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总第36期)长沙市能源管理办公室2009年12月18日长沙能源简讯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工作大会………………………………(2)领导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在全市节能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摘要)………………………………………………………………………………(3)务实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夺取“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胜利——副市长文树勋在全市节能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摘要)……………………………………………………………………………(10)-1-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工作大会12月1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工作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业翔,省经委副主任曾柯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明,市政府副市长文树勋,市政协副主席谢明德等出席会议。文树勋作大会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全市节能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启示,科学分析了当前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十一五”后阶段节能工作任务。曾柯立充分肯定了我市节能工作成绩,通报了全省节能工作有关政策精神,并对我市下阶段节能降耗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张剑飞在讲话时指出,近3年来,全市上下“两型”建设理念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意识不断提高,节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管理执法不断加强,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三年都超额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下阶段,我们一定要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张剑飞强调,明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顺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开创节能工作新局面。一要高度重视,增强推进节能工作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关系。二要突出重点,努力开创节能工作新局面。加快调整产业结构、-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能源的节约开发和综合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能评”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促进节能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工业、建筑和交通节能;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和研发基地建设,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抓好节能技术的开发、引进和转化工作,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三要抓好落实,坚决完成节能目标与任务。强化组织领导、部门目标、企业主体责任,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上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政策法规约束机制、全民节能合力机制和科学发展考核机制等长效机制。市政府副秘书长严凤枝主持会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委主任赵跃驷通报了2008年度各区县(市)节能目标考核情况。大会还对2008年度“长沙市节能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授牌。(法规科供稿)-3-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在全市节能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一、高度重视,增强推进节能工作紧迫感近年来,特别是长沙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节能,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在全市倡导并推动“全民节约用电、创造文明生活”活动;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遏制高能耗项目的上马;率先全国取消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场所的“七小件”;全市上下“两型”建设理念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意识不断提高,节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管理执法不断加强,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三年都超额完成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今年7月,省统计局发布统计通报,我市单位GDP能耗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预期目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晰的、量化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对各地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然而,我市的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缺煤少电、油气资源依靠市外调入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度集中在煤炭和电力;节能降耗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节能降耗缺乏内在动力等,给我们完-4-成节能减排的新目标新任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节能降耗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的关系,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二、突出重点,努力开创节能工作新局面明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顺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开创节能工作新局面。第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能源的节约开发和综合高效利用。节约利用能源,最根本的是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决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实现增长的发展模式,自觉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积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分期、分批、有序予以关停。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5-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坚决遏制高耗能行业发展。要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完善引导政策,鼓励新增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把零散工业企业淘汰或集中到工业园区。三是加快实施“能评”制度。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节能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从严把住“能评”主要环节,抓紧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后的节能审查,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乃至全过程推进转变,形成转变发展方式与实现节能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招商引资要切实强化项目综合评价、综合平衡的理念,既要看项目新增的经济总量,又要看项目的社会效益,还要看资源能源消耗水平,逐步实现由“招商”向“选商”转变,由招“大项目”向招“好项目”转变,提升发展质量。第二,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促进节能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既要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农村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但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平均用力,必须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抓出实效。一是要加强工业节能。工业是耗能大户,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要加强重点监管,大力开展科技节能、管理节能,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要把节能的触角延伸到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二是要加强建筑节能。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严格执行新建城市公共建筑面积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综合运用太阳能、非电空调等技术,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建材,大力发展节能、-6-节地、节材型建筑,支持推广远大绿色住宅建筑。三是要加强交通节能。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控制高耗油机动车发展。同时,要抓好机关、宾馆等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工作,节能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提倡采购高效节能、节水产品,限制使用一次性日用品,树立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第三,要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和研发基地建设,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要抓好节能技术的开发、引进和转化工作。健全节能科技孵化机制,加强节能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组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集中攻克一批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节能中介服务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中介服务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并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要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认真实施国务院提出的“节代石油、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节能、监测服务”等十大节能工程,着力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和重大节能装备,建设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和示范单位。鼓励和支持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发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训,依法对严重污染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重-7-点在冶金、建材、造纸、火电等污染密集型行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创建一批“三废”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确保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对接国家节能降耗政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资源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重点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再资源化,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船、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逐步解决我市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安全保障等问题。三、抓好落实,坚决完成节能目标与任务节能降耗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刚性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关键在强化主体责任,核心在创新工作方法,根本在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把节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逐级分解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协调机制,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切实肩负起节能工作责任。要强化部门目标责任。节能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抓好各项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节能目标考核情况以及下达-8-的年度工作任务,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对没有完成在线监测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节能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二是创新工作方法。要统筹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强节能降耗制度创新和监督管理。在行政手段上,各级政府要建立财政投入节能事业的增长机制,并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和节能专项资金,对在节能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引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降耗领域,支持节能降耗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经济手段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节能降耗的引导促进作用,把市场调节作为节能降耗的基本手段,逐步提高企业的能耗成本、环境成本。要完善和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高耗能企业认真甄别和分类,并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在法律手段上,按照节能考核要求,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达标,并暂停其新建项目的核准和审批;连续两年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责令停产治理,经治理后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坚决依法关停。三是建立长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