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页,共8页)1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检测卷一(25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4),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5)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7),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1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美国的历史学家芭芭拉·塔奇曼说:“没有书,历史会喑哑,文学会晦暗,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zhì(),生命会荒芜。”阅读就是与高尚的灵魂对话,在伟大的对话中,它陶冶.()我们被嘈杂生活麻木了的性情,jiǎo()正我们因忙碌奔劳而迷失的方向,丰富我们因机械学习而变得粗拙.()的心灵。读书吧,让书引领我们飞出井底,看天地之辽阔,观宇宙之浩瀚。让阅读完美我们的生命吧!(1)阅读上面语段,给加点的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2)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下面这句话。(3分)看天地之辽阔,观宇宙之浩瀚。3.下列关于名著《水浒传》与《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绰号,就是根据某人的特征给他另取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或开玩笑的意味。如“及时雨”宋江、“鼓上蚤”戴宗、“天蓬元帅”猪八戒等。B.李逵“大闹东京城”、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情节都体现了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第页,共8页)2自由的思想,宣扬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C.“三”在文言中通常用来表示多次,并非实指。但在“三打祝家庄”、“三败高俅”、“三调芭蕉扇”等故事中,“三”就是实指“三次”。D.由于时代的局限,《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如“智取生辰纲”、“车迟国斗法”等内容就表现出滥杀无辜的倾向。4.根据你的阅读感悟,补全句子。(3分)读《红岩》,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描写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传奇;读《》,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女性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宣言;读《海底两万里》,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5.根据情境,完成下面的任务。(2分)4月2日上午,武汉施洋烈士陵园一片肃穆,然而在纪念碑的一旁,有晨练的市民正翩翩起舞。路过的郭先生很不满,称这是不尊重先烈。而一名老人则认为,这并没有对烈士有任何不敬。烈士的牺牲就是为今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搜狐新闻据此推出相关调查,网友们踊跃参与投票讨论。搜狐网友怎么说(节选)〖蚂蚁和海洋〗后辈在烈士安息的地方娱乐,我觉得在天之灵的英雄会开心,相反,洪水般的“老虎”和“苍蝇”才不会让英灵安心!〖知了答题〗现在很多跳广场舞的真的不分场合和时间。我们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老顽童〗跳个舞而已,至于如此大惊小怪。〖朴实的人们〗我也是老人,赞成清明节前后3天烈士陵园禁止娱乐活动。我们老人更要自尊。假如你以“宁静致远”的网名也参与的讨论,请完成下面的评论,不超过50字。〖宁静致远〗二(41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6.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第页,共8页)3(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乐工罗程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妃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③。他工辈④以程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⑤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选自《唐语林》)【注】①审:明白,清楚。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付京兆: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④他工辈:其他乐工们。⑤幸苑:皇上到皇宫花园。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1)能变易.新声()(2)罗程负.陛下()(2)以是为恨.()(4)卒.不赦程()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得幸于.武宗达于.汉阴B.果以.眦睚杀人独以.跛之故C.置琵琶于其.上其.真无马邪D.程之.艺天下无双悉以咨之.用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画一处。(2分)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10.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11.文中写他工辈替罗程求情有何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2分)缓慢的力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第页,共8页)4“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12.本文围绕“”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2分)13.文章第①③段分别引述了麦家和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这两部分内容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14.根据第④段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证过程。(2分)(1)由“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这一道理出发,阐明慢之力的关键所在以及“”的内涵;(2)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做到清醒的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呼应段首,得出“”这一结论。15.从第⑥段看,人们对“慢功夫”有哪些误解?(2分)16.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3分)A.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再塑生命的人》)B.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奇妙的克隆》)(第页,共8页)5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D.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2分)乡村的泥土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的,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作出了决定。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母亲也附和说,再种最后一茬。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收割也是如此。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17.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第页,共8页)618.第(3)段中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4分)19.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20.阅读第(6)段,从哪里看出土地的“坦然无忧”?并说说土地坦然无忧的原因。(4分)21.阅读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22.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低碳生活”倡议书片段,请按要求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