1、观潮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百线教学反思4课题:《观潮》第2课时(总第2课时)学材分析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学情分析以“天下奇观”的“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目标1、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2.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导学策略采取“像”、“读”、“议”相结合,用录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激情,在讨论中品位语言,探讨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卡片、图片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感悟潮来之前1、导入对潮来之前的内容的学习。2、教师总结。二、学习潮来之后1、潮起必然潮落,经过了潮涌的辉煌之后的钱塘江又是怎样一副景象呢?2、组织学生讨论:“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水涨了?3、教师总结。4、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对天下奇观的感受。三、品味语言1、学完了课文,课文的语言的确很美,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了解到人很多,江很静。1、学生读写潮来之后的段落。2、学生讨论,回答。说出自己的体会。1、学生读课文,划句子。2、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3、师生共同品读,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5四、积累词汇1、老师说词语意思。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五、总结写作手法。1、钱塘江大潮这世上少有的伟大奇观竟然为我国所拥有,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说给大家听。2、讨论: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我们能向课文学习什么?3、教师总结:①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抓住特点。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起来。③学着运用侧面描写。④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1、学生抢答。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3、师生共同评价。1、学生畅所欲言。2、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汇报。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人山人海昂首东望潮来时: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教学反思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第1课时(总第3课时)6学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导学策略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修改意见7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2、看完了录象,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3、导入新课。二、指导读文,理解语句。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作者介绍大峡谷的?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3、让学生深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②“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③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为什么都带有引号?④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的句式,它有什么作用?⑤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副神奇美丽的画卷”?三、学习资料袋1、看资料袋下面的图片,告诉大家你的第一感觉。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四、拓展思维,口语训练。1、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谁能用自己的话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对大峡谷的印象?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那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3、讨论: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1、学生观看录象。2、学生谈观后感,展示资料,说出自己对青藏的认识。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2、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不容置疑”的含义。3、小组讨论,汇报成果。1、学生齐读资料袋内容。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延伸到生活实际。1、学生介绍。2、学生补充介绍。3、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8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峡谷的:1是不容置疑的峡谷2映衬着雪山和原始森林3体现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课题:《鸟的天堂》第1课时(总第4课时)学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学情分析在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导学策略本文的教学主要通过“读”、“疑”、“议”来完成。教学准备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修改意见9一、谈话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读书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学生思考。学生按要求读书。1、谈自己读的感受。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学生读字词,抄写生字词语。10板书设计鸟的天堂垂:写出了独木成林、盘根错节的特点枝上升根、不可计数:写出了奇特、壮观的景象教学反思课题:《鸟的天堂》第2课时(总第5课时)学材分析围绕着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的立足点要让学生从作者和鸟的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疑,在议中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导学策略本文的教学主要通过“读”、“疑”、“议”来完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修改意见11一、导入新课1、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让我们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二、学习12-13自然段内容1、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2、“应接不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指导朗读。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4、指导朗读。四、小练笔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