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3重要知识点-1-突起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轴突《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组织液细胞外液(存在与细胞外,约占1/3)血浆淋巴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细胞体(含细胞核)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部分功能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中枢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等)产生相应反应必修3重要知识点-2-线粒体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突触言语区1、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由“神经递质”将突触前膜的兴奋传至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突触间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至另一个神经元(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呼吸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受损后的相应症状S区(Speak):运动性语言中枢(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讲话)H区(Hear):听觉性语言中枢(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W区(Write):书写语言中枢(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字)V区(View):视觉性语言中枢(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二、通过激素的调节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生长激素(化学本质: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性腺卵巢雌性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睾丸雄性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肾上腺肾上腺素胰腺胰岛素(化学本质:蛋白质)胰高血糖素胸腺胸腺激素必修3重要知识点-3-相关神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反馈(+)(+)(+)(—)(—)中枢:下丘脑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血糖平衡的调节(1)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书25页图2—9)(2)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下降(-)反馈调节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反馈调节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紧张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为促进,“—”为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靶器官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反馈使体内的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微量和高效4、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1)区别(2)联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下丘脑)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5、体温调节(书32页)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渴觉的感受器:下丘脑6、水平衡的调节渴觉的中枢:大脑皮层(书32页)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消化、吸收分解转化血糖0.8~1.2g/L氧化分解合成转化CO2+H2O+能量+能量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必修3重要知识点-4-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四、免疫调节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1、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2、免疫系统的组成种类: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吞噬细胞等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疫免疫细胞种类系(主要)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统存在部位: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免疫系统的防卫作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1)免疫类型概念: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类型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概念:后天获得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组成: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体液免疫(相应抗体消灭抗原)类型细胞免疫(相应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细胞免疫消灭)等(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合成细胞:浆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①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其吞噬抗原属非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再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快而强的原因: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抗原吞噬细胞大多数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传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小部分大部分浆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抗体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特异性结合同种抗原再次入侵少数抗原直接刺激必修3重要知识点-5-增殖分化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大多数②细胞免疫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的对象:体内①已经衰老的细胞;②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③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能维持稳态的原因:免疫系统有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过强概念:把自身物质(自身抗原)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的疾病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原首次侵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但不引起过敏过敏反应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病例:花粉(过敏原)→皮肤荨麻疹;海鲜→呕吐;动物毛屑→过敏性鼻炎(花粉等物质进入正常机体⇒不成为抗原,不产生相应抗体)免疫功能过弱(病例——艾滋病)6、艾滋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RNA病毒)引起发病机理:HIV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直接死因:免疫功能缺失⇒(防卫作用丧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监控和清除功能丧失→)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弯曲部位:幼嫩部分2、植物激素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激素,而动物体内激素一般由内分泌腺产生)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抗原传递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吞噬消化生长素——植物激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生长激素——动物激素,化学本质:蛋白质。必修3重要知识点-6-1942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IA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发现者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达尔文(1880年)ABA弯向光源生长B直立生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BA不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ABC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部詹森(1910年)ABCBA不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1914年)ABCDA、B生长并弯向放置琼脂块的相对一侧C、D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温特(1928年)ABA生长并弯向放置琼脂块的相对一侧B不生长,不弯曲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IAA)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将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必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