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乡村医生业务知识考核参考复兴提纲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哪十大类四十一项?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使用、维护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二)、健康教育1、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2、重点人群健康教育3、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三)、预防接种1、实施预防接种2、预防接种证、卡、册的使用管理3、常规接种率和疾病监测报告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1、新生儿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5、对0-6岁儿童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和处理五)、孕产妇健康管理1、《孕产妇保健手册》管理2、产前健康管理3、产后健康管理4、计划生育咨询与指导六)、老年人健康管理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健康指导七)、慢性病患者管理1、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2、高血压患者管理(健康体检、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3、糖尿病患者管理(健康体检、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重性精神疾病登记、报告与管理2、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评估和康复指导(健康体检、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5、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预防和控制6、死亡病例网络报告十、卫生监督协管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2、在医疗服务中开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3、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4、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服务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哪些?1、家庭基本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2、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及预防接种情况3、周期性健康体检情况4、健康评价及处理意见5、卫生服务情况6、健康问题情况等三、怎样建立和使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1、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2、结合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3、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使用:1、首次建档2、复诊3、随访4、整理四、简述健康教育内容和服务形式。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服务形式: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2、乡镇健康教育宣传栏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健康主题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起源于1995年。全国预防接种日–4月25日,起源于1986年。世界无烟日–5月31日,起源于1988年。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起源于199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起源于1992年。联合国糖尿病–11月14日,起源于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起源于1988年。五、说说本地区一类疫苗免疫程序。乙肝:0、1、6月卡介苗:出生时脊灰疫苗:2、3、4百白破疫苗:3、4、5,18-24个月第四针白破疫苗:6周岁麻疹风疹疫苗:8个月麻腮风疫苗:18-24个月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针8个月,第二针2周岁A群流脑疫苗:6-18个月第1、2剂间隔3个月A+C群流脑疫苗:3周岁第一针,6周岁第二针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18个月,第二针24-30个月六、新生儿家庭访视有哪些内容?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2)连接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一看、二问、三查、四评估、五指导七、怎样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进行每人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八、说说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一次孕早期随访。二)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督促孕妇应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并酌情增加次数。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1、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九、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辅助检查具体项目: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其他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其他空腹血糖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健康指导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十、怎样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高血压:目标人群①18岁以上人群为估算病人对象,估算率:18.8%。②35岁以上人群为筛查病人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规范管理实行首次门诊测血压制度,一人一档案,一年一次体检(一般体检)四次随访,必须测血压、血糖,及时更新档案,记录完整不缺项,无逻辑错误。随访要求:一年四次随访,每次随访如实记录不缺项,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随访时信息记录要一致,及时更新。健康教育:以全国高血压日为契机,限制钠盐、戒烟、限酒、减少脂肪摄入、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控制体重、保持健康血压,以推迟或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目标血压: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患者:150/90mmHg;年青人、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精神疾病: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等。病情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上级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专业医院。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技术指导:接受上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的技术指导。十一、重性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重性精神疾病是指具有明显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依赖伴发精神障碍等。分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至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4)心境障碍。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10)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十二、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十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方式和时限。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十四、怎样处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病妥善保管